時間進入12月,距離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不到一個月。
為了給未來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考研這條路。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超過200萬,創下歷史新高。
碩士文憑有助提升求職競爭力
12月2日,浙江省2018屆高校畢業生招聘月師范類專場招聘會在浙江師范大學舉行,現場人頭攢動,招聘單位和應聘畢業生擠滿整個田徑場。
與別的招聘單位相比,舟山市教育局展位前顯得格外冷清,學生們遠遠地聽到“只要研究生”后便紛紛離開。不少展位上,招聘單位掛出本科生需要至少滿足優秀畢業生、一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前列等條件,研究生則沒有明確要求。
“研究生求職優勢會大很多,比如我學生物專業,想去當高中生物老師,同等條件下,學校會優先考慮我。”在浙師大讀研的李婧說。
12月23日、24日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在即,數學師范專業的王靈雁從考研復習教室趕到招聘會“碰碰運氣”,在走了一圈后鎩羽而歸,堅定了考研的想法。“本科生的就業競爭壓力實在太大,有時候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王靈雁詢問得知柯橋教育局初中數學教師崗位要求獲得校級一等獎學金以上或者研究生學歷后說,“我對學術研究并不感興趣,更喜歡投身教育實踐活動,因此我報考了華東師范大學的數學教育專業碩士方向,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業務核心競爭力。”
和王靈雁一樣,在招聘會現場,不少已報名考研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坦言,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就會放棄考研。考研成為一些本科畢業生獲取理想工作的選擇。
然而研究生也未必占有絕對優勢。“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我們更看重的是課堂狀態、責任心、愛心和其他綜合素質。”英特西溪外國語學校的負責人說。很多用人單位也坦言,學歷只是大學生求職的“敲門磚”,他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金華光通天下網絡安全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一些技術類的崗位重點招研究生,但素質高的本科生也要,大學生進來后,薪酬最終還是與其業務水平、能力掛鉤。
考研為求職系上“雙保險”
自今年3月確定考研以來,浙師大汽車維修教育專業學生汪炎武便全身心投入學習,終日泡在圖書館。汪炎武說:“本科的知識相對淺顯,我希望能深入學習如何設計汽車。”本已走到考研沖刺階段的他,卻意外地獲得了一份工作。
“我陪同學參加平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面試,就一個名額,沒想到我入選了。”汪炎武說。對于這個工作機會,汪炎武家里意見并不統一,母親支持工作,父親支持考研。最終汪炎武選擇簽下“三方協議”,并且繼續考研。不過,他在簽下“三方協議”的同時給學校交了1萬元押金,還簽下了一份附加協議:如果放棄工作,1萬元押金就無法退還。
去年,湯詢以357分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復試,最終卻落選了。面對即將到來的研究生考試,他顯得很平靜,因為他在報考了北電的同時,還做了出國讀研的第二手準備。
“當初復試成績出來時我情緒非常低落,一度對自己的將來感到迷惘,后來我擺正了心態,決心再戰考場。”湯詢說,“備考期間,家里人建議我去國外的大學讀研究生,一樣可以選擇電影方面的專業,同時相較于國內更容易考上。”湯詢接受了這個建議,但依然報考了今年的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考試。“如果考不上,就當是對去年失利的不甘畫一個句號。”湯詢說。
事實上,考研帶上“雙保險”的學生并不在少數,其中以備考途中依舊投遞簡歷、參加面試希望能夠獲得工作的學生為主,也有一些學生準備出國留學或者考公。
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選擇“雙保險”就意味著多了一個機會。但是,隨著考研日益臨近,由于擔心第二手準備依然落空,他們承受的精神壓力會比普通備考生更大,進而導致部分力求“雙保險”的學生過于注重考研結果、患得患失,反而影響到考研的發揮。
理性規劃個人職業生涯
《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在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快速增長的同時,每年研究生考試中“棄考族”比重不小,棄考率約在10%~20%。這些棄考的學生大多抱著“聽說好工作對學歷要求比較高,我也考個研究生試試”的心態去報名,一旦遇到挫折容易放棄。
對此,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高校就業指導辦公室主任丁松泉表示,大學生應當注重自身的生涯規劃,根據自己的類型、意愿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理性地作出自己的生涯規劃,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發展路徑。
2018年,我省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新高,達到31萬人,比2017屆增加3000余人,這還不包括歷年未就業的歷屆高校畢業生。
直接就業還是考研深造,這道選擇題擺在了不少大學生面前,理性地作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成了他們首要的課題:倘若熱衷研究,可以選擇考研,潛心備考;倘若能適應激烈的就業環境,那么就多方了解招聘信息,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用人單位也不能僅憑一張文憑就將有知識、有能力的本科畢業生拒之門外,要適時適當地改變用人觀念,善于發現應聘者本身具備的優秀品德、才能與潛質。
浙師大學生處副處長、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馬莉說:“從今年整個招聘會情況看,達成意向比去年要高10%到15%,就業形勢有所緩解。我們提倡學生早就業的同時,也鼓勵學生考研繼續深造。只要理性選擇,明晰自己的定位,我們都是支持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