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可以肯定的是,氣候變化對云量的影響是存在的,而云量變化對全球的影響也是目前科學家面臨的一大難題。"在中國氣象局近日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云降水物理與強風暴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繼明給出這樣的說法。
對普通民眾來說,云有時是一種美好的意向,比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時則不然,比如"黑云壓城城欲摧"。不過,從科學角度來看,云,遠比我們想象的重要的多。
云是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或者它們混合組成的飄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別小看這一朵朵的云,它們是水循環的重要一環,對地球孕育生命極為重要--盡管人憑肉眼看不見水汽,也看不見大氣運動,但從云的生消演變中,可以了解大氣運動的一舉一動。
在科學家看來,隨著云繼續上升冷卻,或云外不斷有水汽輸入云中,云中水滴或冰晶不斷聚集,致使上升氣流再也無法"托住"時,這些水汽凝結物就會從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氣,水便返回地表,或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隨后再蒸發、凝結、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正是這種循環,讓生命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得到不斷更新。
不過,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氣候變化似乎正在減少云量的存在。經過對不同空間的云進行總體評估后,科學家發現,1984年后的20年內,全球總云量在減少。這是真的嗎?
在當天的活動中,孫繼明談到氣候變化背景下云的變化時說,海洋油輪在經過的地方會排放一些煙霧,在這個路線上方,云的大小就會變小,云滴則會增多。不過,他也提到,科學假說的驗證總是不斷推翻、重建的過程,關于氣候變暖和云的變化,科學家至今尚難直接建立起簡單的線性關系。
--摘編自《人民網》(2017年3月20日)
材料2
近幾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驗表明,高壓下元素可以形成經典化學中不可能存在的新化合物。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闊與香港大學教授陳粵合作,首次合成了一種違背常見化合價的新型化合物Sn3Se4。該化合物具有金屬性,在低溫下會轉變為超導體,并可能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壓力作為一個和溫度同等重要的維度,通過改變原子間距、電荷分布而改變物質的結構,形成具有新性質的高壓相。例如,科學家預言,在高壓下氫將呈現出金屬態特征--導電性。近幾年科學家發現,高壓還可以改變元素的化合價,一些在常壓條件下不可能存在的化合物,在高壓下可以被合成并穩定存在,不斷顛覆我們對原有化學知識的認知。
李闊研究員說,Sn-Se體系化合物在光電、熱電、存儲轉換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質。通常人們只能觀測到SnSe、SnSe2兩種化合物,那么,在Sn-Se二元體系中是否存在其他配比的新型化合物?
李闊和團隊的王麗娟博士等借助金剛石壓砧激光加溫技術,在大約16萬大氣壓,925攝氏度的條件下,用X射線衍射數據證實了新化合物Sn3Se4的合成。"這就好比水是氫二氧一,雙氧水是氫二氧二,多了一個氧就能消毒。那么有沒有氫二氧三、氫二氧四呢?在Sn-Se體系里面我們就用了16萬大氣壓的‘洪荒之力’拿到了Sn3Se4。這實際上告訴我們,四六主族元素可以形成更多‘鬼都不知道’的新型化合物。"李闊說。
--摘編自《人民網》(2017年3月31日)
請回答:
(1)結合材料1,從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分析"科學假說的驗證總是不斷推翻、重建的過程"?
(10分)
(2)結合材料2,運用認識論相關原理分析"四六主族元素可以形成更多‘鬼都不知道’的新型化合物"?(10分)
2.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過去一年,"共享單車"悄然成為網紅。從北京到深圳、從上海到成都,約有20家企業在資本傾注下迅速進入一二線城市搶占市場。然而,單車在解決了人們"最后一公里"困擾的同時,也給城市治理帶來了"亂停亂放"等新的困擾,在一些地方更出現了惡意破壞、偷盜竊取等問題,有媒體甚至直言"共享單車是一面國民素質的照妖鏡"。如何看待眼下共享單車遭遇的種種問題?
從目前的種種窘境來看,共享經濟時代雖已到來,但我們的共享思維卻還沒能跟上。具體體現在規則的不完備和文明程度的不足。
"共享"需要依靠制度與規范實現有序化。亂停亂放、人為損壞這些問題,暴露出共享單車目前的運行缺乏規則。倘若聽之任之,共享單車非但不能推動城市交通完善,反而會成為城市建設管理中的累贅,最后的命運或許就是被市民"用腳投票"而黯淡出局。讓共享單車跑在相應的規則車道上,需要單車企業詳細做好規劃、運營,引導用戶正確使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相關部門的助力。比如為共享單車規劃停車位,對偷車、損車的違法行為予以打擊,等等。
材料2
共享單車既是一面照妖鏡,但也未嘗不是一個契機。涵養社會文明風氣,不妨就從把共享單車管好、停好、騎好這樣的小目標做起。合力呵護才有持續共享。
任何新興事物都會存在問題。有問題不可怕,關鍵要找到破解之道。
就每位騎行者來說,有"騎行"的快感,自然需有"停好"的素養。我們應對自己的用車行為進行反
省:如果單車損毀率高,影響到投資回報率,企業就會因虧損難以為繼,最終導致市民出行利益受到影響。只有每位騎行者遵循用車規則,共享單車才能實現持續"共享"。
就政府部門來說,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應及早納入城市管理。在這方面,上海、深圳為我們提供了借鑒。上海的做法是在街頭畫出白線區作為共享單車專門停放點;深圳在全國最早制定共享單車管理規范,并建立了"深圳交警自行車用戶誠信平臺",對存在交通違法的單車用戶統一納入平臺黑名單,企業可以依據"黑名單"信息,及時調整用戶的信用分、提高車費等,而交警部門也可以利用企業的大數據,對違規用戶進行處罰。
就共享單車企業來說,也應肩負起社會責任,不能只管投放與賺錢。比如出臺相應的行業規范,并通過媒體或APP等進行宣傳引導,提醒租車人自覺將車停到合適的地方。再就是,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監管,如在APP中設置"圍欄"功能、通過APP進行舉報,對亂停亂放或故意損害單車者,采取扣減信用分或封號等方式作出處理。總之,要想方設法把這個新興事物規范好、管理好。
共享單車是改變城市公共生活的新事物,需要多方"共同善待"、合力呵護。惟有如此,才能產生運作有序、多方相諧、人車共濟的圖景。
--摘編自《北京日報》(2017年2月22日)
請回答:
(1)運用矛盾學說相關原理分析,共享單車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與城市管理中的亂停亂放之間矛盾的?(10分)
(2)結合材料2,說明從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加大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力度,對于改革創新有何啟示?(10分)
3.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作為21世紀兩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的文化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新亮點。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卻始終未能走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的前列。
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撐。"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文化市場的積極作用進一步發揮,做優、做強、做大一批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使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爭取"十三五"末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制度創新,構建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文化產品的最高標準,把握正確的創作方向,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也要突出社會效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7年5月8日
請回答:
(1)結合材料,運用矛盾分析法說明我國如何發展文化產業?(4分)
(2)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構建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請說出這段話的唯物辯證法依據。(6分)
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熱播以來,在全國各界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專題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式報道,呈現了"四梁八柱"框架搭建的歷程,講述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邃內涵與生動故事,尤其從"為什么改?往哪兒改?如何改到位?"等方面,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之問、勝戰之問、人民之問。
固本謀遠,彰顯中國智慧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實踐和深刻變革。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就沒有中國奇跡的發生和中國夢的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主題明確,思路清晰,任務艱巨,成就顯著。專題片縱觀改革總布局與思路措施,凝心聚力,形成全民貫徹落實的自覺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曹洪欣看了專題片后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志堅定、充滿信心。他說,專題片突出體現以問題為導向,集中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和重大問題;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重點解決以人民需求為主的民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側重以發展為導向,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的改革實踐融入了世界的發展進程,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有影響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動者。以色列管理學院以華傳媒中心創始人兼主任裴則男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綜合了中國在外交、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能力,對全世界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作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會員國,以色列非常看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積極參與諸多項目。裴則男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合作的平臺,可以通過經濟合作來舒緩或解決政治問題。
民安邦寧,呈現中國方案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將改革進行到底,是時代賦予所有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歷史責任,更是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新的歷史期待。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財會專家、財政部內部控制委員會委員張連起看了專題片第二集《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后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與任務書中,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著力點和突破口。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就必須把握好這一戰略重點、主攻方向。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7年07月28日)
請回答:
(1)結合材料,如何理解"改革和革命一樣,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5分)
(2)結合材料,"新常態背景下,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5分)
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統治腐敗、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19世紀40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征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割讓香港島。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更是一次次被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九龍、"新界"也在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只有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國之后,中國人民才真正站立起來,并探索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道路。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們進行改革開放,經過近40年努力,開創了中華民族發展嶄新局面。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鄧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以此為指引,通過同英國的外交談判,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香港已經回歸祖國20年。依照中國的傳統,男子二十謂之弱冠,今天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年禮,正所謂"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回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20年來,香港依托祖國、面向世界、益以新創,不斷塑造自己的現代化風貌,"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作為直轄于中央政府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從回歸之日起,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中央政府依照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香港實行管治,與之相應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和體制得以確立。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化。香港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獨特而重要的貢獻。香港同胞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信心不斷增強,同內地人民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耀。
--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回歸后,香港自身特色和優勢得以保持,中西合璧的風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香港同胞當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事務,香港居民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香港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鞏固了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繼續被眾多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香港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對外交往日益活躍,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
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摘自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請回答:
(1)如何理解"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6分)
(2)為什么說"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4分)
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醫師,抱著救死扶傷的信念,積極投身脊柱外科的研究中,他就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梁益建。
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盡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梁益建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說:"我只是做好了一個醫生的本職工作,全國像我一樣的醫生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一個小醫生。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希望來找我看病的每一個患者,除了醫好他們身體上的病,更重要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讓患者覺得自己不再是殘疾人,有信心的回到社會去生活與工作。接下來,我們團隊希望在未來3至5年,可以形成一個急重癥脊柱畸形手術標準、評價標準,并將這個‘標準’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技術,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治療。"
面對梁益建治愈過的各種病例,白巖松驚嘆"簡直就是魔術師"。梁益建說,當看到自己的病人"站起來"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很幸福,無論是病人還是他,都非常開心。"當他們回到家里的時候,他們的鄰居和家人都認不到他們,他們要想辦法證明他們就是他自己。"
《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梁益建這樣的頒獎詞: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請回答:
(1)如何理解"當看到自己的病人‘站起來’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很幸福"?(5分)
(2)為什么說梁益建是一位"平凡又偉大"的醫師?(5分)
7.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絲路綿延連山海,與時偕行聚人心。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拉開帷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賓客齊聚北京,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人們期待這一中國倡議更好地造福世界和人民。
"‘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深刻闡釋了古絲綢之路沉淀下的絲路精神,系統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4年來的豐碩成果,擘畫了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一帶一路"的美好前景。這一重要演講,既有高瞻遠矚的構想,又有求真務實的舉措,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支點,彰顯了一個東方大國的思想力與行動力,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促進全球和平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古老的大陸,遼闊的大洋,張騫策馬西去、鄭和揚帆南下,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跨越宗教……我們的祖先挽起人類友好交往的紐帶,寫下文明交流的歷史篇章。千古常新的絲路精神,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進一步闡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正是以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開放包容的特征、互利共贏的理念,"一帶一路"建設賡續絲路精神,展現出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的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習近平主席從"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五個方面,梳理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的豐碩成果。這充分說明,"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
當今世界,一方面是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一方面是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發展,就沒有和平安寧,就沒有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基礎。"一帶一路"建設正是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打造發展這把金鑰匙,為全球治理提供解決方案,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習近平主席深入詮釋的"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紀工程,它回應了各國互聯互通的強烈愿望,回應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將助力和平發展的薪火代代相傳。
"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接下來的是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它行穩致遠、繼往開來。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從發展友好合作,到達成務實協定;從加大建設資金支持,到加強創新合作,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向世界宣示,中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秉承絲路精神,"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
舊邦新命,古道新程。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槳聲跨越時空,在新世紀奏響"一帶一路"的交響曲。以此次論壇為契機,"一帶一路"建設將在新起點上再出發。沿著這條命運休戚與共、夢想相連相通的大道攜手前行,我們就一定能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世界。
--摘自《人民日報》(2017年05月16日)
請回答:
(1)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4分)
(2)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紀工程?(6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