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12月,對考研一族來說是個極不平凡的時刻。近日,一篇《考研臨近現“棄考族”》報道上微博熱搜,讓大家對這一群體再次關注起來,頓時關于“為了工作而考研,為了考研而工作”的討論不絕于耳……
考研仿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臨著高淘汰率。高壓狀態下,有人將考研視為人生跳板,有人輕松看待,也有人心里已經“棄考”……備考期間,他們的生活因為考研有著什么變化?考試將近,關鍵時刻又有怎樣的考研“眾生相”?天府早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部分成都考研者,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
蔣濤 25歲,第二次考研
想把未來過成想要的樣子
蔣濤接受天府早報記者采訪時說:“我每天干勁十足,充滿熱情,因為已做好準備迎接我的‘二戰’。”2016年畢業的他,盡管在外人看來,租著房子、沒有工作,好像應該很“喪”。但于他而言,現在能心無旁騖地做這一件事,非常滿足。2017年的考研,他以365分的初試成績進入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復試,遺憾的是,最終以一名之差落選。
“努力那么久,直到停下來休息才發覺好累。”這是2016年4月5號復試過后,蔣濤朋友圈的更新。他告訴天府早報記者,那段時間,失眠、苦惱、糾結都圍繞著他。“好像困在大霧里走不出來,我其實是很一根筋的人,認定了的事就會盡全力去做,復試落榜實在心有不甘,所以決定再來一次,想把未來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現在蔣濤在西南科技大學附近和同學合租,今年依然選擇報考華科電氣,不同的是這次沒有研友,孤軍奮戰。從9月6號開始復習后,他同其他備戰考研的人一樣,6:50—23:00,除了吃飯休息2個小時,剩余時間都在看書,“每次解完一道難題的那種豁達,讓我很著迷。”蔣濤這樣形容復習的感受,因為相較于去年7月開始準備,這次的復習時間并沒有很寬裕,所以他對自己要求也更加嚴格,除了中途回家兩次外,幾乎停止任何社交活動。
對于教室、食堂、合租房三點一線的生活,他說不覺得很枯燥。“其實對于考研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讓自己處于穩定有節奏的生活下,才能有更高的學習效率。”為什么考研?蔣濤表情很堅定,“開始就是簡單地想證明自己,后面越來越發現我急需要考上這個學校,覺得這是人生的一個跳板。”他說現在還不敢想結果,只想認真復習,決不能讓失敗重演。
王雯 21歲 第一次考研
“愛情的面包”帶來考研動力
晚上10點多,今年第一次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的王雯終于背著書包,手拿一份桶裝泡面,回到寢室。她打開飲水機,利落地撕開泡面盒子準備晚餐,采訪在隨意的氛圍里開始。王雯說,自己考研的初衷其實挺簡單,好像沒什么勵志的大道理,“因為我男朋友是博士生,不想讓兩人差距太大。”
做了考研的決定,王雯開始每天六點起零點睡,早出晚歸,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小王說,自己是把學習和玩分得很清楚的人,到周末也會化上美美的妝,拉上男朋友出去逛街。她說,考研和高考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看起來都是“一考定乾坤”,但考研沒了老師輔導監督,考試情報全得靠自己找。
她報考了首師大的文化產業專業,雖然是跟本科專業類似的新媒體方向,但是備考期間也不輕松。復習初期做英語的時候,她做什么錯什么,特別痛苦。就在上周,小王對考研專業課論述題的敘述方法和主題把握出了問題。臨近考試,卻有了復習進展不下去的苦惱,讓她壓力倍增。“但是我從來沒想過放棄。”
王雯坦言,考研這個過程已經給她帶來了太多改變。雖然頭發跟體重一起掉下去,但知識儲備重回巔峰,吃飯速度變快了,睡眠質量越來越好,她曾經是個資深八卦黨,如今每天能玩手機的一小時也多半貢獻給知乎……王雯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描述這段時間以來的感受,“也許一個月后的結果會不盡如人意,甚至失敗,但我的選擇不會改變,既然已經開了個頭,就讓它繼續。我也不會搞得苦大仇深似的,這就是生活里的一個目標。”
林笑 21歲 首次考研,目前停止復習
雖然不再備考 但會進考場
林笑最終沒有想到,曾經信心滿滿的自己最后當了“棄考者”。“已經沒有再繼續復習了,但還是會去走進考場,不想當‘逃兵’。”林笑表示,因為與學院畢業答辯相關的事情沖突,實在是沒有時間將兩者都做好,對考研方面忽視了很多,慢慢也就無法趕上進度了。林笑現在每天呆在學校準備畢業設計作品,記者問及有沒有準備工作事宜,她搖了搖頭,“沒有怎么關注找工作的信息,打算考完之后才準備找工作。
雖然已經表示不會繼續走這條路,但是林笑很感恩自己在復習時候的變化,“之前自己就是個很貪玩的人,在這期間自律性增強,還有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學能力的提升,在備考期間能夠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是我覺得最痛快的事情。”她希望以后能找到相關專業對口的工作,通過實際來進行深造。
建議
研一學子:考研需一條路走到底的精神
作為電子科大的研一學生,魏天最初那份考上研究生的激動心情已經褪去不見蹤影,“在沒有考上研前,一直以為研究生生活會很輕松,結果等待我的是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書、做不完的PPT,說實話壓力也并不比上班小。”魏天大吐苦水。但是她也承認,一年的辛苦,也讓她有了不小的變化,不僅學習能力增強,處理事情的思維視角跟本科比也很不同。“之前很貪玩,一個禮拜不出一次校門就渾身不自在,現在每天和論文、專業書打交道,也沒那么難受了,自制力提升了很多。”
對于讀研這個選擇,她表示并不后悔,“自己選擇的路再難也要走下去,當時準備考的時候也是這種狀態,既然準備了就認真對待,即使考不上也沒什么損失。”她表示,考研需要有一條路走到底的精神,年輕是一種資本,決定了的事就不要畏首畏尾。
提醒
研究生老師:弄清讀研意義切勿盲目跟風
在成都理工大學從事多年研究生教學的苗艷老師,接受天府早報記者采訪時,給了考研學子一些復習建議。
苗艷表示,這一個月的時間非常關鍵。從應考角度看,事實上相對于無盡的知識而言,準備充分是一個偽命題。所以,復習時,首先讓自己的知識相互關聯,盡可能成為一個框架,其次在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和突破;如果前兩項已經準備較好,那么就可以擴大閱讀思考范圍,提前熟悉自己專業領域的最新學術研究,這樣在答題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適當研究答題技巧,形成自己的應考戰術。
針對日前關于考研“棄考族”討論,她也表示,一些同學將讀研究生視為找到好工作的投資性行為,但在考研過程中因為順利找到理想工作而棄考,這種棄考是“經濟人”理性思維的體現,不同選擇本身就是對不同生活的期望。“雖然目前一些社會群體共同看好的‘好工作’往往會要求求職者有更高的學習履歷,但是有很多專業的研究生培養并不一定以學生求職為目的,所以考研與好工作之間并不是等號關系。”苗艷說。
苗艷提醒,學生應該清楚讀研對于自己人生的意義,不要盲目跟風。“研究生教育本身就是培養專家型人材,知識的增長、系統地智力訓練將賦予人們預見未來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養成非一朝一夕,它本身需要持之以恒地堅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