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招聘季,大多數學子開始紛紛投入就業求職大潮之中。然而,據媒體報道,一些在讀碩士生反映,學校要求畢業前在相關期刊上發表論文,成了此時比找工作更讓自己牽掛的大事。
事實上,碩士畢業是否需要發表論文,早已不算是新聞。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就取消了“研究生畢業必須發表論文”的硬指標。之所以當下再次被提及,源自不少在讀碩士生反映發表論文一事竟比找工作更頭疼。
眾所周知,碩士生不同于博士生。公開發表一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可為博士生就業添彩,而要求碩士生所發表論文,一般而言,論文的學術價值、含金量非但不夠高,反倒繁榮了“貨幣化”發表市場和“代寫代發”中介業務,給碩士生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顯然,這應引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并好好思量一番。就業乃民生之本,對于那些不再考慮繼續攻讀博士的碩士畢業生而言,就業便是畢業季的頭等大事。 當然,對于一些學校要求碩士畢業前發表論文,并不能簡單給出好與壞、是與非的評判,最好置身于高校做出此項規定之初衷,以及師生的綜合意見態度等具體情境中加以討論。應該說,此種要求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切莫忘記,初衷美好而有違初心的事情并不鮮見。倘若將碩士畢業硬性與發表論文關聯掛鉤,用計件制、記工分等辦法計量評價,既沒有關照到碩士生發表論文的難處,也未設身處地理解碩士生雙重壓力下的“為難”,難免有短期功利主義之嫌。
如今,我國已全面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社會經濟的諸多方面都具有了“新時代”的特征。正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對碩士的需求更趨多元,勢必呼喚更靈活、科學、合理的檢驗、認定或評價方式,增設一些可替代性方案,使碩士生保持適度張力,擴大其自由選擇空間。對此,可基于學校培養目標定位、學科專業特點,只要朝著有助于提升碩士生培養質量,能表征碩士生成長與發展的理念與方式,均可視為多樣化成果的體現。譬如,出臺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的相關激勵政策,允許多元化認定授權技術發明專利、省部級科技獎勵、國家或行業標準、重大成果鑒定、成果轉化或轉讓、申請學位相關領域專著、優秀案例、作品創作展(演)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大潮中,創新創業活動與成果也可予以折算對待。
實現高等教育領域內涵式發展,在自我價值多元化彰顯的當下,碩士生教育應從“論文情結”回歸到“人文情懷”的立場上來,圍繞碩士生應具備哪些素質、能力和人格水平等來設計。其實,高校作為供給端,從人才培養全過程來論,學生修完培養環節所要求的全部學分,即有資格申請畢業。而發表論文確實難以視為培養過程的一個環節,僅僅是一種手段,顯然是構筑不成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