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緣體66666
2018考研已經結束了,不管怎么樣,這場艱辛的歷程確實帶給我不少的變化,曾經沒覺得時間是這樣的寶貴,每天去圖書館學習讓我變得更加習慣,即便考完試仍然早早醒了還是想要做點什么,從前都是刷電影,玩游戲,這一路確實改變了我好多,不管如何都鼓鼓掌吧。
►@天才櫻木木
作息規律和按時吃早飯是決定考研以前根本做不到的。
►@格子線的云
時間是可以這么寶貴。。同感
►考研和讀研的經歷回答了"你真正喜歡什么?"
大學選專業的時候,大學畢業擇業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告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動力源,因此你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于是就有了這個問題:你究竟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研究生生活已經過去半年了,這半年我其實就解決了一個問題,我究竟喜歡的是什么?我未來究竟應該走哪條路,怎么走?一開始也困惑,后來有一天終于靈光一閃,趕緊用手機笨拙的記錄下來:
未來要選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一以貫之的完成它。具體邏輯思路如下:
1.如果把我們的世界“產品”作為劃分,我未來走的路須得找一個自己鐘愛的“產品”作為中心;
2.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產業鏈,比如有策劃,研發設計,供應鏈,營銷發行或者推廣,后端服務等,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力。
3.結合以上兩點,尋找社會上比較符合該需求的工作,逆向匹配自己在學校中可以養成的能力。
你需要分析,哪些最好通過真實工作習得,哪些最好在學校習得。
►考研讓我重新審視大學的生活,讓我知道,生活應該有一條主線,并一以貫之。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埋頭往前走,然后問別人究竟應該怎么走,卻很少駐足回頭看看自己過去這些年走過的路,當你真正靜靜的審視這些年,自己的比較一下自己的路和別人的路,其實你發現,未來怎么走?答案都在里邊。
對于很多天賦玩家來說,從大一就活的比較明白,遠期目標務虛,近期目標務實,最后大三大四回頭看去有一個非常一以貫之的路在走,最終修得正果。
兩個例子:
聽一個朋友說的,一個小伙伴,計算機系,大一開始挺明確的想從事互聯網相關工作,大一、大二、大三就開始參與當時如日中天的幾家互聯網公司的實習,進行Axure原型鉆研以及其他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大四如愿進入一家國內頂級互聯網公司最牛逼的事業部擔任產品經理。這是一種一以貫之。
第二個例子,大一時候一個朋友在我們都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的時候,她自己報了德語班,后來的幾年就一直和英語、德語相伴,參加的一些實踐活動也都與志愿項目有關,當時我確實不理解,感覺上大學了還跟高中一樣成天抱著書,無趣。直到大三,這姑娘憑借非常出色的語言能力順利拿到了國際衛生組織的一份海外實習,最后成為了一個國際公務員。這也是一種一以貫之。
當然,大多數同學沒有這么仙風道骨,自成一脈,因此也就有了很多像我這樣因為大三大四的幡然醒悟而考研的。
►考研能為迷茫的你爭取另一個時間窗口,去努力積淀一些你想要的,在一個相對安靜和非功利的地方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探索一下未來的可能。
國內由于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渣,能在開始就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和發展有非常明確規劃的早慧者很少,很多同學到大三、大四才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這時候往往“補課”已經晚了。更有很多人,畢業了都始終無法清楚“自己是誰,從哪里來,終將去向哪里?”
我在大一下學期就意識到,雖然身處一所國內專業領域還相對比較強的大學,但是由于大學擴招,師資力量短缺,教育體制弊端等諸多原因,課堂上老師照本宣科,無法將自己真正的學識有效傳播給學生導致課堂的信息攝取效率極低。
于是我大二就走出去實習,看看外面的世界。之后經歷過幾次實習和創業,大三下學期由于在工作中積累了很多的困惑和失敗的經驗,頓感自己尚無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你所仰賴的某些“壁壘”不足以作為一項支撐你立足于社會的資本。于是決定,重回校園,重新為自己爭取一個積淀的機會。
►考研救贖大學養成的惡習,學會管理自己的身體和時間
我考研之前有以下惡習,諸君請對號入座:
1.晚睡,晚起
2.不吃早飯,每餐多油膩
3.幾乎無運動,心肺功能差的要死
4.專注力極低,無法在教室坐哪怕2個小時
5.長時間依靠"兜售"碎片化信息生活,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成體系的信息庫和世界觀
6.每天無意義的應酬一大堆
考研時:
1.每天晚上11:30熄燈就睡覺,早上6:30起床(不絕對,但總體差不多)
2.一日三餐非常規律,開始注意飲食,因為大量的油脂攝入會容易犯困,降低注意力不利于復習
3.為了提升體能和免疫力,開始關注健身,一直到現在,從過去跑1.5公里需要分三段,到現在跑5公里心肺功能基本沒有負荷。
4.專注力提升,可以在圖書館安靜的做一枚騷年了
5.在一個領域完成了比較基礎的知識儲備,明白碎片化信息的意義和弊端。
6.剪掉了幾乎所有被動應酬,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一切都是機遇,一切都是因果。想做大玩家,首先要做好無名小卒,在普通人的路上走的更遠,就是屬于自己的偉大。祝各位考研成功,前途似錦。
(以上文字節選自知乎用戶:鄭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