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輪考研大幕開啟。據報道,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后,2018年創下新高,達到238萬人。調查顯示,考研動機中,“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主要原因,所占比例超過70%,而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以及為就業備胎者所占比例分別是30%、21%。
“象牙塔”“科研”“學術研究”……提起研究生,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多是此類“高大上”的詞匯。而現在,隨著就業門檻的逐漸提高,“讀研”被摻入越來越多的功利因素,龐大就業大軍的加入,把“讀研”從高高的象牙塔尖,一下子拉進了大眾視野。按理說,通過進一步深造,刷新自身學歷,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就業門檻的無限拉高,卻折射出諸多社會問題,不得不引人深思。
“不想工作,就讀讀研吧”——看似開玩笑的一句話,卻是不少本科生考研的理由所在。考研,不再是眾多學子對學術的純粹追求,而成為了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的背景下,很多本科生不得已做出的隨意選擇。說其不得已,是因為就業門檻日漸抬高,學歷在求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說其極隨意,是由于不少本科生對就業缺乏規劃,“別人考我也考”,對自己為何考研認識不清。
求何職、就何業,原本是在大學期間就應思考、解決的問題,而相當一部分學生一直到畢業時才提上日程;仡櫵哪甏髮W時光,才發現留給學習、長本領的時間微乎其微。倉促無奈間,幸好還有研可考。于是,他們又一門心思把自己封閉在考研題海中,甚至連畢業實習也拋之不顧。
不過,從更深層次看,“考研熱”背后折射的更是本科教育的弱化。一方面,本科教育多重學習、輕實習;重專業、輕就業。本科期間,學生大多視野較窄、實踐較少,而許多學校卻沒有足夠的擇業、就業輔導,導致一些學生想努力卻無從下手。另一方面,當前的本科教育多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學到的多是“屠龍之術”,看似“花團錦簇”,卻鮮能派上用場,其結果導致不少學生無奈走上考研之路。
本該本科階段解決的事情,卻希望延續到研究生階段才解決。面對如此現象,最該反思的就是當前的本科教育。四年時間,青春壯志,大有可為,然而,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卻只是通識教育的簡單重復,再加上“嚴進寬出”的不良現象,很多本科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可謂是“無憂無慮”。只是,臨近畢業時,面對殘酷競爭,畢業生才無奈慨嘆,原來自己上了一所“假大學”。所以說,一些學校與其沾沾自喜于每年輸送多少研究生,倒不如反躬自問如何才能重振本科教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