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一點,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距離《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課的開課時間還有半小時,1500多人的學生禮堂幾乎坐滿,這些學生將要體驗一堂特殊的思政課:授課教師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張杰,課程主題是“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
用科學家的視角來講思政課,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堂課信息量非常大,大家準備好燒腦!”這是張杰課堂上所做的開場白。三個小時的課程中,186張PPT,1000多個知識點,以及課堂互動中的思想碰撞,讓學生們深感震撼。
國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的大學,目前在學研究生4.7萬名,其中2017級博士研究生6400多名、碩士研究生8500多名。這次課程有來自24個院系的學生參加,以理工科院系為主,頭頂五國科學院院士光環,張杰以“科學家”的身份,用自然科學的方式為他們講思政課。
與常見的“先立論再論證”、“解釋型”、“注釋型”授課完全不同的是,張杰首先提出六個基本問題:“影響文明起源的因素有哪些”“推動文明進步的力量是什么”“影響文明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什么”……他從一組問題切入,用同學們熟悉的植物光合作用來解釋人類文明起源問題;用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導人類文明發展與能量和科技成正比的規律;通過探尋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起源,闡釋中國古代思想智慧與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國科大研究生們用自己最熟悉的理性思辨邏輯進行“推導”式思維,進而自動得出十九大報告中的結論。
講到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時,現場三個大屏幕同時播放不同領域的成就,重大科技成果展示、大國外交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強軍興軍、思想文化建設、民生獲得感……禮堂內,五年來諸多的成就以動態圖像、多重聲音,從三個方面在同一時間向同學們涌來,極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大腦潛能,大家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震撼。
張杰在課上還引用了國際知名機構的研究報告,使用了大量的圖表、數據,非常注重資料來源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課堂上,張杰和學生們還進行了互動,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問,爭取交流機會,他們的問題也包含方方面面,既有關于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的熱烈討論,也有關于前沿科學、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討。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張杰用這句話作為這堂課的結尾,也再次點燃了學生們心中的熱情。
張杰認為,一堂好的思政課應該解決三個問題: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去講;要從歷史的比較、全球的對比角度來講;要讓學生深度參與。他的這堂充滿著科學氣息的思政課,洋溢著國科大學子們最熟悉的學術氛圍,也讓學生們體驗到“思政課還能這樣上”。
張杰說,“思政教育是高校每位老師的責任。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僅僅在于一兩次課,而在于受他們信任敬重的老師的言傳身教。希望同學們通過我們這些‘科學家’的引導,學會正確地認知世界、認識社會以及了解國家和世界的方法,擁有理性思辨能力,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對中國的發展更有信心,對民族的未來更有信心,真正成為我們黨的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