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的背后,反映出社會在價值認知、人才培養、人才評價、就業招聘等方面的某些認知偏差。據了解,論及考研的初衷,大多數考生還是以找個好工作為最終目標。社會需求片面以文憑為本位,各種機會均向有學歷、高學歷者傾斜,“不看能力看學歷”的招聘傾向,讓很多人不得不加入“考研大軍”。
一些地方院校為了提升影響力和美譽度,往往通過提供備考場所、邀請專家輔導、實施獎勵政策等推動應屆生考研,甚至“在考研面前,其他都可以讓道”,主動做好“后勤工作”。這些都為“考研熱”火上澆油,非但打亂了本科教學秩序,降低了本科教學質量,也影響了學生的學業。
如今,在實用主義、工具主義以及功利主義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有用”成為流行的世俗標準,“無用”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值得思考的是,考研就代表成功嗎?現在很多考生陷入了一個怪圈,大家普遍認為一窩蜂考研不見得好,但又“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社會上的一些學歷門檻巍然矗立,就業形勢嚴峻復雜,反過來倒逼著學生去考研,又迫使著高校擴張招生規模,這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挑戰。“學校培養的人”與“社會需要的人”有所脫節,讓研究生招生與就業陷入惡性循環。
在擴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發展迅猛,但整體培養質量出現下滑趨勢,研究生學歷含金量“縮水”。不難看出,有些人“考研”更多的是對利益的角逐。因此眾生喧囂之下,大學必須有所堅守,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拒絕社會的誘惑,堅持其“合理的保守性”,做“社會的精神燈塔”。
功利化的“考研熱”降溫,需要高校、社會、學生等利益攸關方共同努力。對本科院校而言,千萬不能淪為“考研基地”“考研學校”,成為另一種“更高級的應試教育”,而是要引導學生及早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考生對考研養成理性的認知和抉擇。對用人單位而言,應致力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是僅僅看重學歷,而是更加看重學力,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廣闊舞臺。對監管部門而言,要進一步扭轉用人單位特別是公務員招考、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的“唯學歷論”現象,以剛性手段糾正學歷歧視的行為,構建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
具體到考生來說,在尊重個人興趣、志向和選擇的基礎上,一旦確定考研目標,就要樹立正確的發展取向,而不僅僅是寄望考研來改變身份“跳龍門”。從長遠看,應對“考研熱”,更應關注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問題,推進研究生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規范學校、學科體系建設,嚴把質量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