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就業、考研、考公務員你選哪一條?
90后擇業故事
找工作:在多項選擇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
當眾多的應屆畢業生在校園招聘會上排隊投簡歷、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同樣是今年畢業的唐雯(化名)已是某保健品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
唐雯出生于1990年,但是自我坦誠和所謂的90后——宅,以自我為中心,不獨立等標簽沒有任何關系。“一閑下來,不做點事,呆在寢室心里就很慌。”唐雯說。
事實上的確如此。從大一開始,唐雯就陸續做家教、擔任超市的臨時促銷員、販賣小商品等,這不僅給自己賺了一些“外快”,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膽識。兼職雖多,但學習也沒因此落下,大學四年,兩次獲得獎學金,還擔任過社團的各種職務,“怎么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做這么多事,你是不是打了雞血。”周圍的同學常常如是調侃她。
表達能力強、成績優異、容貌姣好、熱愛新聞、專業實習經驗較為豐富,唐雯的同學一致認為她畢業時會朝媒體進軍。
大二暑假,唐雯在某電視臺新聞欄目實習兩個月,一年后的暑假又實習了一段時間,她的實習成績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不過,到了大四真正考慮畢業后的去向時,唐雯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和興趣所在,有家教經驗,表達欲望強烈,與人溝通具有親和力都是她的優勢,而相反,曾經一度堅持的新聞理想,通過一番實踐之后發現,對她來說,并非適合。“每天兩個固定的任務,有些線索本身不具備多大的新聞價值,但因為任務所限,非得做擴大化處理。”唐雯說,同樣對于考研這一選擇,考慮到自身注重實踐經驗,以及家庭經濟條件限制,所以“意義不是很大”。
2011年9月份,當唐雯的同學還沒準備簡歷時,她已經收到了第一份offer。雖然這一份工作,并不被大多數人看好,但是唐雯樂在其中。“在多種選擇面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唐雯逗趣道,生在90年,但和她的80后室友沒有多大區別,當然跟被標簽化的90后幾乎沒有任何關系,“即使是在集體中,人也是以個體的形式出現的。”
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時一般會準備一沓簡歷廣撒大網,但是在提早工作的大半年時間內,唐雯沒有投下第二份簡歷。“如果在一份工作上沒有做到半年或者一年,淺嘗輒止,如果你走之后,有人能完全替代你原來的職務,那肯定是你沒做好。”談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唐雯說,除了人力資源培訓師這一目標外,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在其中。
考研: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后,才想到退路
在床上看考研復試資料,吃飯叫外賣,娛樂就是看電視,彭梨最近在寢室過上了足不出戶的“宅”生活。
如果時光倒轉到5個月前,能動能靜的她又“規矩”多了:早上七點半之前起床,晚間十一點半休息,一日三餐在食堂解決,即便是周末也不出校門,大部分時間在自習室埋首于一大堆考研資料中。“只有短短三個月的復習時間,只能這樣——天天看書。”回憶起那段考研時光,彭梨稍顯無奈。
在層出不窮的大學本科專業就業排行榜上,法學專業一貫以較低的就業率排在末尾,所以對于大多數法學專業學生來說,考研或者考公務員成了畢業時的首選。90后大四女生彭梨便是這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的一員,她坦承,自己做出這個決定,一方面是自己所學專業就業面太窄,有待于平臺的提高,另外一件事也深深地影響了她。在彭梨準備考研期間,她的一位室友去找工作,被主考官直接拒絕掉了。“找專業對口的工作,經驗不足;做文秘,寫文案,人家中文系的比你強多了。”。
彭梨把自己的考研目標定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民商法方向,據悉,該校的民商法學科屬于國家級重點學科,所以即便是對于專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彭梨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絕非小事。
一旦實施計劃了,那就沒有退路可言,“盡最大的努力投入一件事情,哪怕失敗了,也沒有后悔可言。”彭梨強調,在復習的時候,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邊復習邊找工作,一旦找到了如意工作,則放棄考研。
2月份,考研的初試成績公布,388分,在所有報考同一所學校同一研究方向的考生中,彭梨的這一成績排名第11,雖然進入復試已成定局,但最后結果并沒有一錘定音。
“考研不同于考司法考試,背誦為主,案例少,背得人記憶力直線下降。”去年9月份,彭梨參加了司法考試,三個多月的復習時間讓后來的考研變得有些吃力和健忘,“明明把一個東西放好在一個位置,轉過身就忘記了。”
考研的滋味怎么形容?酸甜苦辣兼有之,彭梨說,考完研當晚,她惡補了通宵的電視劇;在沒出考研成績前,投了一份簡歷,當然,這些事是建立在全身心投入考研那一件事之后。
考公務員:“關系”與理想的矛盾
四年前,胡凱順利通過了高考這一關;四年后,胡凱又成為96萬參加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生中的一員。作為一個90后的理科生來說,胡凱的就業選擇多于一般的文科生,但他還是看重“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的公務員職務。
在交談過程中,胡凱常常感喟現實社會中“關系”的重要性,國考對于他來說,只是地方考的“預熱”,而自己把籌碼壓在后者身上也是建立在機關單位有熟人的基礎之上,即便是目前所找到的金融類工作,也是得益于“關系”。“大學生中,尖子生系列屬于少數,大部分人的能力平庸,如果有‘其他資源’相助,進入系統之內就會容易得多。”胡凱強調,他的想法在同學之中看起來過于功利,但是屬于現實。
這個清明節,胡凱到杭州找兩位大學同學玩,同學告訴他,做兩年技術后,會因為大城市的生活壓力不得不退回內地三線城市。同學對未來的這一規劃加深了他對現實的認識,“反正是要回來的,何必那樣子折騰,倒不如現在穩定。”
胡凱是矛盾的,強調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的同時,也坦承自己是一個愛玩、敢闖的理想主義青年。在高中大家拼命往“高考”這一目標奮力前進時,他卻分出精力“不務正業”,組織有興趣的同學參加各項社團活動;2010年,愛好騎行山地車的他,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只身從株洲騎行到廣西桂林,那趟旅程花費他半個月的時間;睾现螅韼缀趺摿艘粚悠ぃ侵两窕貞浧饋砣匀徽J為那是大學生涯中一份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