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2考研國家線的公布,趕著專業碩士改革大浪潮的專碩考生們,也將確認自己能否拿到復試入場券。從2009年開始,除了主要生源在職人員、非應屆畢業生外,專業碩士又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生;2010年新增19個專業碩士學位,2011年7類專碩初試科目改革、新增了審計碩士專業,至此專業碩士學位已增至39種。密集涌現的考試政策改革為專業碩士的發展帶來了源動力,也為專業碩士教育市場帶來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專業碩士,正在成為考研圈子異常火熱的話題。
教育價值漸受認可報考熱度不斷攀升
在2012年165.6萬人的考研大軍中,專業碩士因其報名人數的迅速增長成為一支備受矚目的隊伍,但實際在專業碩士設立之初,報考專碩的考生卻曾一度被邊緣化。2009級材料工程專業碩士小賈現在已經是某企業研究所的助理工程師,在他選擇工程專碩時支持他的人并不多。“當初絕大多數人覺得專碩不如學術型碩士好,認為學生底子不硬,但是現在我感到很慶幸當時被調劑到工程碩士,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課程方向不同,我又是在公司研究里,我們不是為了發表論文,而是與實際工程相聯系。”
新東方在線考研輔導專家甘源老師表示:“過去很多人都對專碩有誤解,甚至不知道專碩也是雙證文憑,主動報考的人不多,多數都是調劑后的選擇。但真正入學后就會發現,專碩的課程更偏重實際應用,主要以實踐教學為主,以理論學習為輔,并且實行雙導師制,既有主管教學的老師,同時也會有具備豐富經驗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外導師。在西方國家專業型碩士已經占到總碩士比例的70%-80%,很多去國外讀研的同學,其實拿到的也就是專碩的學位,而我國的專碩設立比較晚,免不了會在前期有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
據調查,2009年在全國招收的40多萬研究生中,專業學位研究生僅占到大約10%。而到2012年考研,這一數字呈現了驚人的變化,全國報考人數為165萬,報考專業碩士人數達43.7萬人,占報考人數的26.4%。以北交大的會計碩士專業為例,其報考人數竟比去年增加了245%,全國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也將超過30%。在記者的采訪中也發現,報考專業碩士的同學們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多數同學普遍表示“專碩并不比學術碩士差什么,報考人數相對少,競爭也沒那么激烈,實踐課程和項目課程,對未來的實際工作更有用。”
課程輔導需求增大網絡市場反映迅速
有考試就會有相應的考試輔導需求,專業碩士也不例外。一項項擲地有聲的考試改革政策,讓報名專碩的考生數量呈現直線型增長趨勢,也讓爆棚的考生輔導需求接踵而來。然而與普通的考研學生不同的是,“異軍突起”的專碩生們的需求來的更加切實。“像我們這樣的一邊復習、一邊還得工作的考生要難的多,而且專碩考試也不是什么容易的考試,自己復習肯定是行不通,但是平時得上班,周末也經常因為各種事情脫不開身,找個合適的輔導班也變成難事。”剛剛走過2012考研的小林回憶。
專業碩士一直主打“應用型人才培養路線”,甚至一些管理類專業碩士不接受應屆生報名,在職人員自然成為了專碩的主力生源。學習時間不固定、生源分布零散等,一直是這些在職考生身上最為糾結的特點。隨著考生數量的日益猛增,專碩輔導需求隨之而來,如何滿足此類考生的切實需求成為輔導機構最重要的課題。為此記者走訪了幾家考研培訓機構發現,網絡培訓機構在此時體現出快速的市場需求反應能力。
知名網絡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目前推出了2013版MBA/MPA/MEM、會計碩士、金融碩士、翻譯碩士等最新網絡課程,通過科學的課程內容設計和基于互聯網的學習方式滿足更多考生的需要,就連輔導機構最為常見的講座,也是通過網絡直播進行。新東方在線考研項目總監甘源老師表示:“雖然從09年起應屆生也能報考專業碩士,但是在職人員依然是專碩的主力生源,這次管理類6個專業碩士取消初試政治科目考察的改革,用意也是在吸引更多有工作經驗的在職生源。在職人士考專業碩士應切記,首先明確目標和自身情況,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也可以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切記盲目為了考研放棄工作或者為了工作忽視對于考研的準備。在節省時間和精力方面,網絡輔導確實有優勢,因此希望參加輔導的考生很多。而新東方在線不需要考慮這些在職學員是否集中、能否統一學習的問題,系統課程的研發及上線周期都要短的多,可以更快的根據考生的實際需求去開發相應的課程體系。”
專業碩士擴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歷史轉型,來自教育部的文件更顯示,2015-2020年左右全國碩士總人不變的情況下,專業碩士:學術型碩士比例為7:3。研究生招生政策已全面向專業碩士傾斜,隨著改革步伐的前進、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專業碩士也將逐漸成為主流的高等人才培養方式,同時也為專業碩士輔導市場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