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1月20日消息,連日來,兩起跟高校導師有涉的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先是北航陳小武******事件,接著是西安交大“寒門學子”之死,“死,即是無回應之地”,涉事博士楊寶德的自殺跟博導周筠到底有無關系,目前仍不宜妄斷,但媒體曝出的很多細節特別是“辣眼睛”的聊天記錄,直指“導師-學生”關系的扭曲——周筠讓楊寶德干各種雜活,早晨到停車場接送、中午給她買飯、晚上去她家打掃衛生、陪她應酬擋酒……還得是24小時待命,接電話晚了都不行。
兩起事件,殊途同歸:陳小武的“長江學者”等光鮮頭銜,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導等顯赫職務,幾乎被一擼到底,他也成了“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的活體樣本;周筠也被取消研究生招生資格。
但對公眾而言,個案易解,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卻難消,所以譴責失德者固然要緊,但更重要的,是循跡扒出這些個案投射出的制度性癥結,并靶向施治。
導師對學生******,或將學生視作“家奴”的現象,并非首次被曝出。無論是被指名為“導師制”實為“老板制”,還是“華東理工研究生命喪導師持股工廠”等案例,都反映出了很多導師和學生關系的畸變:導師不像導師,學生不像學生,二者的角色交叉,也溢出了師生應有的權責關系范疇。
這類病象連著的,則是導師制的異化。揆諸現實,很多導師的職權處在“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卻偏有”的狀態,而權力的濫用,也影響到了師生關系的分寸拿捏。
一說到權力,許多人就會想起“公權力”,但導師對學生也擁有很多局域里的特定權力。導師有權力很正常,比如招生和培養上的自主權。可與此同時,很多導師又“創”出了很多本不該有的權力,比如不重視學術指導,而是動輒讓學生幫著干各種私活瑣事,甚至對其提出過分的“身體服從”要求。
他山之石,可資對照:在國外很多現代大學,都對導師的權責作了明晰規定,比如在防治校園******方面,明示教師不應與有直接權力關系的學生發生性和親密、浪漫關系;在能否讓學生干雜活問題上,則要求導師不能超越職權范圍布置學生做與學習、科研無關的事務,如果要布置不相關的任務,將不屬于導師職權范圍,學生是否愿意做,要聽學生意見,導師要按勞動法規定給學生合法報酬。
權責不明晰,對應的自然也就是界限感的模糊:在陳小武******事件中,有受害者就爆料,陳小武曾數次在公眾場合逼已婚的師姐離婚,稱“是你老公還是讀書更重要”、“想讀下去就離婚讓我看到點決心”;而周筠不僅對楊寶德隨調隨用,霸占了其私人時間,還曾干涉其戀愛,勸他跟女友分手。
事實上,就算沒有行為層面的直接侵害,這類罔顧基本邊界意識的干預,也超出了師生關系的“正確打開方式”,可能傷害學生、誘發變故。
都說“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導師的權力也一樣。應看到,2014年廈大博導吳春明“誘奸門”發生后,教育部明確了高校師德“紅七條”,就以負面清單形式確定了導師權力的邊界。但就防止高校教師特別是導師權力越界而言,還有必要明確更多“操作指南”。
拿防治校園******來說,明確校園性侵******監測、預警和處理機制與主體等,也讓研究生學位資格從“一個人說了算”回到學術共同體共同做出決定,就不可或缺。
不光是******性侵,導師“壓榨”“奴役”學生的現象,也該觸發制度層面的響應,也該有訴諸細節設計的約束機制,對導師權限做出更明細的界定,并建立教師倫理委員會,對導師失德行為做出懲戒。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在《大學一解》里,梅貽琦對師生關系做了如是闡釋。而要重塑大學師生特別是“導師-學生”的“從游”關系道統,最為關鍵的,還是用“問題導向”下的制度設計,避免讓導師權力動輒成“脫韁之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