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招生人數:15
招生簡介:
各位考生:美麗的常州歡迎你.
常州大學數理學院坐落在常州武進區科教城,學術氛圍濃厚,工作(包括兼職)機會良多。毗鄰西太湖,風景宜人。
學院教授25人,副教授45人,碩士生導師45人,博士生導師4人。有專任教師131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95.4%,博士學位45.8%。2人享有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2人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1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0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近30名教師具有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英國、香港等地的海外研修經歷。學院注重學科發展,學術氛圍濃厚,科研實力增勢強勁。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2個省級研究中心、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千級凈化實驗室。近5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3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項;省部級及中石化、中石油項目36項、省教育廳和市政府項目近60項、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安慶石化等各類企業橫向項目250項,累計到款近5000萬元;發表SCI論文近140篇,其中NatureIndex論文5篇,EI論文340余篇;出版專著2部;申請各類專利近400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近80余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獲各級各類獎勵13項,其中省部級或其他同等行業類科技獎7項;獲得省部級以上鑒定10項。
學院恪守責任校訓,踐行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潛心人才培養工作,不斷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輸送優質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撐,畢業生年終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
SampleText
一:
分線達到國家A類地區統一規定的研究生復試線并且報考類型為學術型的研究生。
方向為計算納米材料(包括半導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
復試科目:數電
聯系方式:yhxu@cczu.edu.cn
二、調劑政策
1、根據申請調劑及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確認時間先后確定調劑資格,額滿為止。
2、獎助政策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表現優異的全日制研究生。碩士生每生每年2萬元。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用于獎勵支持全日制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第一學年,對于來自985、211高校(不含獨立學院)的調劑考生,每生12000元、其他考生8000元。
(3)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全日制在學研究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每生每年6000元。
(4)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承擔“三助”崗位的研究生可獲得相應的“三助”津貼,每月薪酬最高可達500元。
三、調劑辦法
1、國家線公布后,符合調劑條件的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http://yz.chsi.com.cn/)并按要求填報調劑志愿。
2、我校將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在符合條件的考生中擇優調劑,額滿為止;考生通過調劑系統接收我校復試通知,在規定時間內回復并到校參加復試。
3、我校向復試合格、擬錄取的調劑考生發送待錄取通知;考生在限定時間內答復,一經答復,不得更改。
4、考生務必與我校研招辦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及電話保持聯系,及時確認調劑結果。
5.歡迎有志于計算材料方向研究的同學,美麗的常州歡迎你,咨詢方式:yhxu@cczu.edu.cn。
附:學校概況介紹:
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繁榮、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
學校以“責任”為校訓,秉承“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和“以人為美、育人為本,開放辦學、協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專業素養、協作品質、國際視野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建校38年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50000余名畢業生,為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現有科教城、白云、西太湖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470畝,校舍總面積5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3.7億元,紙質圖書140多萬冊,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良。學校現有15個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研究生1700余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93.6%(博士學位50.1%)。現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83人(教授19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中組織部“****”人選2人(“外專千人”1人),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2人次、中青年領軍人才7人次、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57人次,江蘇特聘教授6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6人,江蘇省“雙創計劃”博士8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8人、創新人才團隊3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5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2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77人。學校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入實施五位一體“跟進式”人才培養體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領域和1個藝術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近年來,學校科研實力快速提升,“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不斷彰顯。“十一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7項。2012-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5項(重點項目5項、重大研究計劃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2項(重點項目4項),三大檢索論文2217篇,發明專利授權1511件(PCT1件),2013-2015年的授權專利數分別居全國高校第61、21、34位,2015年專利轉化率居全國高校第32位。學校積極為國家支柱產業、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與國內4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30多個縣區級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企業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0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30個,產學研基地295個,校企聯盟369個。學校技術轉移中心是科技部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據全球自然指數數據顯示,常州大學WFC分值在內地高校位列第25位,江蘇省第3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