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無冕之王”風光不再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新聞系還是新潮專業。那時紙媒還處于“黃金時代”,報刊雜志、出版社的編輯記者掌握著輿論的風向標。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媒體時代到來,傳統紙媒不再擁有叱咤風云的話語權。
現在的形勢是人人都是自媒體,從業人員準入門檻降低很多。傳統新聞的傳播渠道電視與報刊,已經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潰不成軍。
●工商管理:或成專業“打雜”
工商管理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大類,專業涉及內容廣而雜: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均有涉獵。
由于專業內容泛而淺,對于普通應屆畢業生,難以直接從管理崗做起,一般只能在銷售、前臺、文秘、行政助理、客服、人力資源等基層崗位選擇起點。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與工商管理真是難兄難弟。本來是新興學科,被寄予厚望,展望未來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這門學科在20年不到的發展時間里,已頹態初現。
面對國內旅游行業發展亂象,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紛紛轉行。幸好這個專業設置本就“萬金油”,轉行不難。
●小語種:問題是全世界都會說英語
英語作為高考三大科目之一,已經成為了“國民第一外語”。因此不少有外語天賦的同學會選擇報讀小語種專業。雖然將來面臨的就業市場相對狹窄,但勝在競爭對手也相應有限。
很多曾經的小語種,如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目前已經成為了“小語種中的大語種”——就讀學生與開設院校每年遞增。另外一個尷尬的地方在于,發達小語種國家的國民英語水平也十分國際化。
●國際經濟與貿易:隨市場環境潮起潮落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致力于培養通曉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等學科的綜合型人才。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環境持續不景氣,盲目擴招帶來的大量外經貿畢業生涌入市場,人才供過于求。
雜而不精是“萬金油”專業的通病,而這個毛病在外經貿專業的培養上頗為突出,畢業生量大質平,難免前景堪憂。
●會計:拿健康和青春換未來
會計專業很熱門,因為就業率很高。上有四大(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名震江湖,下有各類中小型企業提供崗位。
但實際上,早在2000年會計人才市場已經飽和。市場缺的不是普通財務人員,而是注冊會計師等高級從業人員,有香港或海外留學背景更佳。
●法學:法官律師又不是人人能當
律師一直是高收入職業排行榜的常客,看起來十分體面。不過,要是沒有死磕司法考試的勇氣與耐心,與法律專業關系密切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工作就難以勝任。
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存在尷尬之處,即便來自名牌大學,或者專業水平靠前的院校,一般本科畢業生都仍未達到從事法律職業的要求。
換句話說,多數人幻想著自己是何以琛,現實是張益達…
●對外漢語:雜而不精
在漢語、外語、教師之間徘徊…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開展,中國將與世界各國進行更深入的國際合作。國人有學習外語的需求,外國人也有學習漢語的需求。
但事實情況是,這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一方面與漢語言文學大同小異,另一方面對外語水平和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技能雨露均沾。培養出的復合型畢業生,在漢語、外語、教師三者之間雜而不精。
●土木工程:市場已飽和
想買房,其實不必會建房……
學生和家長貌似對“土木”有什么誤解。眼看神州大地高樓平地起,房地產行業紅利居高不下,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十年內,我國仍然會是一個大工地。
有沒有人講講道理?房地產雖熱,但財富一直高度集中在投資商手里,土木人置身工地,手里緊握的只有磚頭。
現在80%的土木生過來人都看出來了:就像你想吃豬肉,不必會養豬一樣,如果你想買房,其實不必會建房。
●生物工程:連續6年就業紅牌專業
就業風口可能還要等20年
由于國內生物科研制藥行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導致該專業畢業生面臨“在名校念到博士都沒出路,只有海龜還能教教書”的窘迫,常年盤踞在就業率倒數排行榜的前列,畢業五年薪酬僅超過18%的其他專業。
這些四年來泡在實驗室潛心鉆研生物科學的同學們,現在只能潛伏在其他行業樂觀估計:本專業不是沒有出路,只是或許還要再等20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