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復試,以避免受到泄題影響。”在2012年考研英語泄題事件后,教育部要求泄題“重災區”的多所院校“完善復試方案,認真核查試卷,強化復試考核”,以此作為泄題后的補救措施。
進入4月,全國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所謂的“國家線”)確定之后,各校復試工作陸續展開。與往年不同,今年有部分高校在復試環節增加英語筆試內容,且計入總分。
此番變化被各方解讀為“考研英語大面積泄題后的補救措施”。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3月10日,教育部召集34所自主劃線的高校赴京開會。會議內容為“加強考研復試尤其是英語的審查”。
2012年3月15日南方周末頭版報道《泄題2012》刊發后的第二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發文,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招生單位加強研究生復試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完善復試方案,認真核查試卷,強化復試考核,確保錄取公平公正”。但具體措施并未以文件形式發布,“如何審查的自主權下放到各高校。”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吳宏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以復旦大學為例,2012年3月12日,該校下屬院系被要求可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增加英語筆試內容,筆試內容也由各院系自主確定,“但不是說必須這樣做”。據吳宏翔介紹,該校三分之一的院系增加了英語筆試。
“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復試”
并無教育部統一部署,各省的執行力度不一。江西省多所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表示,仍然延續往年做法,不再安排英語筆試復查。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此前調查,英語泄題的重災區為廣東和湖南。兩省的復查力度遠較其他省市嚴格。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一工作人員介紹,該省幾乎所有高校都增加了英語筆試內容。
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一工作人員介紹,該校往年也有部分學院復試時有英語筆試項目,今年要求更為嚴格和規范,且是全校統一命題考試。
除了增加英語筆試外,增加復試比例也成為部分高校的選擇。“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復試,以避免受到泄題影響”。地處廣東的中山大學,全校平均復試差額比例從去年的1.54∶1提高至今年的1.77∶1,同時也重新修訂復試工作辦法,將復試滿分由往年的250分提高到500分,復試權重由往年的33%提高到50%。這意味著,“初試高分被淘汰的可能性增加。”該校一招生辦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復試”,被各方視為2012年教育部劃定的“國家線”總體下降的政策初衷。國家線的公布時間不僅比往年遲到數日,而且包括文科、歷史學等學科的分數線也下降了5或10分。
“國家線”的下調,意味著部分高校上線人數幾近“爆倉”。據山東財經大學(籌)研究生部主任周宗安介紹,該校計劃為600人,但上線人數多達1800人。“研究生復試競爭更加激烈。”
作為對應措施,該校增加了一百多名工作人員。在英語筆試中著重強調,考生英語科目復試成績與初試成績相差較大者,一旦證據確鑿,將不予錄取。
工作壓力隨之增加,作為一線招生人員的吳宏翔,對教育部相關要求表示理解。“很難評估泄題的波及面有多大,所以只能加強復查篩選”。據其介紹,教育部已將一些疑似作弊的考生名單下發到各高校,要求各高校在復試過程中對這些考生重點排查。
筆試成績不合格一票否決也被粵湘兩省高校所強調。以湖南省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為例,該校的三醫院專業,上線人數超過200人,經過英語筆試后,僅100多人過線,“連本校本科生也被淘汰”。
壓力最后還是到了考生身上
壓力更多地傳導到考生。“由各高校自主命題的筆試試卷的科學性,根本無法與國家統考相比。”一報考華東政法大學的考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據其介紹,該校筆試試卷有5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題量和難度與全國統考相近,但是“筆試時間少了兩個小時”。
臨時增加的筆試,僅是壓力之一。因為復試比例提高,本已打算調劑的同學卻意外接到了復試通知,但是一志愿填報的高校復試時間與調劑學校復試時間沖突,“如何權衡成為難題。”一報考了中山大學的考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部分高校因為國家線下調而上線人數幾近“爆倉”的新變化,同樣給考生們帶來煩惱。一位李姓考生,因為沒有過一志愿高校自主劃定的分數線,準備調劑到西部高校。“但是因為部分高校上線人數太多,空缺名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多數高校復試成績的最終發布,將遲至5月。對于此次變化,部分考生表示“值得商榷”,“教育部把泄題責任推給了各大高校,高校又推給了各個學院,最后只能推到各考生身上”。
3月7日的全國兩會,面對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教授的質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承諾嚴查泄題事件,“如果涉及到教育部的領導,一律按法律處理”。
時間過去了一個多月,除了將復查權下放至各高校,教育部再無對泄題案件進展進行公開回應。4月10日,葛劍雄教授在其微博中再度質疑:對于教育部遲遲不處理相關人員,“我也感到驚奇,教育部何以至今沒有動靜!”
面對不斷涌入的考生,葛劍雄教授只能在微博上逐個安撫:獲得復試資格的同學們先屏掉雜念,爭取正常或超常發揮。今年沒有機會的同學明年再爭取。我考上(碩士)研究生時已33歲,是在工作13年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