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為論文博士?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所稱的“論文博士”與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中國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告訴記者,中國從學位類別的設置上,并沒有論文博士,只設置了博士和專業博士。
記者發現,1999年,時任同濟大學研究生院管理處處長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蔣慧和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聯合署名在《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發表《關于“論文博士”的招生、培養及教育》的論文也稱,根據教育部規定,我們目前的博士生培養形式只有三種:正規的入學考試,提前攻博和碩博連讀。“似乎把招收論文博士的工作排除在外”。
然而,一些高校卻在開展論文博士的試點,試點的依據之一在于,1986年12月,原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為了盡快開辟一條培養具有高水平的實際工作者獲得學位的渠道,并擴大在職人員申請學位的試點……(在職人員可以)向具備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申請碩士學位或‘論文博士’學位”。
清華大學是最早展開論文博士培養試點的高校之一,早在1986年就展開了試點。記者檢閱資料時發現,199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實驗組在《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上刊文,介紹了清華試點論文博士的緣由和做法。
該文稱,上世紀80年代中期,清華大學為具體了解工業企業界對高層次人才在素質和數量上的實際需要,先后兩次集中走訪上海寶山鋼鐵公司、第二汽車制造廠等十多個大中型企業及有關研究部門。在調研中發現,這些機構都有從本單位選拔優秀人才繼續進行培養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清華大學決定試行招收論文博士生。
該文稱,對于入學標準,當時就在校內引發很多爭論。有的教師強調論文博士生入學前應具有碩士學位,有的教師認為能力、成就的高下更關鍵,對于未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可以采取適當方式,考核碩士學位的基礎理論和專業課,因此主張在審查學歷、資歷、工作成就和業務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專家小組考試,確認達到碩士以上業務水平者,即可錄取為論文博士生。
對于培養過程,有的教師主張應有最低入學注冊年限,有的主張允許他們不脫產攻讀學位。
綜合以上爭論,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當時確定了以下原則:一是招生對象主要從科技骨干中選拔,二是選拔時既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要審查學習成績,還要重視考查全面素質和創造才能。對于培養過程,可以全時入校注冊學習,也可部分脫產學習,或者完全不脫產,定時來校接受教師指導,或教師到其所在單位指導。
1986年,清華大學招收的第一屆論文博士生,是單獨組織的入學考試。考試之前,由導師負責調查或審閱材料,考查其業績、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寫出書面審查報告,然后由3到5名專家教授組成考試小組,以筆試或面試的方式,考查其業務水平。
2003年,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等人在《中國高等教育》上的一篇文章中建議清華應在研究生培養中增加論文碩士和論文博士的名額,認為這些學生有實際工作經驗,培養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對學校來說,有了這么一批來自工業界和企業界的優秀人才后,會加強學校和工業、企業界以及與地方的聯系。”該文舉例說,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論文博士徐大懋、于文虎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一制度一直延續,記者發現,清華大學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中,就將論文博士生與普博生、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一起列為四種博士培養類型之一,該校也出臺了《清華大學“論文博士生”工作實施辦法》,對論文博士生的招錄作了相應規定。《清華大學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也顯示論文博士仍在招錄。
《清華大學招收“論文博士生”工作實施辦法》顯示,該校現行招收論文博士的程序包括:由研究生院組織有關學科的分委員會成員和教授組成的7人以上專家評審組,對申請人材料逐個進行審閱。申請者到會作學術報告,專家提問,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其作為論文博士生做出結論。達到與會專家2/3及以上同意票數者可作為論文博士生候選人。論文博士生候選人須參加規定的入學考試和所申請導師、學科組織的綜合考試(參加博士生統一入學考試或參加部分科目的考試),并根據考試(考核)成績確定錄取名單,報研究生院審批,錄取后由學校與申請人所在單位簽訂協議書,發出錄取通知書。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顯示,論文博士學習方式為:以課堂面授為主,輔以課程調研、自學、撰寫分析報告、師生一對一指導和網上課堂等方式。在教學學期內,一般間隔兩周安排一次面授,每次2天。面授時間一般以周末為主。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春時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據他所知,國內有不少高校招收論文博士,如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前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楊義在武漢大學讀博就引發了很大轟動,事實上他讀的就是論文博士。”2007年,北京師范大學博導周流溪投師四川大學趙振鐸教授再讀博也引發了很多關注,川大當時也對外稱,周流溪是論文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說,論文博士在國外也是有的,主要流行于歐洲。我國的論文博士制度可能來源于歐洲大陸國家。在北美,博士教育只有學術博士和專業博士之分,沒有論文博士的說法,學術博士和專業博士在培養過程上沒有太大差別,既重視博士論文,也重視博士課程學習,都是全日制的,不同之處在于專業博士強調應用。“我們以前學習歐洲模式,現在學習北美模式。因此,在我們國家既有學術博士,也有專業博士,還有論文博士”。
楊春時認為,郭新立所言“論文博士”應跟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不一樣,前者是指提交論文獲得通過即可獲得博士學位,后者除了提交博士論文之外,還需要上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持上述看法,認為兩者所言并非一回事,教育部否定的是前者而非后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