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漫畫近年來國家級考試泄題事件層出不窮,象牙塔的誠信問題備受拷問。繼研究生考試之后,4月15日舉行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統考科目英語(二)再曝泄題。
除去戒備森嚴的雅思、托福、GRE、GMAT等國際性考試,國家級考試無一例外被蒙上了泄題陰霾。考生的委屈憤怒,教育部的火線救場,高校的臨時加考,對泄題涉嫌人員的嚴懲不貸,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并沒有明顯的受益者,卻阻礙不了泄題屢禁不止的詭異現象。微博將中國式考試犀利地定位為:在成績面前,道德早已灰飛煙滅。中國式泄題陷入了羅生門怪圈。
◎還有什么考題不泄露?四六級考、司考、醫考、注冊會計師……數不勝數
2007年、2011年,人稱“中國第一考”的國家司法考試發生泄題。
2007年、2009年、2011年,醫師資格考試出現“隔年泄”。
2008年、2011年,業內視為最難最牛的注冊會計師考試被曝泄題。
2010年、2011年,湖南和廣東高考先后陷入語文作文泄題風波。
2012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英語科目開考前一個小時,廣東、長沙、武漢、北京、太原等地考生收到了答案短信。(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2012年,全國自學考試統考科目英語(二)的題目和答案在考前6小時在貼吧流傳。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則以連續5年、共11次泄題“榮登榜首”。去年12月,最近一次四六級考試,網絡和部分媒體批其泄題,教育部則矢口否認。一場孰是孰非的爭論最終以天津、遼寧、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南、重慶、貴州等省市破獲了十余個作弊團伙而終結,其中不乏借“泄題”之名散布謠言者。
和一場場考試相伴的是一條條泄題新聞,教育部門甚至來不及難堪,直接奔走于補救工作。但在彌補措施上,盡管經過多次的“經驗”積累卻始終難以服眾。
陳穗虹,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7級畢業生。盡管為了考研,她特意報了個啟航英語輔導班,卻并未從中受益。2012年1月,英語初試,陳穗虹按照考試要求關閉了手機并在13時30分之前進入了考場。
“當時我就有個念頭,難道是泄題了?”陳穗虹有點懷疑,但并未多想。然而,考試結束打開手機出現了令她難以置信的短信,收到的時間為13時30分,內容正是英語考試的答案。“真讓人不敢相信!”(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4月,考研分數公布,陳穗虹兩科專業課都考了110多,過了分數線,政治考了59分,也過了華師55分的分數線。唯獨英語卻成短板,49分!離55分的坎兒僅6分之差。
◎泄題為何屢禁不止?“懲處力度不足、處罰主體不明,泄題的違法成本低”
泄題事件為何屢禁不止?面對南都記者的質疑,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直言不諱:“因為懲處力度不足、處罰主體不明,泄題的違法成本低。
2003年9月,廊坊英語四級考試泄題,3人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分別被判刑2至3年;2008年6月,遼寧鞍山中考泄題,4人被起訴。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科目,4832人當場被發現作弊并取消資格。3月中旬,教育部通過官網公布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昨日教育部公布周文勝等4名泄題直接人被開除黨籍、公職或學籍,并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同時對中南大學、湖南相關地區和有關負責人問責。
據記者調查發現,在已查處的“泄題”事件中,革職、獲刑力度不一,諷刺的是所依法律法規卻不盡相同。教育系統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沒有立法,只能靠教育部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罰,位階太低直接導致力度不夠大。”儲朝暉則建議:泄題若由違規上升到違法,“犯罪”成本質的改變相信會使大家謹慎對待。”
我國現行刑法中沒有“作弊罪”,只明確規定了考試作弊中的關聯行為若觸犯了刑法,會以犯罪論處。教育系統該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目前的泄題漏洞主要出在出題、錄題、印刷、運送等環節。這幾個環節的疏漏均屬于公開散布國家機密,可按泄露國家機密罪處罰,最高可依法判處有期徒刑7年。
然而,這條看似嚴厲的法規并沒有被用來“威懾天下”。事實上,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入刑的涉案人員并不多,即使獲刑大多也罰得不重,極少有重判7年的。今年4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修訂版甚至和上述法規有些自相矛盾,為在校生及在職教師提供了“變相庇護”。此修訂版增加了“團伙作弊”一項,強調在校生或在職教師如果為作弊組織者提供試題信息、答案及相應設備等參與團伙作弊的,教育考試機構將通報其所在學校,由學校根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直至開除學籍或予以解聘。
據記者調查,2005年《國家教育考試法》已由重慶市專家起草完畢,進入征集意見和立法討論階段。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均有過報道,但此事之后不了了之。
教育系統該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南都記者,國家考試法制定并未列入“十二五”立法程序,教育部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希望早日立法。“沒有一部考試法,違法違紀細節如何界定和處罰,如有異議如何仲裁,均缺少法律依據。”
◎泄題后應怎么補救?重考被認為最公平,但全國性考試并不容易實現
針對今年考研英語大規模泄題事件,教育部選擇的彌補方式是“復試嚴格把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兩會期間談及此事:教育部門已對150多萬考生的英語試卷進行了全面普查,將在復試時加大外語測試力度。遺憾的是,陳穗虹已無緣復試。
據悉,復旦大學今年三分之一院系增加了英語筆試。廣東省作為泄題重災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均在復試中增加了英語筆試項目,并計入總分。
盡管教育部門覺得如此大費周章已然仁至義盡,但一眾考生卻仍不買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孫艷嬌今年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對于泄題后知后覺的她歸咎于自己“沒有參加機構培訓,參加的同學都有事先收到飛信”,盡管清白的她憑自身實力進入了復試,復試也增設了英語筆試,孫艷嬌還是以總成績一分之差遺憾落榜。復試增設的英語筆試由人大外語學院老師自主出題,難度尚不及初試,孫艷嬌認為并不能將“魚目混珠”的考生剔除。最關鍵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最終錄取成績以初試成績權重60%、復試成績權重40%的方法綜合計算,而在復試成績中,英語筆試只占一小部分,這使得循規蹈矩沒有買題而導致初試成績先天不足的孫艷嬌難以在復試中咸魚翻生。
比孫艷嬌更悲催的是那些在初試就被排擠出局的乖學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嚴正指出:“英語復試只是增加了一道篩選程序,是可以讓那些通過作弊進入復試的學生不能被錄取。但對那些由于他人作弊而沒有進入復試的考生,則無法彌補。”
相較而言,重考是目前考生公認的最接近公平的方式。2004年7月,湖南衡陽中考泄題,第二天,1.2萬考生重新應考。2008年6月28日,遼寧鞍山中考泄題,6月30日2.5萬名考生重考。2010年1月,廣西公務員考試泄題,同年4月25日組織重考。但此方式因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巨大,且無法大規模同步操作并不受教育部門青睞。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南都記者:考研覆蓋全國,涉及者眾,重考并不現實。
◎如何杜絕泄題?誠信檔案為作弊套上了一個無形的“緊箍咒”
修訂后的《辦法》強調“教育考試機構應當建立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記錄、保留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人員的相關信息。檔案接受社會有關方面查詢,并及時向招生學校或單位提供相關信息,作為招生參考條件。”
誠信檔案為作弊套上了一個無形的“緊箍咒”,除此之外,武漢大學在規避泄題風險方面也率先做了有益嘗試。武漢大學一名長期負責MBA招生的教師告訴南都記者,武大MBA錄取采取提前英語面試方式,即本該在復試才出現的面試環節提前到報名之后馬上面試,考官第一時間考察考生的英語實際水平防止筆試階段作弊考生反而淘汰掉“好苗子”。
“缺乏競爭也導致了泄題后果屢屢不受重視”,熊丙奇指出,考試機構壟斷使得即使出現泄題事件、機構受到了處分,第二年還是由它來組織考試,懲罰如同隔靴搔癢。縱觀國內外,我國國家級考試基本上由教育部行政組織。而國外往往是教育部門委托專業機構組織考試,權責分離,受干預程度低。
對此,教育系統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則表態“打破一考定終身的人才篩選模式才是根本。不能通過單一的高考、考研來升學”,該官員個人較推崇的方式為高校自主招生及一年多次考試。對此,熊丙奇亦表示認同:選拔人才應更多地考慮考生的過程性評價,降低總結性評價。比如美國大學實行“寬進嚴出”,即使通過作弊入學,日后仍會面臨無法畢業之果。
泄題補救措施規律
對比近幾年泄題補救措施,南都記者大致發現以下規律:
1。國家級考試涉及范圍廣,一般不會重考,多選擇提高復試門檻的方式,但此舉無法為被作弊考生直接排擠出局無緣復試圈的學生“平反”;(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2.小范圍的地區統考則多采取重考形式,此舉也只能是盡可能地還原公平環境,畢竟“天時地利人和”的主觀因素很難控制。喪失先機的孫艷嬌就對南都記者憤憤不平道:“我希望能夠真正懲罰那些買賣答案的人,而不是讓我們重新考試,因為時間不同,狀態不同,即使同一套試卷,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
3.如果考試還未進行就被疑泄題,更換試卷是首選。只要保證更換后的試卷不被泄題,此措施可謂是最無爭議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