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鐘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索頓。
這個隱匿在他發表的短文、寫過的文章、翻譯的書籍中的名字全稱是“索朗頓珠”,在藏語里是“心想事成”的意思。廣袤的高原,正是他傾注心血、完成事業的夢想之地。
在西藏大學給鐘揚準備的安置房中,一進門的置物架上放著三把修剪植物枝葉的鉗子,還有膠帶、小剪刀和幾卷塑料袋,緊挨著置物架的是一個衣架,上面掛著鐘揚外出采種子的“套裝”——褪色的寬檐帽、牛仔上衣,還有他最經典的黑色書包。
在房子的二樓,鐘揚的臥室里有幾條顏色泛白、磨出破洞,自己縫補過的牛仔褲,這是鐘揚最常穿的衣服。一旁放著的鞋子則沾滿了泥垢,連鞋底都開裂了。靠著這些行頭,鐘揚在西藏從事植物采樣工作。
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營。“世界上有多少玲瓏的花兒,出沒于雕梁畫棟;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羅花,在高山礫石間綻放……”這是鐘揚生前最喜愛的一首藏族詩歌。他曾說過,環境越惡劣的地方,藏波羅花生命力越頑強。他就像這青藏高原的藏波羅花,深深扎根,頑強綻放。
在珠峰采樣,其中的艱難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2013年,鐘揚的藏族博士生、如今西藏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德吉第一次和鐘揚去珠峰采樣,她回憶道:“團隊所有人,連吃了7天干餅、火腿腸、榨菜,沒有吃過一次正經飯。”
雖然無暇顧及自己,但鐘揚對學生非常關心。白天,鐘揚總會坐在車里最顛簸的最后一排,而到了晚上,他總會換到副駕駛的位置,上氣不接下氣地和司機聊天。
“后來我才明白,他是怕車子走夜路發生危險,要讓司機保持清醒。”學生徐翌欽說。
海拔3658米,拉薩。
“把科學研究的種子播撒在藏族學生心中,留下一支科研團隊,西藏的生態研究才能走得更遠。”鐘揚說,他一直有個夢想,想和自己的團隊一起,把復旦大學和西藏大學的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推向世界。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西藏高校擁有培養高端人才的“造血能力”。
“如果西藏大學拿不到博士學位點,我絕不離開!”2009年,鐘揚曾在西藏大學全校大會上擲地有聲地說。
在這所高原學府中,鐘揚傾注了心血和智慧。從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開辟,到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從為西藏大學爭取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到獲得國家重大研發計劃,直至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這些長期積累的成果,最終使西藏大學生態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2013年,西藏大學生態學博士點獲得批準,填補了西藏高等教育沒有博士點的空白。2016年1月,在鐘揚的主持下,西藏大學首次生態學一流學科建設籌備會在上海召開。此后,他全程指導并參與一流學科建設工作。
2017年9月21日,西藏大學生態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鐘揚真的“心想事成”了,妻子張曉艷回憶說,他當時非常高興。
“他說過,西藏大學生態學科上了‘雙一流’,是個大榮譽,是西藏的頭一個。他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張曉艷說。
鐘揚常說,他“戒”得了酒,卻“戒”不了西藏。
在西藏的16年中,他的愛深入骨髓。以前,他的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個MP3,循環播放著藏語教學音頻。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對西藏文化感興趣,鐘揚就讓他在西藏的內地班讀初中。看到小兒子會說一些藏語時,鐘揚發自內心的欣慰。小兒子中考后,鐘揚又讓他去上海的藏族中學上學。
“每一期援藏結束,他都有無可辯駁的理由繼續堅守——第一次是要盤點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第二次是要把西藏當地的人才培養起來;第三次是要把學科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張曉艷說。
直到現在,張曉艷有時都在想,也許鐘揚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只是又有一些新的想法,瀟灑地出發了。就像鐘揚的工作隨筆《藏北的窗》寫的那樣——
“那年8月,我們的考察隊沿著泥濘小道穿越羌塘草原……第二天清晨,隊伍重新啟程,車開了回頭看,熟悉的土墻,掛滿經幡的瑪尼旗桿,旅館老板一家子揮舞告別的手臂。那后面,一縷晨光正巧投進洞開的窗口,心頭頓時涌起暖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