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所有的考生都不要存僥幸心理,更不要相信什么提供‘真題’的網絡騙局。”在網上購買同等學力申碩考試英語科目“真題”的北京考生黃輝(化名)26日對記者說。
幾天前,黃輝分別向兩家“教育機構”的銀行帳戶匯款近2000元人民幣,購買將于27日舉行的同等學力申碩考試英語科目的“真題”。對方分別承諾于25日中午12時和下午5時向黃輝提供的電子郵箱發送試題。
“正如我的判斷,這些機構收到錢后就會‘人間蒸發。’黃輝說。目前,曾與黃輝聯系的手機電話均已停機。
黃輝對記者說,他購買試題并非是為了考試,而是要驗證一下賣題機構的真假,揭開網上五花八門的售題騙局。
據了解,不久前,黃輝報名參加了一個由社會輔導機構舉辦的英語考試輔導班。從此,他和一起報名的其他同學陸續接到數十條神秘短信,內容都是提供考試“真題”及答案,保證過關。
黃輝向記者出示了幾條自己保存的手機短信。這些短信清楚地寫明了提供考題的方式、時間和價格等。一門考試“真題”的價格相當不菲,一般為1000元至2000元不等。賣題者承諾“將在考前2天將試題發送到考生的電子郵箱”。
有的短信內容看上去還挺“靠譜”:“從官方渠道獲得”“我們已做了6年”“只提供80%答案,這樣可以避免考生答題雷同”。有的賣家甚至信誓旦旦承諾,考生拿到試題、答案后可以先考試后付款,條件是必須把準考證、身份證掃描傳給他們備案,如果考生拒不付款,他們可以憑考生信息追究。
“如果他們銷售的試題是真的,不僅對那些憑自己本事復習考試的同學很不公平,也嚴重破壞了考試選拔機制,更是盜竊國家秘密的嚴重犯罪行為!”黃輝說。
為了搞清真實情況,黃輝一邊向有關部門舉報,一邊按照短信中留下的聯系方式,通過電話和QQ,與湖南、北京等地的一些賣家取得了聯系。
在黃輝提供的QQ聊天截屏上記者看到,一個名為“靖程教育”的賬號上赫然寫著“權威機構,連續多年成功操作同等,選擇我們助你輕松通過”。另一個名為“實名認證”的賬號上注明“本機構已經拿到答案,我們在25號早8點發送。”
“騙子就是抓住一些人想通過作弊在考試中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至于先考試后付款的承諾,只不過是騙子為了增加可信性耍的花招。相信沒有誰買題作弊還愿意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黃輝分析說。
根據黃輝的描述,網上售題機構抓住人們應考的迫切心理,運用各種謊言來拖延時間,爭取騙取更多的信任,說服更多的人買題。比如,原定25日下午5時向黃輝提供考題的人謊稱:“教育部已發現泄題,啟用B卷,我們不得不重新準備,試題會在次日中午12時發來。”
“為什么這樣的騙子不能一網打盡,為什么網上各類考試詐騙總是屢禁不止,為什么不法分子會知道我的手機號碼?”記者帶著黃輝的疑問分別致電教育部、公安部。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電子郵件、短信等手段兜售所謂試題、答案,騙取考生錢財的現象時有發生。有關部門針對考試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考點周邊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重點清除各類網絡傳播方式所涉及的疑似考試泄密、團伙舞弊等有害信息。
近日,教育部修改了《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一步加大對組織、參與作弊行為的懲治力度。“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考試招生隊伍建設和人員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和各環節管理流程、辦法,把考試安全保密、組織管理的責任逐一落實到人,強化制度執行力。對不負責任、失職瀆職的人員,無論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嚴格問責追究,絕不姑息,決不手軟。”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今社會互聯網信息特別發達,滋生了利用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空間,并衍生出許多下游犯罪,比如電信詐騙就是一類。公安機關一直在堅決打擊此類犯罪,下一步將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加大打擊力度。同時,提醒廣大群眾提高防范意識,杜絕僥幸心理。
記者了解到,對黃輝舉報的騙局,公安機關正在開展調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