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并非空話。泌陽縣高店鎮(zhèn)中門村的李洪省家族中有6人先后考上清華等名牌大學,高店鎮(zhèn)劉店村聶榮華老人家走出18名大學生。
一門走出6名研究生
李洪省、李洪洋、李洪海、李洪倫、李桂文是堂兄妹,他們的孩子中有6個是研究生,成為當?shù)厝罕姛嶙h的話題。
李洪省夫婦雖然只有中專文憑,但兩個孩子都很爭氣,女兒李陽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生,兒子李翔是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李洪洋畢業(yè)于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兒子李大慶是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又公派到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讀博士。李洪海的女兒李汶燦華北電力大學畢業(yè)后,考上清華大學電機系讀研究生。李桂文的女兒劉黎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è)后,又在本校讀研究生。李洪倫的女兒李中英是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目前在周口任教。
“這是我大女兒李中英穿過的襖,袖口都破了。好在4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真是苦盡甘來!”李洪倫的妻子拿著一件已經看不出顏色的小襖對記者說,“幾個孩子都很爭氣,尤其是大女兒學習非常刻苦。她上初中的時候住校,帶的饅頭在學校伙房熱熱,就點咸菜就是一頓飯。”
李洪倫提起這些往事也是唏噓不已。“我高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務農,有了孩子后,就想著讓孩子把我沒讀完的書繼續(xù)讀下去。孩子們都是在村里上的小學,初中在高店鎮(zhèn)中學讀書。每年麥收,孩子們都拿著鐮刀幫大人割麥子。現(xiàn)在想起來,我很欣慰,孩子們一點也不嬌氣。”
據李洪倫介紹,他們家族至今已走出30名大學生。
一門走出18名大學生
在泌陽縣高店鎮(zhèn)劉店村,有這樣一戶人家:聶榮華老太太今年88歲,她有4個兒子和2個女兒。這個大家庭從1981年以來,先后有18人考入北京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重點大學,成了鄉(xiāng)里的“秀才專業(yè)戶”。聶榮華的丈夫李中謙1949年參加人民解放軍,1955年轉業(yè)回地方后安排在高店鎮(zhèn)食品站工作。1987年,李中謙偏癱回到老家,生活全靠聶榮華照顧,直到1996年去世。聶榮供養(yǎng)6個子女上學,可謂吃盡了苦頭。說起她家的故事,方圓百十里的群眾無人不知、無人不夸。
聶榮華當過多年的村婦聯(lián)主任,20多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對孩子們的學習要求很嚴格,從不讓一個孩子輟學。上個世紀70年代,不少人家的子女不上學,聶榮華寧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供養(yǎng)孩子們上學。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后,為了支持大兒子李顯業(yè)考學,她曾5次跑到縣城給兒子買教材。1981年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后,許多農民把孩子從學校拉回家想辦法掙錢。聶榮華的心始終沒有動搖,她說:“誤了莊稼是一季子,誤了孩子可是一輩子呀!”
為了供養(yǎng)兒女們上學,聶榮華除平時省吃儉用外,還養(yǎng)了蝎子、喂了一頭牛和四只羊。看著母親一天比一天消瘦,孩子們每次回家都心疼得直落淚。兒女們理解母親的一片苦心,學習上勤奮刻苦,非常努力。 1981年以來她家喜訊頻傳:南陽衛(wèi)校、重慶大學、周口衛(wèi)校、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陸續(xù)寄到她家。如今,聶榮華大兒子李顯業(yè)的孩子已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二兒子李桂森一家三口都是大學生,三兒子李申富的閨女2014年考入武漢大學,四兒子李明坤北京大學畢業(yè)后留美工作,大女兒李蓮葉的三個孩子及孫子、孫女也很爭氣,相繼考入山東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小女兒李桂蓮的閨女考入西南財經大學。 一個家庭培養(yǎng)出了十幾名大學生,這在當?shù)爻闪瞬恍〉男侣劊瑫r也帶動影響了村上其他孩子。
聶榮華的鄰居石華紅的女兒徐素素以李明坤為榜樣,勤奮好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如今在美國留學。如今鄉(xiāng)親們都夸聶榮華老太太眼光高、見識遠,教子有方,雖然她家的老房子是村里最破舊的,但人人都說她家最“富有”。
針對此現(xiàn)象,泌陽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周豫林表示,在過去,上大學是農村孩子走出農村、進入城市生活的一條途徑。每一個農村孩子走進大學的背后都有一段奮斗史。通過讀書躍出農門,用知識改變命運,不再像父輩那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每個農村孩子的夢想。這種夢想激勵著許多農村學子。隨著城鄉(xiāng)差距的縮小,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通過讀書走進大學,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然而,無論何時何地,通過讀書提升個人知識水平和修養(yǎng),都應該得到鼓勵和提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