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業主要傳授測量理論(包括電量測量和非電量測量)、控制理論與儀器儀表專業知識。
專業解讀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其中“質量為先”的具體描述為: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自主品牌培育。而產品質量必須通過檢測手段即測量儀器來保證。
化學家門捷列夫指出:“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科學家錢學森指出:“信息技術包括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測量技術是關鍵和基礎”。我國863計劃的倡議者,兩彈一星功臣王大珩院士指出:“儀器不是機器,儀器是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工具,而機器只能改造卻不能認識物質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現代儀器設備則是第一生產力的三大要素之一”。1980年以來,有38人因儀器研制而獲得諾貝爾獎。
信息獲取是通過儀器來實現的。儀器是對物理量、工程量和生物量等進行觀測、測量、計量、監測及控制的重要手段。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疾病診斷、交通運輸工具(電梯、汽車、飛機、火車)運行安全、產品生產質量等都需要儀器來監測或檢測。我國儀器制造水平與國際有較大差距,開發、設計人才較缺,長期花費大量外匯購買國外儀器。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測量、控制和儀器領域的理論和技能,具有測量控制領域技術集成和儀器綜合設計及應用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團隊合作能力、人文素養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可在工業自動檢測與過程控制、傳感器、測試技術、測控儀器設計等技術領域從事技術開發、工程設計、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畢業五年左右,能具有承擔部門新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或具有項目管理能力。
核心課程
本專業主要傳授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應用,特別是在傳感技術、工業過程檢測與控制、光機電一體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包括電路與網絡、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自動控制原理、電子測量技術、非電量電測技術、過程控制儀表及系統,管道內檢測技術,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等核心課程。
專業特色
油氣長輸管道內檢測技術:本專業在長距離輸油、輸氣管道內檢測裝備制造方面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曾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管道內檢測裝備的供貨商之一,是“遼寧省高等學校先進在線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為本科生開設了特色專業課:“管道無損檢測技術”。
機器視覺檢測技術:本專業的機器視覺檢測方向在系統集成,儀器研制,圖像識別方面具有特色,曾經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為柔性印刷線路板、公路隧道、軸承、大幅面波紋板、摩托車輪轂、酒瓶蓋等十幾個領域開發了機器視覺在線檢測裝置,是“遼寧省機器視覺重點實驗室”,“沈陽工業大學-美國德州儀器DSP聯合實驗室”依托單位,“沈陽市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學會”的掛靠單位。為本科生開設了特色專業課:“視覺檢測技術”。
比較優勢
本專業1977年開始招生,之前為1960年成立的無線電專業。
本專業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遼寧省首批優勢特色專業,2013年遼寧省本科專業評價在16所高校同類專業中排名第一。2016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組考查。
本專業是我校首批2個碩士點之一,目前為我校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之一,2012年全國研究生學科評估名列第20名。
本專業編寫了我國第一部非電量電測技術教材(1983年),至今仍被眾多高校選用。
本專業從2002年起,躋身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21個推薦單位之一,主要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一批知名大學,每年有2個推薦名額,主要推薦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的在校生。
師資力量
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博導6人,75%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提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人,高校優秀人才2人,遼寧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人,遼寧省高校優秀創新團隊2支。
本專業教師目前兼職的學術團體職務包括: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遼寧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無損檢測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教育廳儀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沈陽市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等。
就業情況
儀器制造企業(包括各類傳感器、儀器儀表等),在線檢測裝置開發企業,制造業企業(包括零部件加工類,整機組裝類等),流程企業(包括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產品質量檢驗部門等。
近幾年主要就業單位有: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阿爾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大連研發中心、臺達電子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沈陽北科光視圖像技術有限公司、遼寧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沈陽美樂博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沈陽市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