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考研的整個過程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兩個月,不算長,也不算短。考研于我,遙遠得有些像一個早已落下帷幕的舞臺,畢業之前紛紛擾擾的瑣事已將它推到了幕后。畢業是傷感的,每當這樣的情緒涌起之時,我唯一的安慰是自己還可以在留在校園,在不久以后開始我的研究生生活。而這一切是考研給予我的,于是再一次意識到那一年以前開始沒有硝煙的戰斗對于我是多么重要。
這是一群人的戰斗,更是一個人的戰斗。考研是和研友們一路互相鼓勵和支持走過來的,也是一個人在每一個日出與日落中走過來的。談到考研經驗,我認為每一門專業都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計劃,任何事情都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所以去機械地告訴別人什么時候看書,怎么看書,時間如何安排,意義是不大的。關于考研心得,以下幾點,雖然不是絕對適用,但至少我覺得受益匪淺:
1. 在你決定考研之前請仔細考量,在決定之后請不要再多想。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那么想讀研,或者適合讀研。工作,出國,創業……對于不同的人,最好的選擇并不是相同的。所以請在決定考研之前反復權衡,包括你的性格特質、工作愿景、生活理想,然后在工作、出國、考研等等一大堆選擇中確定自己的方向。有人會說,我可以兼顧多方面,是的,別的選擇或許可以,但是我想說,如果你選擇考研,那么請不要那么三心二意,并不是說你一定不可以在考研期間去投個簡歷,參加個面試什么的,但是次數一定不能多,而且你去的時候要有良好輕松的心態,不能投完簡歷面完試回來以后在自習室里依然心神不定患得患失。決定了要考研以后,還要確定好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不同的學校和專業會有不同的要求,相應的準備也可能不一樣。選擇學校和專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具體怎么選擇我無權做建議,但有一點很重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你想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包括它的教學師資力量、就業情況以及報考人數等等,然后下一個無比堅定地決心吧。
一旦確定考研,一旦確定學校和專業(請注意,是確定),就不要再有任何動搖。趕快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開始考研的準備。有很多人會在半途改主意,比如認為要報考的學;驅I競爭激烈,非常難考,于是越來越膽怯,最后要換學校換專業。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這意味著你很可能要從頭再來,這必然浪費你的時間。你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競爭有多激烈,報考難度有多大,這些困難是否蓋過了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對你的吸引……這些都應該是在做決定之前去充分了解,成為你最后做出決定的因素,而不是在做完決定之后還讓你動搖的東西。一句話,做一個明確的決定,你要報考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然后全力以赴地搜集有用的資料,心無旁騖地看書準備。
當然,更多的人可能在考研途中不是有換學校換專業的想法,而是放棄考研。大四上學期,保研、找工作、實習……各種各樣的機會蜂擁而來,誘惑著苦坐書齋的考研一族。有點動心和不安是很正常的,但是還是那句話,這些是你在做出考研決定之前應該仔細考量的事情,如果工作或者別的什么道路更適合你,那也請堅定地去走那條屬于自己的道路;而如果你仔細思考后已經做出了考研的決定,請你對這些身邊的干擾閉目塞聽吧。
2. 找固定的研友,坐固定的位置上自習。
除非你是意志力超強,或者天生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然的話我認為找研友一起準備考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研友也必須和自己一樣有堅定的考研決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人最好避而遠之。找研友的好處在于大家可以互相幫助,比如輪流每天去圖書館占座,當你心情低落或者意志動搖時可以安慰鼓勵你,日常瑣事有時也能照應。每個人都不可能時時強大,有與自己身處同樣狀況并肩奮戰的朋友會讓你少一些孤單,多一些勇氣和快樂。研友可多可少,我身邊有兩個人結伴自習的,也有一大堆人一起自習的,這個看個人習慣。最好有和自己報考同一學校同一專業的研友,這樣更有利于互通消息,彼此交流,共同語言也更多。
坐固定的位置是因為這樣更能帶來一種穩定感。考研生活需要的是平平淡淡踏踏實實波瀾不驚,不需要太多外在環境的變化。我和同學有時會抱怨大學里沒有自己的課桌,總是抱著一堆書在校園里東奔西跑。我想說,選擇一個固定的位置上自習,日子久了你會有一種熟悉感和親切感,更有利于營造學習的氛圍。我和研友上自習的時候,不僅我們幾個的位置是固定的,我們身邊那一片幾乎都是固定的考研的人,大家每天風雨不誤地出現在那里,就算彼此不認識,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看到每個人都這么努力,學習起來就會特別安心和踏實。何況,學校自習位置那么緊張,要是你總想坐那個固定的位置,那么你必須早起占座,自然也不會睡懶覺啦。
3. 堅持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計劃,一定不要盲目追隨別人。
考研期間生活一定要有規律。雖然有的人是屬于夜貓子型,晚上學習特有效率,但是還是不建議熬夜學習。每天定點起床,定時睡覺,按時吃飯,這樣更能保證自己的精神狀況和健康狀態。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但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數,有一個自己的計劃和安排。計劃一般會有調整,但必須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不要輕易改變,不要盲目追隨別人的步伐。比如有的人到了十月份政治還沒看完一遍,看到別人都翻過兩遍了,于是開始慌張起來,花好幾天光看政治,這就是盲目的表現。專業課和公共課的復習時間都要按自己的情況有步驟地進行,時間的分配要合理。
在復習書目和資料的使用上也是如此。不要看到別人看什么書你就看什么書,也不要一頭扎進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資料中不知如何取舍;镜慕滩挠肋h是最重要的,使用別人的資料、經驗一定要以自己踏踏實實看書為前提。
另外就是要注意勞逸結合。考研是艱苦的持久戰,并不代表這段時期的生活就痛苦不堪,只有學習,別的一律沒有。每天中午睡睡午覺,晚上跑半個小時步都是挺不錯的,偶爾去附近的公園走走或者晚上回宿舍看部電影,這些放松也是可以的。只要這些活動不會打亂你每天的學習規律就沒有問題。
另外,在復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難題,也可能產生復習不完的焦慮,還會覺得自己可能考不上了,這些是很正常的,要告訴自己,你的競爭對手和你一樣會遇到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絕不只是你的問題,盡可能平心靜氣地解決它。對于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千方百計弄懂它;對于心態上出現的問題,不要太鉆牛角尖,實在糾結郁悶的時候,盡可能不去想,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開心的事,短暫地把考研拋在一邊,只要你知道,考研的決心,你沒有動搖就好。
4. 好好利用一本書的目錄,在看書時做筆記。
一本書的目錄有助于幫助我們掌握它的整體知識結構,對于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這樣深入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有千頭萬緒的零亂之感。做筆記的好處不僅僅在于加深自己看書時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筆記是學習內容的精華,通過簡單明了的筆記能夠更好地理清一門課程的脈絡,把握這門課的重點。這種方式或許有些呆板嚴肅,不適合我們平時比較隨意地閱讀,但是對于應試是肯定有用的。筆記內容不需要很詳細,但一定要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到了考試前幾天的時候,當我們需要從細致的看書學習中“超脫”出來,非常迅速全面地對于所有考試科目來一次整體溫習時,筆記和書的目錄就非常重要了。你可以看著一本書的目錄在腦海里回憶它的內容,對自己無法記起來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你可以利用你的筆記按線索對這門課程清理思路,并再一次熟悉重點。有了對所有考試科目最后一次的整體把握,走上考場時一定會更加思路清晰,心中有底。
5.不要過多地考慮結果,堅持到底。
這其實和之前講的第一點是相聯系的,考研需要一心一意。這已經是許多過來人的老生常談了,但這的確是真理。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困難,雖然每個人的狀況會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對所有人都一樣的,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堅持。“堅持”聽起來是一個讓人覺得很辛苦的詞,考研也的確是很辛苦的;但是請提醒自己,它是你自己選擇的一段生活,你需要對自己負責?佳、學校和專業,既然都是自己的決定和選擇,那么在考研過程中你所學習的肯定是你自己渴望學習的知識。每一天如果你認真對待,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通過辛苦得來的充實會讓你覺得愉快。而不管最終是否能夠考上研究生,你所得到的知識和知識以外的東西,都不會是沒用的。很多人說考研是另一次高考,可我覺得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選擇考研和準備考研的過程中,你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
我承認考研不可能避免患得患失的心情,不可能不擔心考試的失敗,不可能沒有懷疑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的時候,但盡可能努力讓自己不要繼續這樣想下去,只需要知道,一切都會過去,你要做的只是堅持到最后,一旦走過了考研的日子,再回首看看,你會發現一切真的沒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難。結果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好與壞是相對的,所以在考完試之前,盡可能不要去想最后的結果如何。
以上就是我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幾點,或許大家早就聽過許多人說類似的這些話了,但這不正說明這些的的確確是非常重要的嗎?
最后想說一點,就是一定要不斷地給自己加油鼓勁,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和努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和保持自己的信心。我特別喜歡我的一個研友經常說的一句話,當我們疲憊時,猶豫時,灰心喪氣時,她說:“如果你把自己都感動了,你怎么可能考不上呢?”是的,直到現在,當我想起那些天不亮就去占座的日子,想起那些上完自習走出圖書館看到天空下著大雪的夜晚,想起我們在一堆書海中奮筆疾書的場景,我就會深深地理解這句話,理解這句話背后的力量。
將要考研的朋友們,請不要膽怯和猶豫,加油吧,感動了自己,你一定會收獲你想要的結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