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畢業答辯季。近日,科學網博主信忠保在《學位論文質量下降堪憂》一文中坦言:“與往年比,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并沒有提高,反而感覺在急劇下滑。”“寫作規范仍舊是大問題,各種幼稚低級錯誤,層出不窮,令人啼笑皆非。”“文字寫作水平非常低劣。單從寫作文筆來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論文看不出熱愛和用心,滿屏看到的是機械、呆板、倉促、急躁、焦慮、僥幸、敷衍以及一個低俗拙劣的功利主義者。”“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缺失。”“論文質量把控制度失效。”……這些觀點一經發表,立刻引來了導師和學生們的關注。
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下降的背后有什么深層原因?提升碩士生培養質量有什么好辦法呢?《中國科學報》記者圍繞上述問題采訪了專家。
精英教育不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新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一致表示,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差是一個表象,背后的深層邏輯是碩士生整體培養質量的下降。
“碩士和博士應當是精英教育,但現在的招生規模太大了。”范先佐提出,大量擴招帶來的三個弊病極大影響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首先,師資無法保證。原來,碩士生導師的資格非常難拿,要經過很多審核和評比。但現在招的碩士生太多,師資跟不上,必然導致培養質量下降。其次,同樣由于擴招,學生的生源相比過去而言有所下降。最后,擴招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碩士學位的‘含金量’下降,給碩士生就業增加了不少困難。”范先佐介紹。
據范先佐了解,目前應試教育已經從中小學延伸到高校,“主要是指二本、三本,這些學校的就業壓力很大?佳新时划斪鹘鉀Q學生就業的一個辦法。有些學校甚至在大二就開始組織學生備考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高校應當培養的本科生核心能力越來越差,間接導致碩士生的生源質量差”。
同時,正因為碩士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很多人讀碩士不是為了追求學術,某種程度上是把自己的學歷層次提高一點好就業。很多碩士生將更多精力放在找工作上,必然導致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比較差。”
杜新豪也認為,擴招帶來的弊端在碩士生教育上體現最顯著的一點即學術型工作的學歷要求“水漲船高”,“以前優秀的碩士可以找到學術崗位的工作,但現在幾乎不可能了”。這直接導致了“即使學術型碩士,也不一定是按照學術的方向培養。好多人讀碩士也不是為了從事學術研究,只是為了增加找工作的資本”。
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
“碩士學位論文正在淪為‘雞肋’。”熊丙奇感嘆,有人認為應該寫,如果不寫的話碩士生質量就更低了,也有人認為沒必要寫,如果抓好了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用不著論文環節為碩士生質量把關。
熊丙奇提示,對于碩士需不需要寫論文,論文質量如何把關一定要根據不同培養目標的定位來進行區別性對待。
“國外很多大學在碩士階段并不要求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修讀年限也相對較短。”熊丙奇介紹,比如英國課程碩士是一年,美國有的碩士項目是一年半,基本不要求學生撰寫學位論文。其培養方式主要通過修讀研究生課程,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嚴格要求來保證碩士教學質量。
改革勢在必行
面對如此現狀,專家們認為碩士生培養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分流思路是一個好的方向。”范先佐建議,碩士階段應當承擔兩個功能:一是為了博士階段發現人才,讓學校和導師去發現學生是否有培養前途;還有一種相當于我國的專業碩士,為將來就業作準備。
“本科畢業,如果只是想提高學歷找工作,就全部改為專業碩士,想讀博士的話,直接申請博士項目。”杜新豪認為,這樣既可以兼顧到真正想做學術的人,又可以兼顧到想提高一個學歷層次好找工作的人。“我們可以向國外學習的是縮短碩士修讀年限。我們目前的三年制碩士,對于想繼續讀博士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和找工作的人來說,都有點浪費時間。比如說研一時可以進行二次選擇,如果想找工作的可以選專業碩士,多掌握一些應用性和技能的東西;如果想讀博士直接轉博,進入正規的學術訓練。”
熊丙奇提出,要“加強導師制”,導師要為學生的培養質量負責,“如果是專業碩士和課程碩士,要加強課程質量的建設,由此保證質量。而學術型碩士要在培養過程中進行學術訓練,從培養角度帶學生”。
“不能把提高碩士論文質量作為提高碩士生培養質量的手段。碩士培養制度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杜新豪表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