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分為春季和秋季,春季面向優秀應屆本科畢業推薦免試生招收直博生和在本校優秀碩士生中選拔碩博連讀生;秋季面向已經獲得碩士、博士學位者或應屆碩士研究生公開招收博士研究生。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中農大校字【2012】1號)和《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實施細則》(中國農大研生字【2012】7號)文件的規定,2013年起我校將在秋季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中取消入學初試,實行申請考核制選拔錄取。
一、招生規模
總招生規模約780人,各學科招生人數詳見招生專業目錄。秋季招生人數將于2012年11月6日前在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相關公告中發布。
學校招收非脫產委托培養在職博士研究生的錄取數量規定為:最高不超過各學院招生計劃總數的5%,人文社科領域不超過10%(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計劃除外)。
二、學制及最長修業年限
直博生、碩博連讀生學制為5年,最長修業年限為7年。
申請考核制選拔錄取的博士研究生學制為4年,最長修業年限為6年。
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經導師推薦可以申請提前進行學位答辯,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準予提前畢業。
三、春季招生實施辦法
按照《中國農業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選拔辦法》(研生[2010]4號)接收本校碩士生中期考核優秀者為碩博連讀生;按照《中國農業大學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實施辦法》接收直博生。
四、秋季招生的報名條件及辦法
一)報名條件
1、申請者的學位應滿足下列基本條件之一:
1)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境外所獲得的學位需經教育部相關機構認證;
2)應屆碩士畢業生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在讀的“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和“非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人員不得以應屆生身份報名,須獲得碩士學位后方可報名。
報考非在職博士生的年齡不超過45周歲,身心健康。
2、報考委托培養生年齡不限。已獲博士學位者只能報考委托培養生。
3、申請“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申請人除滿足上述報考條件外,還需提交填寫完整的《報考2013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該表由定向培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民族教育主管部門提供。
二)報名時間
2012年11月6日上午8:00至12月9日下午5:00,逾期不予受理。
三)報名辦法
實行網上報名。進入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博士生招生網上報名系統。http://gradinfo.cau.edu.cn/admission/index.do申請者在報名前須仔細閱讀《網上報名系統使用說明及報名須知》,并按照要求和提示進行操作。
四)需提交的申請材料
1、網上報名結束后的十天內,請申請者按照招生學院在網頁上公布的具體方式和詳細內容向學院提交紙質申請材料并關注報名系統中材料登記審驗。請隨時關注學院公告并及時辦理,逾期不補。
2、提交的基本申請材料紙質件包括以下內容:
1)通過網上報名系統打印的《中國農業大學2013年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
2)碩士學位、學歷證書的復印件(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提交所在單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管理部門的在讀證明);
3)蓋有研究生成績管理部門或檔案室公章的碩士成績單;
4)中國農業大學研招網上下載并填寫《研究生思想政治情況表》,委培生加蓋所在單位黨委系統公章,未就業人員加蓋檔案保管單位公章,應屆生加蓋所在學院分黨委公章;
5)碩士學位論文(應屆畢業碩士生可提供論文摘要和目錄等);
6)兩位與所申請學科相關的副教授(或相當于副教授)以及以上職稱專家的推薦信;
7)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本人研修計劃(不少于3000字或5000字,具體要求參見學院規定);
8)獲獎證書、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專利及其他原創性研究成果的證明材料;
9)最近三年內以下至少一項英語考試的成績證明,具體包括:TOEFL,GRE,雅思,國家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國家英語專業考試,WSK(PETS5)。還可以提供其他可以證明自己英語能力的材料作為補充(具體要求參見學院規定);
10)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出具的體格檢查合格證明。
五)報名費:200元。
六)相關說明
1、凡符合教育部照顧政策的申請人(如西部對口支援、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計劃等)應在報名時填寫相關信息,經核實后,學校在錄取時僅按照報名信息庫內容給予照顧,不接受后補報名。
2、現役軍人申請人,按解放軍總政治部的規定辦理。
3、現為委托培養或定向培養的應屆畢業碩士生、擬申請委托培養的申請人、原為委托培養或定向培養的碩士生、正在履行用人單位服務合同的在職人員申請人,報名時須征得委托培養或定向培養單位或服務單位的同意,并提交用人單位簽署了意見并加蓋單位人事部門公章的報名登記表。申請者與委托培養或定向培養或服務單位因報考問題引起的糾紛造成不能錄取后果的,我校不承擔責任。
4、招生導師信息查詢: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招生學科與導師→招生專業→招生導師。
七)程序與時間進度
1、初選。2013年1月-3月。由學院組織專家小組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綜合審查結果和招生導師的意見,形成進入復試考核的申請人名單,并在申請學院主頁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公示。對初選結果有異議的申請人可以通過公布的電話申請復查。
通過初選,進入復核階段的申請人可以提出調整報考導師的意愿。
2、復核。2013年3月-4月。由學院組織,以學科或研究方向為單位組成專家組,對進入復核階段的申請者進行專業能力考核。復核階段的考察包括專業知識考查和能力面試兩個環節,主要考察內容包括申請者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外語水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考核的具體時間、地點和內容屆時詳見申請學院主頁公告。
學院對申請者的考核記錄及考核成績進行嚴格審查,確定擬錄取名單。擬錄取申請人和其主要申請材料將在校園網上公示一周。公示無異議后報送研究生院。
3、研究生院審批。2013年4月。
研究生院通過審核學院公布的相關初選和復核辦法、聯合學校紀委和研究生教育專家組成巡視組對實際選拔程序進行監督、接受考生質詢等程序,在保證選拔過程的合理、合法和透明的基礎上審批錄取名單,并在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公布最終錄取名單,公示期為一周,有異議者可以通過公布的監督電話進行舉報。
四、錄取類別
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生、委托培養生和定向生共三類。
1、非在職生均錄取為非定向生,由國家、學校和導師共同提供培養經費。導師與學校為每人每月提供不低于1500元的助研津貼,并享受公費醫療,畢業后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就業。
2、在職生均錄取為委托培養生,在讀期間的培養費、生活費、醫療費及其它福利費由原工作單位支付,培養費為8000元/年,按學年交納,共計交納四年;第一學年的培養費在入學報到前交納,此后每年的7月10日前繳納下一個學年的培養費。擬錄取后申請人本人、委培單位須與我校簽訂《委托培養協議書》。畢業后按協議回原工作單位工作。
3、納入“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專項計劃”的博士生均錄取為定向生,學校提供培養經費并向非在職定向生提供助研津貼。
五、入學體檢
新生入學報到時學校統一進行體檢,具體時間另行通知。體檢醫院為中國農業大學校醫院,體檢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未通過體檢者不予入學注冊,可辦理保留入學資格一學年。期滿經復查合格后正式注冊入學,不合格者取消入學資格。
六、其它
一)學校實行校、院二級管理,申請者在提出申請、學科考核、學院審查、錄取過程中的相關問題請與申請學院聯系咨詢。聯系方式
見表1。
表1、學院聯系電話和郵箱
學 院 | 聯系電話 | 郵箱 |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010-62732565 | zwwmq@cau.edu.cn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010-62731427 | zhybgs@cau.edu.cn |
動物科技學院 | 010-62731280 | dkky@cau.edu.cn |
動物醫學院 | 010-62732772 | dy001@cau.edu.cn |
經濟管理學院 MBA中心 | 010-62738513 010-62738516 | yangxin@cau.edu.cn |
生物學院 | 010-62733542 | swxyyjs@cau.edu.cn |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 010-82381443 | shbx@cau.edu.cn |
理學院 | 010-62733474 | pestici@cau.edu.cn |
工學院 | 010-62736275 | xuewei@cau.edu.cn |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 010-62737728 | zhangliwei@cau.edu.cn |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010-62736743 | dyjw@cau.edu.cn |
人文與發展學院 | 010-62733392 | wujx@cau.edu.cn |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 010-62736733 | szxy@cau.edu.cn |
圖書館 | 010-62736496 | shlij@cau.edu.cn |
二)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及各學院不舉辦任何課程補習班,雙休日及節假日休息,上班時間接待咨詢。咨詢電話:010-62732884
三)單位代碼:10019;單位名稱: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址:http://gradinfo.cau.edu.cn/admission/index.do
本年度招生如遇國家政策調整,我校將做相應調整并及時公布。
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
2012年7月10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