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鐚I考研到底有多難?
肯定比考本校本專業要難很多?缧ky主要是初試時專業課都是各校自主出題,在收集復習資料(如筆記和歷年試題)上會比較麻煩,而且資料不齊全,信息也沒有考取本校來的快捷。還有就是復試時一些學校同等情況下會優先考慮本校?鐚I得從頭開始,而且沒有老師指導重點,這樣復習的時候會越來與迷茫。但是解決辦法還是有的?缧?鐚I就要盡早收集資料聯系人,要不怕累,多跑多忘就好了。收集好資料后就開始盡早復習,下定決心,最終考試還是以分數為準的。
二、跨地區跨學校不跨專業考研有多難?
1、跨專業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學習能力情況,如果學得好考取哪里都可以的。但是一般說來可能難度會稍微大一點,畢竟你跨區跨校甚至可能跨專業,每跨一次難度系數增加一倍。
2、跨專業考研不僅要看你的學校和你的學習成績外,還要看你在學校的資格證書,得獎情況等等。
3、一般二本稍比三本容易一點,北方就更好一些,資訊等比較靈通。如果南方的三本質量很好的話,你就只是主要資訊上有些吃虧,但你家在北方,應該也有同學在北方,應該可以稍稍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4、一般考研都是至少畢業后拿到畢業證才考的,大三準備等到大四去考。
5、找工作的難度跟你的學校專業是息息相關。
其實很多人上大學后都會對學校不滿意。既然對學校不滿意,那你要先想好自己是要做什么,如果選擇就業,就拼命在剩下的一兩年時間里去考對自己就業有利的各種證書;如果是想要繼續讀,就選定一所好的學校好的專業,努力拼搏就是了。
三、跨專業最難的是專業課基礎薄弱
真相:
應該說,跨專業最難的不是專業課基礎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總難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導文章中,專業課的復習并沒有那么難——找到本專業的參考書目、真題,然后進行“針對性”“有效”復習。而最關鍵的“針對性”“有效”,恰恰就是攔在跨考學生和本校考生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如果你此時還沒完全找到你想要的專業課資料,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1)運用人際網絡
專業課書籍真題,有的書店都能買到,而有相當的一部分只有在該校才可以買到。
因此,想盡一切的可能的辦法聯系在該校的同學,朋友、網友、同學的同學……只要能夠幫你買到所需要的專業課資料,管他是誰。
(2)目標院校的BBS
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關院系版面。在精華區中尋找一些與該學校該專業的考試有關的情況,發帖詢問有關試題情況,打電話,托該校該專業的同學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屆師兄師姐打聽。
通過以上方式的好處是成本低,最大問題就是耗時。盡管已經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專業的學生。
跨專業考生仍要在搜集資料上花很多時間,或影響整體的復習進度,或心神透支,打擊自信心。很多跨專業考生就是輸在沒有堅持到最后。
(3)輔導班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報規模較大的正規考研輔導機構。輔導班并不能為考生提供多特別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詳細的復習規劃、備考氛圍以及考生所需的專業課資料和信息。而且輔導老師可以每周定時對考生進行輔導,圈定下一階段的復習內容,提供真題解析、課程筆記,為學生答疑等。
四、跨考生因為專業基礎被歧視
這是個偽問題。復試被刷是因為老師們覺得該考生不適合在這個學校讀研,而不是歧視。
研究生考試和高考不同,要選拔的是有一定知識基礎,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熱情和科研潛力的人。
設置復試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把好最后一關,而不是一味根據初試成績來確定是否錄取。另一方面,招來的研究生是由導師來帶,他們在意的是能不能選拔出合適的學生。
比如跨專業考歷史學,有的同學本科學英語或日語,那么研究中外關系的老師可能就希望將他收入門下,因為他有語言優勢,可以更快入門。
有的同學可能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但思維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師可能就比較愿意接收。
有的同學性格比較沉穩,能坐得住,做社會史的老師就比較愿意要,因為看檔案必須坐得住。
反之,不論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的,對歷史知識近乎無知,思維混亂,性格浮躁,又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可以說找不到一點可以做科研的潛質,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實,跨專業的學生擔心的不應該是老師會歧視,而應該擔心老師會一視同仁。
因為從考核難度來講,導師對本專業考生的考核尺度會更嚴厲和深入,而對跨專業的考生則相對寬松,能回答到點子上,展現出邏輯思維能力即可。
從這個角度上說,導師算是反過來“歧視”本專業的考研人了。
五、同是跨專業老師更喜歡本校生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本?忌膬瀯菰谟,他能旁聽目標導師的課程,提前找到他想報考的老師,提前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與老師溝通,有機會贏得導師的信任與好感。這樣的優勢是絕大多數跨專業考生不具備的。
但前提是,你得是“鳥”。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提前聯系導師要承擔將自身的弱點提前暴露的風險,反而會失去了被錄取的機會。說到底,導師錄取一個學生的最大標準還是是否合適,絕不是任人唯親。
跨專業考研的學生要抹平這項潛在的劣勢,可操作的方法就是通過網絡了解導師的生平、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乃至個性。
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通過院校官網、中國知網等論文數據庫、微博、師兄師姐,至少比乘飛機火車去學校找導師容易。
當然,該導師往年有沒有招收過跨校跨專業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類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
跨專業考研是一個不斷了解、探索、學習、再成系統的過程,既然是從零開始,那么也就意味著你獲得的會是最多的。其實,從這些真相的背后,你也能發現,跨專業這座山并不是難不可攀,專注的學下去,你就已經是個成功者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