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生導師劉毅介紹如下:
姓名: 劉毅
出生日期: 1975/10/22
性別: 男
民族: 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婚姻狀況: 已婚
籍貫: 遼寧沈陽
工作單位: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系統分析教研所
固定電話: 62796052
傳真: 62796052
電子郵件: yi.liu@tsinghua.edu.cn
概述
劉毅,1975年10月生,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04年獲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2005年獲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政策博士學位。2005年6月至10月在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
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系統分析、復雜系統模擬,近年來主要從事戰略環境評價領域(SEA)的基礎研究、實踐和教學工作。將環境系統分析理論引入戰略環境評價領域,以政策/規劃驅動-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變化-環境響應與調控為研究主線,以復雜非線性系統模擬、環境系統不確定性分析為技術支撐,從城市和大區域兩個尺度上完善了SEA理論框架與關鍵技術方法,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研究獲得了自然基金、科技支撐、環保公益等對于國內SEA領域研究的首項支持,承擔了國家第1個城市規劃SEA、第1國家級新區SEA、第1個大區域尺度SEA。研究成果獲環保部“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已應用于國家5部委、6省市、40個地市的環境保護決策中。
2008年以來發表SCI論文15篇,其中3篇發表在環境類國際綜合排名最高的ES&T期刊。2010年發表的“城市規劃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評估”一文,是國際SEA領域在ES&T期刊上的第1篇論文,也是清華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方向在該期刊上發表的第1篇論文。主講環境系統建模理論與復雜模型、戰略環境評價理論與案例兩門研究生課程。
2005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2006年入選清華大學骨干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2008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2013年獲環境保護科技一等獎、華夏建設科技二等獎。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擔任環境系主任助理,分管國際合作與外事工作、宣傳工作。2010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戰略環境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中歐清潔能源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現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位委員會委員、威尼斯國際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分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環境影響評價期刊編委。
教育背景
2000.10-2005.05 瓦赫寧根(Wageningen)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環境政策組,博士
1999.09-2004.07 清華大學環境系,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學博士
1994.09-1999.07 清華大學環境系,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學學士
工作履歷
2013.12-至今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2008.12-2013.12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
2006.07-2008.12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講師
2006.08-2006.10 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
學術兼職
2013-至今,環境影響評價期刊,編委
2012-至今,亞行-清華亞太水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2-至今,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1-至今,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位分委會委員
2011-至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分會委員
2010-至今,清華大學戰略環境評價研究中心主任
2010-至今,重慶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庫成員
2010-至今,中歐清潔能源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
2009-至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9-至今,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庫成員
2009-至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研究員(HRF)
研究概況科研項目
1. 2013.1-2014.12,長江中下游城市群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環保部,技術負責人
2. 2012.1-2014.12,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及其資源環境響應研究,自然科學基金:清華大學, 呂晨, 23萬, 2011年, 批準號:41101138
3. 2012.1-2013.12,基于中長期生態環境風險的戰略環境評價方法研究,環保部公益項目,項目負責人
4. 2011.3-2012.12,西南地區重點區域與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環保部,技術負責人
5. 2011.12-2012.10,舟山市發展戰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舟山市人民政府,項目負責人
6. 2011.5-2012.6,大連長興島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長興島管委會,項目負責人
7. 2011.10-2012.6,三亞城市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三亞市人民政府,項目負責人
8. 2009.1-2012.12,城市水體功能定位于水質控制標準研究與示范,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09ZX07318-001-02),項目負責人,340萬
9. 2008-2012.12,中國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SURE),中荷科技戰略項目,項目負責人
10. 2011.1-2011.12,典型消費拉動型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環保部戰略環評咨詢項目,項目負責人
11. 2010-2011,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選擇,亞洲開發銀行技援項目(TA7533-PRC),中方環境戰略分析專家
12. 2008.12-2011,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環境影響評價,大連市環保局,項目負責人
13. 2008.1-2010.12,基于不確定性分析的城市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動態模擬與綜合評估方法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40701057),項目負責人
14. 2007.1-2010.12,城鎮規劃環境影響的預測評價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批準號:2006BAJ02A01-02),項目負責人
15. 2006/10-2010.12,城市污水處理全流程節能降耗途徑與技術集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C19B06),參與,50萬元,已結題。
16. 2006/10-2010.12,城市二元水循環系統演化與安全高效用水機制,973攻關項目(2006CB403407),參與,30萬,已結題。
17. 2010.3-2010.12,典型大城市群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關鍵問題分析,環保部戰略環評咨詢項目,項目負責人
18. 2008.6-2010.8,環渤海地區沿海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環保部,技術負責人
19. 2009.3-2010.5,大連市花園口經濟區總體規劃環境評價,大連市花園口經濟區管理委員會,項目負責人
20. 2009.4-2009.11,產業集聚區戰略環評的資源環境效率評價研究,國家環保部戰略環評咨詢項目,項目負責人
21. 2008.4-2009.10,汶川特大地震災后環境安全評估與應對措施項目,國家環境保護部,子課題負責人
22. 2008.8-2009.7,大連生態市建設規劃,大連市人民政府,項目負責人
23. 2008.5-2009.5,中石油煉化行業十一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石油集團公司,國家環保總局規劃環評試點項目,項目負責人
24. 2007.10-2009.4,德陽市戰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德陽市人民政府,國家環保總局規劃環評試點項目,技術負責人
25. 2008.4-2008.11,大尺度區域產業-資源環境耦合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基于不確定性分析的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國家環保部戰略環評咨詢項目,項目負責人
26. 2006.10-2008.10,區域道路交通系統間接環境影響識別與綜合評估方法研究,清華大學基礎研究基金(項目批準號:JC2007007),項目負責人
27. 2007.7-2007.12,北京城市規劃實施評估體系研究,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項目負責人
28. 2006.8-2007.10,中國大都市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項目負責人
29. 2007/1-2009/1,城市土地利用與規劃環評研究,清華大學骨干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負責人,3萬元,已結題。
30. 2006/10-2008/10,區域道路交通系統間接環境影響識別與綜合評估方法研究,清華大學基礎研究基金(JC2007007),項目負責人,6萬元,已結題。
31. 2006.7-2007.5,重慶三峽庫區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重慶市人民政府,國家環保總局規劃環評試點項目,技術負責人
32. 2006.2-2006.11,北京市“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項目負責人
33. 2005.6-2006.10,城鄉交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銀行,技術負責人
34. 2005.9-2006.9,大連市城市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國家環保總局示范項目,技術負責人
35. 2005.6-2005.9,北京市順義新城總體規劃生態環境專題研究,北京市首都規劃委員會,技術負責人
獎勵與榮譽
2013年 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研究,環保部一等獎(排名第5/15)
2013年 城鎮總體規劃對人居環境影響的總體評價技術研究,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5/12)
2008年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
2008年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優秀論文
2007年 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
2007年 入選清華大學骨干人才支持計劃
2004年 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
2003年 清華大學“一二•九”輔導員獎
1999年 清華大學優良畢業生
學術成果
(一)專著與專章
1. 陳吉寧, 劉毅, 張天柱, 林綠. 2013. 環渤海沿海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2. 陳吉寧, 劉毅, 梁宏君. 2008. 大連市城市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ISBN: 978-7-80209-676-9.
3. Liu, Y. 2005. Phosphorus Flows in China: Physical Profil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nsen & Looijen Press,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ISBN: 90-8504-196-1.
4. 劉毅. 中國城鎮化戰略的環境挑戰與對策. 中國城鎮化戰略選擇政策研究,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 2013, p: 107-231. 北京: 人民出版社.
5. Liu, Y. and J. Chen. Phosphorus cycle. Chapter in Encyclopedia of Ecology, Editors-in-Chief: Sven Erik Jorgensen and Brian Fath, Elsevier. P.2715-2724. 2008.
6. Liu, Y. Phosphorus use in China. Chapter in Encyclopedia of Earth, edited by C. J. Clevelan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2007.
7. Liu, Y., A. P. J. Mol, and J. Che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pitfalls and prospects. Chapter in Greening Industries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Asian-Style Leapfrogging, edited by P. Ho, p:79-106. London: Kegan Paul. 2006.
(二)期刊論文發表
1. Zheng, C., Y. Liu, B. Bluemling, J. Chen, A.P.J. Mol. 2013. Modeling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livestock farmers in China: an ABM approach. Agricultural Systems. 122: 60-72.
2. Zheng, C, B. Bluemling, Y. Liu, A.P.J. Mol, J. Chen. 2013. Managing manure from China’s pigs and poultry -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rationality. AMBIO. http://dx.doi.org/10.1007/s13280-013-0438-y.
3. Ning, X., Y. Liu, J. Chen, X. Dong, W. Li, and B. Liang. 2013.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rainage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 on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and thresholds.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5): 658-668.
4. He, X., Y. Liu, T. Li, and J. Chen. Do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ma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3, 64: 130-137.
5. Liu, Y., S. Yang, J. Chen. Model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uncertaint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15): 8236–8243.
6. Xu H. L., J. N. Chen, S. D. Wang, Y. Liu. Oil spill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uncertainty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Dalian oil spill. Ocean Engineering. 2012. 54:206-212.
7. Du P, Chen J, Chen C, Liu Y, Liu J, Wang H, Zhang X. 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to minimize impacts within the area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19:16-24.
8. Dong, Y., Y. Liu, J. Chen, Y. Dong, B. Qu. Forecasting industrial emissions: a monetary approach vs. a physical approach.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6(5): 734-742.
9. Lin L., Y. Liu, J. Chen,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Bohai Sea rim area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11, 13, 3178-3184.
10. Xie D., Y. Liu and J. Chen. Mapping urban environmental noise: a land use regression meth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17): 7358-7364.
11. Liu, Y., J. Chen, W. He, et al. 2010. Application of an uncertainty analysis approach to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for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4(8): 3136-3141.
12. Zhou, J., Y. Liu and J. Chen. 2010. Accounting for uncertainty in evaluating water quality impa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30: 219-228.
13. Zhao N., Y. Liu and J. Chen. 2009. Regional industrial production'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 plant-level aggregation method for the case of a small region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7(17): 4946-4953.
14. Zhou, J., Y. Liu, J. Chen, F. Yu. 2008. Uncertainty analysis on aquatic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land use chang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4): 494-504.
15. Villalba, G., Y. Liu, H. Schroder, R.U. Ayres. 2008. Global phosphorus flows in the industrial economy from a produc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2(4): 557-569.
16. Liu, Y., G. Villalba, R.U. Ayres, H. Schroder. 2008. Global phosphorus flow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consump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2(2): 229-247.
17. Liu, Y., J. Chen, A.P.J. Mol, R.U. Ayres. 20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osphorus use within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es in Chin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51(2): 454-474.
18. Liu, Y., A.P.J. Mol and J. Chen. 2005. The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transitional China: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5): 269-289.
19. Liu, Y., J. Chen and A.P.J. Mol. 2004. Evaluation of phosphorus flows in the Dianchi Watershed, southwest of China.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5(6): 637-656.
20. Liu, Y., A.P.J. Mol and J. Chen. 2004. Material flow and ecologic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the case of phosphoru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8(3):103-120.
21. 孫傅, 劉毅, 曾思育, 董欣. 城市水體功能定位與水質控制標準制定技術. 中國給水排水, 2014, 30(2): 1-7.
22. 李倩, 劉毅, 許開鵬, 謝丹, 張惠遠, 劉軍會. 基于生態空間約束的云貴地區可利用壩區面積與空間分布. 中國環境科學, 2013, 33(12): 1779-1784.
23. 劉毅, 楊晟, 陳吉寧, 曾思育. 基于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變化模擬.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53(1): 72-77.
24. 嚴勰, 劉毅, 徐洪磊, 陳吉寧. 2009. 區域道路交通系統環境影響預測與綜合分析方法.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6): 855-859.
25. 嚴勰, 劉毅, 陳吉寧, 吳洪斌. 2009. 道路交通系統對區域工業布局的影響. 經濟地理, 29(5): 746-751.
26. 趙楠, 劉毅, 陳吉寧. 2009. 基于微觀模擬的企業排污強度差異及區域特征. 環境科學, 11: 72-77.
27. 趙楠, 劉毅, 陳吉寧. 2009. 面向戰略環境評價的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建模.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9, 19(5): 290-294.
28. 趙楠, 劉毅, 陳吉寧, 嚴勰. 2009. 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比較研究——淮河與萊茵河、多瑙河. 環境科學與管理, 9: 10-12.
29. 何煒琪, 陳吉寧*, 曾思育, 劉毅. 2009. 基于不確定性分析的IMPULSE模型預測能力評價.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6): 850-854.
30. 周吉全, 何煒琪, 劉毅, 陳吉寧. 2009. 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3):381-385.
31. 趙楠, 劉毅, 陳吉寧. 2008. 城市規劃實施過程的水資源承載力自適應評估. 中國環境科學, 28(10): 944-949.
32. 劉毅, 陳吉寧, 何煒琪. 2008. 城市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環境科學學報, 28(6): 1249-1255.
33. 劉毅, 江漣, 陳吉寧. 2008. 國際大都市區可持續發展實踐經驗概述.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8(1): 75-78.
34. 吳洪斌, 曾思育, 陳吉寧, 劉毅. 2008. 大連城市發展規劃對近岸海域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不確定性分析. 環境衛生工程, 16(1): 23-26.
35. 劉毅, 陳吉寧, 嚴勰. 2007. 加快三大創新, 推進戰略環評. 綠葉, 12: 14-15.
36. 劉毅, 陳吉寧, 何煒琪等. 2007. 基于不確定性分析的城市總體規劃環評方法與案例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7(4): 566-571.
37. 李靜, 曾思育, 劉毅. 2007. 城市總體規劃環評中的水資源承載力分析方法及其應用. 給水排水, 33(增刊): 178-182.
38. 劉毅, 陳吉寧, 范琳等. 2007. 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研究方法與案例. 中國環境科學, 27(3): 428-432.
39. 劉毅, 李天威, 陳吉寧等. 2007. 生態適宜的城市發展空間分析方法與案例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7(1): 34-38.
40. 劉毅, 陳吉寧. 2006. 滇池流域磷循環系統的物質流分析. 環境科學. 27(8): 1549-1553.
41. 劉毅, 陳吉寧. 2006. 中國磷循環系統的物質流分析. 中國環境科學. 26(2): 238-242.
42. 陳吉寧, 佟慶遠, 李王峰, 劉毅. 2006. 順義新城和諧發展的生態格局. 北京規劃建設, 1: 28-30.
43. 劉毅, 陳吉寧, 杜鵬飛. 2002. 環境模型參數識別與不確定性分析. 環境科學, 23(6): 6-10.
44. 劉毅, 陳吉寧, 杜鵬飛. 2002. 環境模型參數優化方法的比較. 環境科學, 23(2): 1-6.
45. 冉圣宏, 陳吉寧, 劉毅. 2002. 區域水環境污染預警系統的建立. 上海環境科學, 21(9): 541-544.
46. 李振瑜, 金宜英, 劉毅. 2001. 學生思想狀況的雙重性在若干方面的表現.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6(S1): 21-24.
(三)會議論文
1. Zhao N., Y. Liu, J. Chen. 2009. Using firm-level adjustment model to explore the spatial effect of industrial water pollution regulation.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2. He, W.Q.*, Y. Liu, S.Y. Zeng, et al. 2008. Simu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uncertainty of urban air pollution. I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08):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Track (EPPH), p3785-3788, Shanghai, 16-18 May.
3. Zhou, J.Q., Y. Liu, J. Chen, et al. 2008.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response to 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08):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Track (EPPH), p3115-3118, Shanghai, 16-18 May.
4. Liu, Y., A.P.J. Mol and J. Chen. 2005.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transitional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wards integrated policy framework. in “Industrial Ecolog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Stockholm, Sweden, 12-15 June.
5. Liu, Y. 2004. Evaluation of phosphorus management in China: developing a methodology and applying for the case of detergents P-ban.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Asia”, the 2nd Annual INREF-AGITS Conference, Kuala Lumpur, Malaysia, 26-27 Nov.
6. Liu Y. 2003. Implications of materials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 the case of phosphorus in Dianchi Watersh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ref-Agits Program, Oct. 8-10, ChiangMai, Thailand.
7. Liu Y. 2002. Material balance and ecological restructuring trajectory in China: The case of phosphor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rich Program, Beijing.
8. 陳吉寧, 劉毅. 2001. 中國環保產業發展障礙與機遇. 全國政協21世紀綠色論壇(中英文). 北京. 中國機電日報2002年1月16日第六版全文刊登.
(四)軟件著作權登記
1. 陳吉寧, 何煒琪, 劉毅, 吳洪斌. 2008. 城市規劃環境影響不確定性評價分析系統V1.0. 2008SRBJ1895.
2. 劉毅, 吳洪斌, 陳吉寧, 何煒琪. 2008. 基于元胞自動機的城市土地利用變化動態模擬系統V1.0. 2008SRBJ2134.
3. 劉毅, 謝丹, 李王鋒. 2010. 城市區域大氣噪聲環境質量模擬評估系統 V1.0. 2010SRBJ5557.
4. 劉毅, 楊晟, 趙冬泉. 2010. 城市區域水環境質量模擬評估系統 V1.0. 2010SRBJ5558.
5. 劉毅, 劉龍. 2013. 基于隨機方法的區域大氣環境風險模擬系統 V1.0. 2013SR020390.
6. 劉毅, 陳吉寧, 謝丹. 2013. 區域工業布局模擬及環境影響評估系統 V1.0. 2013SR02040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