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從195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65年前共培養研究生197名。我國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后,西北工業大學是首批招收研究生和有權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高校之一,1986年試辦研究生院,1996年正式建院,是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2003年被確定為由高校自主確定復試分數線的34個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自1978年以來,已招收研究生3555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755名,碩士研究生28727名(含專業學位研究生5045名),留學研究生73名。已授學位28537人,其中授予博士學位3863人,碩士學位24710人,留學研究生中授予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17人。至2012年2月,在校各類研究生達13736人,其中碩士生7087人,博士生3063人,專業學位研究生3586人。學校多類型、多模式培養研究生,實行了“本科直博”、“公開招考”、“碩博連讀”等培養模式培養博士生,并開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西北工業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較大規模,承擔國家眾多重大科研項目,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學校一貫重視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尤其是加強博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000年以來,研究生院先后設立了博士論文創新基金和研究生創業種子基金,鼓勵并資助前沿博士論文選題和具有開拓意義的研究性科技創新項目。2004年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實驗中心成為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在全國11所高校首批啟動的建設項目之一。原國防科工委投資930萬元在西工大設立“國防研究生創新基地”。學校迄今已有12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有5部教材被教育部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1999年研究生院被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2008年先后被授予“陜西省研究生培養先進集體”和“陜西省研究生創新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和2009年,“研究生創新能力平臺建設與實踐”項目分別獲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和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西北工業大學擁有一支以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為學科帶頭人的素質高、結構合理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453名,碩士生指導教師1073名。學校研究生導師學術造詣深厚,培養經驗豐富,承擔了大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型號預研等科研項目和研制任務,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擁有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中心等優良的科研環境,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成為學校科學研究的一支生力軍。
學校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英、法、德、比、日、俄、烏等國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國際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協議,使研究生能夠參與科研實踐。有120多位國外著名學者、教授和專家被聘為學校名譽教授或顧問教授,每年都有多位國際著名學者來校講學、開展合作研究。國家公派留學、學校間聯合培養和研究生導師間交流與合作等多種研究生培養形式并存,近三年來西工大公派留學和聯合培養研究生近400余人。
2003年底,學校召開了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以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為重點,實施面向21世紀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構建了研究生教育創新“九大體系“(導師隊伍建設體系、創新教育與能力培養體系、優秀博士生培養體系、精品課程與教材建設體系、質量保障體系、學術創新環境形成體系、學科建設體系、素質拓展體系和網絡化信息管理建設體系)。2011年學校以創新和質量為主題,召開了第五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在新形勢下學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思路和關鍵舉措。西工大研究生教育在教學條件、課程質量、實驗環節、創新能力、論文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并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
“十二五”期間,西北工業大學將繼續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九大體系”建設和“六大工程”建設(“六大工程”是;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工程、研究生優秀生源培育工程、研究生培養體系結構優化工程、研究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工程、研究生科研綜合素質拓展工程、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優化工程),大力推動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模式和機制的深刻改革,形成針對不同類型創新人才的特色鮮明的培養體系,為學校創建“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大學”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為國家的工業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出大批領軍人物和創新型拔尖人才。
點擊進入: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