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我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大會在長安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顧東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陳志南、張生勇,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西安市副市長強曉安,陜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秘書長袁寧,陜西省衛計委副主任陳昭,西安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劉順智,華大基因集團執行副總裁楊爽,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子明,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鄧中榮、西京醫院副院長趙文彬、唐都醫院副院長孫飆,我校校長郭立宏,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賈明德,校黨委副書記雷忠鵬、趙作紐,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李邦邦,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正斌,校黨委常委、總會計師張增芳,校黨委常委李鵬、呂建榮等出席。省市有關部門、部分三甲醫院負責人,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生物醫藥企業和師生干部代表600余人參會。大會由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主持。
我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的成立,是學校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推進科教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校醫學學科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翻開了嶄新篇章。同時,這也是我校學部制改革的首例試點。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將下設生命科學學院和醫學院,在生命科學學院框架下,積極推進生態學院、藥學院、華大學院建設。
我校醫學院將立足“小規模、高起點、有特色”的辦學定位,充分發揮我校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借助生物基礎理論、基因測序技術、生物醫學分析工具和生物醫學大數據平臺,聚焦“精準醫學”研究,開啟具有“未來醫學”視野的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范式,使醫學學科成為學校推進“學科+”計劃、提升學科集群發展實力的重要引擎,以醫學大發展全面助力“雙一流”建設,服務“大西安”發展,為陜西“五新”戰略實施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成立大會上,劉順智、賈明德分別代表西安市衛計委和我校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直屬附屬醫院建設、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和臨床診療等方面深化合作,促進醫教研融合發展。楊爽、賈明德分別代表華大基因有限公司和我校簽訂《共建西北大學華大學院暨秦嶺基因庫協議》。雙方將致力于為生物產業領域培養國際一流高端人才,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助推生物產業健康發展。
楊煥明、董小龍、強曉安、郭立宏、袁寧、陳昭、劉順智共同推動啟動桿,宣布我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正式成立。
與會嘉賓分別為“西北大學醫學院”“西北大學藥學院”“西北大學生態學院”和“西北大學華大學院”揭牌。
劉順智、郭立宏分別為“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授牌。兩所附屬醫院由西安市衛計委與我校共建共管,其中,西安市第一醫院命名“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命名“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郭立宏為楊煥明頒發了我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籌委會主任、我校華大學院院長聘書。楊煥明為徐勇勇、譚慶榮頒發我校特聘教授聘書,為田曄、趙朝等16人頒發我校研究生導師聘書。
王子明代表兄弟院校對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的成立表示祝賀,他介紹了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與我校的淵源,表示將傳承歷史情誼,與西大醫學學科攜手共進。陳富林對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建設發展愿景等方面進行介紹。
王正斌宣讀了學校關于相關機構成立和研究生導師、教授的聘任文件,常江主持大會。
董小龍在講話中指出,西北大學立足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創建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是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雙一流”建設,推動內涵式發展,助力追趕超越的重大舉措,將為推動陜西高等教育和醫療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加快實施“健康陜西”戰略,滿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新的更大作用。他希望學校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精準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和改革發展的戰略機遇與歷史使命,立足陜西、面向西部、服務全國,打造西部新的醫學中心。
強曉安在致辭中指出,此次簽約和授牌是西安支持西北大學復辦醫學學科、打造高水平區域醫學中心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市校合作共建的廣泛開展,市校間各類優質資源將得以更好結合,合作交流內容將更加豐富深入,合作模式將不斷創新。西安市將會大力支持并認真做好市校合作共建協調服務工作,不斷推動、落實、拓展、深化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郭立宏在致辭中對省市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對學校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深情回顧了我校醫學學科的辦學歷史,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為復辦醫學學科所做出的努力。他強調,我校將以復辦醫學學科為契機,積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在人才引育、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平臺共享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助力“大西安”建設發展提供“西大方案”、匯聚“西大智慧”、貢獻“西大力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