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理、經、管、工、文、法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先后培養造就了包括54位院士在內的20余萬名優秀人才。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三個一級學科,學科排名處于ESI國際生態環境領域前1%,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全院現有教職工159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42人,擁有“國家****專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等名師,擁有“教育部科技創新發展團隊”、“農業部科研創新團隊”等優秀科研團隊。學院每年招收研究生250名左右(其中博士生50多名),本科生180名左右。近年來,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5余項,承擔著一批國家和地方部門的重大科研項目,2017年到位縱向科研經費達8000多萬元,發表SCI論文166篇(單篇平均影響因子約4.03),其中有較高的比例入選ESI高頻引用論文。
為促進高校之間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加深其他高校學生對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及相關學科的了解,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國家一級學科將舉辦2018年“資源-環境-生物”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時間初步定于2018年7月15日-19日,歡迎全國各高校的優秀大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將有較大機會被推薦為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免試碩士研究生或直博生。
一、夏令營招生對象和人數
(1)具有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的全國重點高校本科三年級在校生(2019年畢業生),以及準備報考我院的高校優秀本科三年級在校生。
(2)專業要求: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學等相關專業(不限于)。
(3)學習成績優秀,其中“985”、“211”高校學生要求專業或年級排名前30%,其他省屬重點高校排名前10%。英語達到國家六級或相當水平,托福成績80分或雅思成績5.5以上者優先考慮。
(4)有一定科研成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在全國“挑戰杯”、“創青春”、數學建模等競賽中獲得重要獎項者及有其他突出特長表現者,可不受申請條件限制,擇優錄取。
(5)擬招收人數:40-60人。
二、夏令營日程安排
時間:初定2018年7月15日-19日,共5天
地點:南京農業大學
日程安排:
三、報名申請
(1)申報:報名表電子版發郵件至2015108063@njau.edu.cn,報名表、推薦表、成績表原件郵寄至通知下方地址。
(2)報名時間:2018年5月28日至6月20日。
(3)報名形式:學生自由申請。
(4)提交的材料:
①報名申請表(附件1),要求申請學生所在學校院系同意的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
②本科現階段的成績單或成績排名證明(見附件2參考范例,所在學院系教務蓋章);
③體現申請者能力其他材料:如獲獎證書復印件、英語水平證明、學術論文等。
四、錄取
(1)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通過審定申請者的材料決定入選資格;
(2)7月1日入營錄取結束,錄取通知以電子郵件、電話短信等形式通知申請者本人。未接到錄取通知的同學為未入選者,不另行通知;
(3)未郵寄材料者,報名不予受理。
五、夏令營期間營員待遇
(1)營員食宿由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免費提供(南京本地學校學生不提供住宿,如需安排需在申請時注明)。
(2)報銷異地營員從學校所在城市往返南京農業大學的路費(限動車/高鐵二等座、火車硬座/硬臥或長途汽車)。
六、其它事宜
(1)夏令營期間必須遵守南京農業大學有關規章制度和夏令營的要求與紀律,遵守夏令營的安排,按時參加活動。
(2)夏令營活動期間擅自活動時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由本人負責,報到時需簽署協議。
(3)營員報到后要求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擅自離營者,舉辦方將不提供相關資助。
(4)本方案解釋權屬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附件1: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報名表
附件2: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成績證明(參考范例)
聯系人:李鳴老師、萬小羽老師(025-84395519)
通訊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衛崗1號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B208
郵編:210095Email:2015108063@njau.edu.cn
附件【附件2:2018夏令營-成績證明.doc】
附件【附件1:2018夏令營-報名表.docx】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