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即將來臨,考研專業課復習也要提上日程。中國考研網提醒考生認清專業課備考難點,提前做好規劃:
一、專業課較難,明確復習重難點
眾所周知,每天公共課的復習有著明確的考試范圍,即教育部每年會公布統一的考試大綱。而專業課除教育學、歷史學等部分統考學科教育部會公布統一考試大綱外,大多專業課均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題的,各高校在每年的招生專業目錄中一般僅會給出考試科目,部分院校或給出參考書目或考試大綱。因此,考生在復習專業課時很難明確復習范圍,也很難明確復習的重難點在何處,極易偏離考點,這點考生應該有所了解。
二、專業課復習資料難找,資源短缺
考研公共課政治、英語、數學的各種書籍、復習方法、大綱及重難點等資料、學習方法有很多,可以供考生們參考,而專業課因為大多高校自命題,也不對外公布考試大綱或歷年真題,復習的信息和資料均是比較缺乏的。考生一般需要自己搜集一些有用的資料:比如報考院校的歷年報錄比、實際能進復試的分數線、歷年專業課真題、專業課命題規律、復習重難點及學長學姐的復習筆記等等。但是,這些信息大多考生并不能收集齊全且有些信息和資料甚至會存在有誤的現象,這點考生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三、專業課分數彈性大,易得高分
雖然前面說到專業課復習存在著諸多問題,表面上比較復雜且難度較高,但事實證明:考生如果能夠掌握專業課的復習規律,其比公共課更易取得高分,即其分數彈性大。比如,考生的政治、英語、數學因考生自身水平,努力程度,復習方法及資料等不同,一般僅會在25分之內波動,而專業課由于考生的基礎不同、復習側重點的差異等很可能會在50分之內波動。通過歷年數據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專業課差50分左右甚至更大的比比皆是,考生需要重視專業課的復習,迎難而上。
考研專業課復習規劃
準備階段(年前-2月)
1.了解考試大綱、考試科目。查閱去年此院校此專業的考試大綱,全面系統地了解教材結構、內容,形成初步知識框架、整體印象。
2.信息收集。找齊參考書目以及其他所需的各種資料,搜集各方面的有用信息。
基礎階段(3月-6月)
1.學習目標:全面熟悉教材,適當擴展知識面
2.階段重點:熟悉專業課各科的經典教材
3.復習建議:
(1)此階段只用快速閱讀教材,了解各個知識點即可。不用糾結于某個知識點,可能讀到后面你就懂了,也不用做過多的筆記,在第一遍就開始做筆記容易變成抄書。
(2)復習專業課的時間可以交叉進行,一天可以看兩門專業課或更多,每門課0.5h足矣。理論部分與研究方法部分可交替進行,減少疲勞,提高效率。
(3)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教材以外的業界大牛作品。
強化階段(7月-9月)
1.學習目標:攻克重難點,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識點
2.階段重點:通過師兄、師姐回憶的往年真題,掌握重難點
(1)搜集專業課近10年真題。若官方沒有發布真題,可以找目標院校的師兄、師姐,或在考研論壇上搜索相關資料。
(2)研究近10年真題,通過知識點出現的頻率高低,結合近年行業熱點,了解專業課的復習重點。
(3)利用整塊時間搞定專業課重點或沒有掌握的部分。上個階段小編只是建議大家專業課了解知識面,那么在這個階段就要認真復習知識點了喲,把它們熟記于心,考研就木有問題啦!
(4)推薦使用自己畫知識框架圖(邏輯圖)的方法,來加深對課本的印象,同時建立起初步的知識體系。
畫知識框架圖的基本原則是,邏輯清晰,知識點全,點到為止。看完每本教材之后,可以用0.5-1h左右的時間,在一頁紙上畫出知識框架圖,用最少的字總結出最為完整的知識點,不用涉及到細小的知識點。
知識框架圖總結完成之后,可以看著框架圖回憶教材中講到的內容,如果能夠回憶出來,說明本部分知識基本掌握,如果回憶不出來,再回到教材進行鞏固強化。
提升階段(10月-11月)
1.學習目標:將知識積累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能用答題語言表達出來
2.階段重點:動手做真題,形成答題模式
(1)不管文科或理科,都要大量練習真題。做完的真題可以請考上目標院校的師兄、師姐幫忙批改,注意遺漏的知識點和答題模式。
(2)該階段要開始背誦和記憶相關概念和理論。
沖刺階段(12月-考前)
1.學習目標:熟記必背知識點,搞定做題模式
2.階段重點:做題做題做題,狂背狂背狂背
(1)此階段應繼續做真題,最好是用整段時間做一套文章的真題。
(2)總結并熟記所有重點知識點,包括重點概念、理論和模型等,查漏補缺,回歸教材。
(3)利用之前做的知識框架圖,檢驗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完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