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報名第四屆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暑期學校!
學院簡介
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是理工類綜合人才培養搖籃,擁有廣東省化學教學示范中心、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點實驗室、深圳市新型鋰離子電池與介孔正極材料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石墨烯復合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工程實驗室。現設有化學、應用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以及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專業,擁有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理學)、應用化學(工學)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化學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校碩士研究生300多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59人,博士后80名。學院特別注重海外優秀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其中61%的教師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學院還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學院還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學者17名擔任特約教授,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奇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光謙先生,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孫學良先生等。
近5年,學院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3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計劃項目、國家973、863子課題等其它國家級項目近10項,省部級課題30項;獲國防科技獎2項,省部級獎2項;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收錄400余篇。
學院擁有一流的儀器設備,總價值1億多元。
深圳大學依托地區經濟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通過提高待遇水平,吸引優質生源,鼓勵學生專心學業。研究生在校期間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助學金和新生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社會獎學金、三助酬金和境外學習獎學金等主要獎項,按照我校獎助體系,研究生每年最低可獲得學校8000元的獎助學金,一名碩士在深大三年最多可拿到30萬元獎助學金!更多詳情請戳:http://zsb.szu.edu.cn/955.html。
深圳大學學生就業前景好,創業文化濃郁。畢業生畢業10年后的平均薪酬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倍。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2014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深圳大學研究生畢業初次就業薪酬全省第一。
暑期學校具體信息
1、舉辦時間:2018.07.16-2018.07.20
2、課程內容
本次學習活動將邀請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內的知名學者和專家進行專題講學和學術研討,介紹本領域學術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寬學員的學術視野感受我院各位碩士研究生導師的科研精神,并參訪我院合作企業,感受優秀的企業文化,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們加入我院,為深圳大學的蓬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3、費用(免費)
暑期學校屬公益辦學,不收取學費,上課期間飲食、住宿、往返旅費、材料等所有費用由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統一安排,不收取任何費用。
4、活動對象
1、擬于2019年7月畢業的應屆本科生和有志報考2019年研究生的同學。學員需具備良好的數理及英語基礎,對化學、材料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具有濃厚興趣。
2、綜合成績排名靠前具有潛在推薦免試資格者優先考慮。
5、報名時間
2018年4月20日-6月30日
6、報名方式
請于6月30日前加入q群108996018, 登陸網址http://ehall.szu.edu.cn/yz/ybm報名,將申請材料打包作為附件上傳。我院收到申請后,將盡快組織評委進行選拔,并將在7月1日至7月7日通過郵件及短信方式通知錄取結果。名額有限,為了預防空占名額,收到錄取通知的人員需要交300元報名費,暑期前來報到時返還報名費。
7、申請材料清單
1.有效期內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和學生證(有照片以及注冊章的部分)(第一到第七學期均須蓋注冊章)的照片;
2.本科成績單照片(前五學期成績,須加蓋學校教務處公章);
3.外語水平證明材料照片(例如英語四六級、托福、雅思成績單復印件等);
4.能證明申請人資質的其它材料,如獲獎證書、發表的代表性作品、論文和參與研究課題的成果等照片。
5.深圳大學2017年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暑期學校報名表1份(word版)。
注意:照片必須要清晰可見。
8、學員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取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的優秀學員,可直接接收為深圳大學2019年推免生并獲特等獎學金。
2.未取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的優秀學員,如第一志愿報考深圳大學,參加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初試成績達到學院相關專業國家線,經體檢合格,可依據舉辦招生計劃,優先進入復試和錄取。
聯系我們
Email:zy2696@szu.edu.cn
暑期學校咨詢QQ群:108996018
聯系電話:(0755)26534421周老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