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2018年學術夏令營招募公告
一、活動背景
為向校內外優秀大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增進全國各高校相關專業大學三年級優秀本科生對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中國語言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認識和了解,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誠邀全國兄弟院校文學領域基礎扎實、熱愛科研、素質全面、德才兼備,有志于攻讀碩士學位的2019屆應屆本科畢業生于2018年7月2日—7日相約西南科技大學,參加我院舉辦的“劍門蜀道”學術夏令營。
二、學院簡介
文學與藝術學院由原文學院和藝術學院于2005年合并組建而成,現為四川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地區14所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資格的西南科技大學的二級單位。現有教職工105人,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22人,擁有碩士學位的60人。
學院科研實力強勁,近五年,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四川涼山州彝語與漢語的接觸研究》、《四川地區納西族東巴經整理與研究》、《新時期國家族群認同與邊疆少數民族影像傳播研究》、《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與中國經驗研究》、《數字化背景下西南地區羌族民間圖像的搶救、整理與研究》等11項,教育部課題《人民共和國初期文藝界的“內部清理”》、《納西語、漢語“人、身體類核心詞”比較研究》、《近代中國音樂術語的生成、演進與系統表達》等11項,參與并完成國家新聞出版署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達縣等8縣市的“地方志·方言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0余部,先后在《中國語文》、《文學評論》、《文獻》、《方言》、《文藝爭鳴》、《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原創藝術作品1000余篇(國家級核心刊物100多篇),榮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綿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多項。
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音樂學、音樂表演、漢語國際教育7個本科專業,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5個2級方向招生)和漢語國際教育、工業設計工程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在校學生18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余人,留學生150余人。有省級特色建設專業1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省級卓越新聞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省級重點科研平臺四川網絡文學發展研究中心1個,省級精品課程《語言學概要》1門、省創新創業示范課程《網絡文學創意寫作與實踐》1門。
學院奉行“文化奠基、質量立院”的辦學理念,以“重德、勵志、尚美”為院訓,倡導“團結、求實、創新”的院風,以教學為中心、育人為根本,學科建設為龍頭,培養教育重扎實的專業基礎、前沿的學術眼光、創新的研究能力的復合型研究生人才。
三、活動對象及申請資格
1.在校三年級本科學生,往屆生憑畢業證書均可報名。
2.大學本科英語類三年級在讀學生。
3.學習成績優秀,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或英語六級、TOEFL、GRE/GMAT等考試者優先。
4.已獲得或即將獲得2018年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者優先。
5.大學本科階段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學術論文者優先;
四、申請材料及提交
1、申請表1份。
2、在校生本科成績單1份。
3、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或其他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
4、各類獲獎證書。
5、論文發表證明。
申請人在2018年6月21日之前將申請表電子版發送至675525667@qq.com進行網上報名,同時將成績單、英語成績等證明材料掃描件發到郵件中。到校時請攜帶身份證原件和學生證。報名截止日期為2018年6月21號,過期不再接收申請。
五、日程安排
主要內容包括:
①學科專業情況介紹;
②研究生招生、培養、獎學金、助學金及就業等情況介紹;
③導師和專家進行學術報告;
④營員與研究生導師見面、座談;
⑤組織營員參觀李白故里;
⑥活動結束,頒發證書。
五、材料的審核
審核和錄取工作由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組織專門工作小組負責。審核錄取工作將于6月22日結束,錄取名單將于6月25日前直接通知本人(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屆時未接到錄取通知的同學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六、注意事項
①營員報到時需攜帶身份證、學生證;
②在營期間,營員必須遵守西南科技大學的相關規定;
③報到后學員需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具體日程安排參見報到時發放材料;
④請學員自行預定往返車票并妥善保存,同時注意往返行程中人身及財產安全。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高老師
電話:0816-6089297
郵箱:675525667@qq.com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青龍大道56號
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
二0一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