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生導師王凱軍介紹如下:
姓 名: 王凱軍
所在單位: 水環境保護教研所
職 稱: 正高級
辦公電話: (86)-10-62789411
電子郵件: wkj@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 工學學士
1982.9-1985.5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水污染控制 工學碩士
1991.4-1994.5 荷蘭Wageningen農業大學 環境技術 博士
工作履歷
1985.05-1990.12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工程師
1994.06-1995.12 荷蘭DHV環境咨詢公司北京代表處 技術副經理
1995.12-2008.09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歷任副總工、總工程師
2008.09-2011.01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教授
2011.01-現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教授
在國外的經歷:2003.8—2003.12 加拿大York University 公派進修(MBA)
學術兼職
1.1999-至今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污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2.2005-至今 中國沼氣學會 副理事長
3.2006-至今 國家環保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 委員
4.2004-至今 全國環保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委員
5.2002-至今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 理事
6.2000-至今 《中國給水排水》《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學報》《環境污染與防治》等雜志 編委
研究領域
1.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厭氧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2.城市污水污泥消化、堆肥、焚燒等處理、處置技術與機理研究
3.村鎮面源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4.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研究
研究概況主要在研項目:
1. 集約化養殖廢水中抗生素及重金屬處理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計劃 項目負責人 468萬
2. 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項目 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子課題 子課題負責人 50萬
3.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 國家環保部 項目負責人 30萬
4. 重點技術示范工程技術審查及技術路線確定 國家環保部 項目負責人 20萬
5. 國務院和部領導等技術批示件的技術調研、評估和驗證 國家環保部 項目負責人 45萬
6. 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項目 國家環保部 項目負責人 180萬
主要完成項目:
1.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研制與應用 科技部十五863項目 項目負責人 595萬
2.高效單元處理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包括滾動項目) 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 項目負責人 300萬
3.UASB反應器的設備化技術 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 項目負責人 100萬
4.內循環三相流化床設備化技術 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 主要參加人 50萬
5.SBR反應器設備化技術和滾動項目 國家環保總局 主要參加人 50萬
6.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示范工程 北京市計委項目 項目負責人 45萬
7.第二代厭氧污泥消化反應器 市科委新星項目 項目負責人 12萬
8.城市污水污泥復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委 項目負責人 50萬
9.濕式生物脫硫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科委 項目負責人 40萬
10.北京市區淺層地下水資源調查及利用途徑的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項目參與人 20萬
11.生物處理化學除磷技術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項目負責人 9萬
12.景觀用水深度生物脫氮除磷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項目負責人 15萬
13.農業生產排放的氨、甲烷和土壤塵等污染物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的研究 北京市科委員會 項目負責人 20萬
14. 豬糞廢水處理工程研究 農業部九五攻關 項目參加人 100萬
獎勵與榮譽
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示范工程研究 國務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1
2.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研究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7
3.高效單元處理設備的研制和開發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12
4.UASB反應器設備化及其配套產品開發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12
5.第二代(新型)污泥厭氧消化工藝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12
6.交替式內循環活性污泥工藝(AICS)的開發與工程應用 國家環保總局環保技術二等獎 2005.12
7.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研制與應用 國家環保總局環保技術二等獎 2006.12
8.SBR反應器設備化技術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4.3
9.內循環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設備化技術 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4.3
10.高效單元處理設備的研制和開發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3.10
1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示范工程研究 國家環保總局科技獎(部級)二等 1999.11
12.氣提反應器示范工程 北京市環保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12
13.中小城鎮污水水解池-氧化塘處理工藝研究 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11
14.城市污水污泥復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
1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4.10
16.《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 化學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12
學術成果出版著作:1.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與政策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年9月
2.城市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1年5月
3.UASB工藝的理論與工程實踐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0年9月
4.發酵工業廢水處理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1年4月
5.《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年10月
6.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荷蘭海牙出版社 1995年
7.活性污泥膨脹機理的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8.低濃度污水厭氧-水解處理工藝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1年3月
發表文章:
1 王煥升,王凱軍,崔志峰,董娜,.中國農村地區生活污染調查及控制模式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8,(20).
2 王凱軍,陳世朋,董娜,閻中,.微型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灰水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8,(17).
3 余杰,田寧寧,王凱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探討[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08,(10).
4 宋英豪,王凱軍,倪文,.以呼吸速率為基礎判斷活性污泥抑制類型的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08,(5).
5 王凱軍,俞金海,俞其林,.新型污泥干化/焚燒技術的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8,(11)
6 郭素紅,鄒安華,倪文,王凱軍,.樹脂載體厭氧附著膜膨脹床的啟動及運行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8,(11).
7 王凱軍,閻中,.厭氧反應器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方法學研究[J].環境科學,2008,(9).
8 王凱軍,方皓,.大型高效厭氧懸浮床反應器流態模型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2008,(6).
9 余杰,田寧寧,王凱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的新思路[J].中國給水排水,2008,(6).
10 閻中,王凱軍,.厭氧抑制動力學的表函數統一模型和實驗方法[J].環境科學,2008,(5).
11 宋英豪,王凱軍,倪文,朱民,.以呼吸速率為基礎活性污泥抑制動力學常數的測定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2008,(4).
12 王凱軍,賀延齡,江翰,閻中,.厭氧懸浮床反應器的膨脹模型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2008,(3).
13 陳世朋,宋英豪,崔志峰,王凱軍,張景來,.沸石床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脫氮機理分析[J].給水排水,2008,(5).
14 王凱軍,江翰,賀延齡,.厭氧顆粒污泥懸浮床反應器的理論基礎初探[J].給水排水,2008,(5).
15 宋英豪,王凱軍,賈立敏,倪文,.基于呼吸速率的BOD在線測量的基礎研究[J].能源環境保護,2007,(6).
16 王凱軍,方浩,.厭氧懸浮顆粒污泥床反應器流態和運行狀態相關關系研究[J].中國沼氣,2007,(6).
17 郭素紅,倪文,王凱軍,鄒安華,.樹脂厭氧附著膜膨脹床污泥特性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7,(9).
18 郭素紅,王凱軍,鄒安華,方皓,.旋轉流厭氧附著膜膨脹床運行及水力流態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7,(9).
19 王凱軍,.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高效廢水處理技術[J].環境保護,2007,(18).
20 王凱軍,.小城鎮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07,(6).
21 遲文濤,江瀚,王凱軍,.厭氧懸浮顆粒污泥床同時反硝化產甲烷研究[J].中國沼氣,2007,(3).
22 王凱軍,.國外環境技術管理對我國的啟示[J].環境保護,2007,(8).
23 崔衛華,宋英豪,倪文,王凱軍,.SBR系統中活性污泥內源呼吸速率的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2007,(4).
24 王凱軍,常麗春,甘海南,.厭氧顆粒污泥懸浮床反應器的研究與應用[J].給水排水,2007,(2).
25 余杰,田寧寧,王凱軍,任遠,.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問題探討分析[J].環境工程學報,2007,(1).
26 郭素紅,倪文,王凱軍,鄒安華,.厭氧陶粒附著膜膨脹床啟動及運行實驗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1).
27 杭世珺,陳吉寧,鄭光燦,王凱軍,王洪臣,.污泥處理處置的認識誤區與控制對策[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06,(4).
28 遲文濤,趙雪娜,江瀚,王凱軍,.厭氧同時反硝化產甲烷工藝研究進展[J].中國沼氣,2006,(4).
29 宋英豪,崔志峰,謝恩亮,馮頡,王凱軍,.污水處理廠自控系統的設計[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6,(9).
30 崔志峰,王凱軍,吾理之,.AICS工藝在不同循環系統條件下污泥分布試驗研究[J].給水排水,2006,(7).
31 王凱軍,崔志峰,.村鎮污染控制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J].北京觀察,2006,(6).
32 宋英豪,王凱軍,王紹堂,.用呼吸速率控制SBR反應時間的基礎研究[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4).
33 崔志峰,王凱軍,賈立敏,.生態干廁[J].北京規劃建設,2006,(3).
34 王凱軍,胡超,.生物硫循環及脫硫技術的新進展[J].環境保護,2006,(2).
35 石憲奎,王凱軍,倪文,.顆粒污泥粒徑的工程測定方法[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2).
36 王凱軍,胡超,林秀軍,.新型高效生物反應器類型和應用[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3).
37 趙淑霞,王凱軍.醫院污水排放標準與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探討[J].中國環保產業,2005,(11).
38 江瀚,王凱軍,石憲奎,陳淑祥.一種新型顆粒污泥——無機核顆粒污泥的形成和機理探討[J].微生物學報,2005,(6).
39 曹從榮,賈立敏,黃青華,宋英豪,王凱軍,張強.SBAR反應器生物膜生長特性[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5,(5).
40 余杰,田寧寧,王凱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5,(8).
41 曹從榮,宋英豪,黃青華,王凱軍,賈立敏,張強.好氧內循環三相生物流化床處理低濃度廢水研究[J].中國環保產業,2005,(5).
42 王凱軍,胡超.厭氧消化過程的系統分析方法[J].中國沼氣,2005,(2).
43 江瀚,石憲奎,倪文,王凱軍.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原理特征分析[J].環境工程,2005,(3).
44 杭世珺,陳吉寧,鄭興燦,王凱軍,王洪臣.污泥處理處置的認識誤區與控制對策[J].中國環保產業,2005,(3).
45 王凱軍,宋英豪,崔志峰.SBR反應器發展的現狀和趨勢[J].中國環保產業,2005,(2).
46 王凱軍,常麗春.我國醫院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5,(3).
47 常麗春,王凱軍.污水生物脫氮的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新進展[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5,(1).
48 王凱軍.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高效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探討[J].給水排水,2005,(2).
49 江瀚,王凱軍,倪文,石憲奎.有機負荷及水力條件對EGSB運行效果影響的研究[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5,(1).
50 石憲奎,倪文,王凱軍.EGSB處理玉米淀粉生產廢水中試研究[J].環境工程,2005,(1).
51 崔志峰,吾理之,王凱軍.新疆阿克蘇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及運行[J].給水排水,2004,(9).
52 崔志峰,王凱軍,賈立敏,宋英豪.交替式內循環活性污泥工藝的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2004,(9).
53 王凱軍.污水處理新技術的發展趨勢[J].城鄉建設,2004,(9).
54 常麗春,王凱軍.我國醫院污水處理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探討[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4,(3)
55 遲文濤,趙雪娜,江翰,李偉濤,王凱軍.厭氧反應器的發展歷程與應用現狀[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4,(1).
56 王凱軍,金冬霞.悉尼奧運會對城市環境整治和景觀生態建設的促進及經驗[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3,(1).
57 田寧寧,王凱軍,曹從榮,董克虞.污泥好氧堆肥產品(復合肥)的農田試驗[J].中國給水排水,2003,(1).
58 曹從榮,柯建明,崔高峰,王凱軍.荷蘭的煙氣生物脫硫工藝[J].中國環保產業,2002,(5).
59 王凱軍.UASB工藝系統設計方法探討[J].中國沼氣,2002,(2).
60 王凱軍,朱民.悉尼奧運會水資源綜合利用[J].給水排水,2002,(10).
61 王凱軍,王曉惠,李寶林.城市污水污泥穩定性問題和試驗方法探討[J].給水排水,2002,(5).
62 盧少勇,宋英豪,申立賢,王凱軍.呼吸速率測定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8).
63 金冬霞,王凱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綜合對策[J].環境保護,2002,(12).
64 田寧寧,王凱軍,吳穎,孟光輝,汪宏玲.探討利用市區淺層地下水噴灑道路[J].中國給水排水,2002,(10).
65 王凱軍,宋英豪.SBR工藝的發展類型及其應用特性[J].中國給水排水,2002,(7).
66 田寧寧,王凱軍,李寶林,金冬霞.畜禽養殖場糞污的治理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02,(2).
67 王凱軍.城市污水污染控制技術和發展重點[J].中國環保產業,2001,(1).
68 王凱軍,王曉惠,吳冰.多級污泥厭氧消化工藝的開發[J].給水排水,2001,(10).
69 王凱軍,賈立敏.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的設備化研究[J].給水排水,2001,(4).
70 田寧寧,王凱軍.大有利用前景的水資源:淺層地下水[J].環境保護,2001,(7).
71 王凱軍,LastA.R.M.Vander,G.Lettinga.厭氧處理的污泥穩定化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1,(12).
72 田寧寧,張海燕,王凱軍,侯景巖.北京市淺層地下水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J].中國給水排水,2001,(7).
73 王凱軍,許曉鳴.絲狀菌污泥膨脹理論分析[J].中國給水排水,2001,(3).
74 田寧寧,柯建明,王凱軍.臥式旋轉型污泥好氧堆肥裝置的研制[J].中國給水排水,2001,(1).
75 田寧寧,王凱軍,柯建明.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產有機復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1,(1).
76 柯建明,王凱軍,田寧寧.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問題研究[J].中國沼氣,2000,(3).
77 田寧寧,王凱軍. 固液分離-UASB-SBR技術處理酒精糟液工程[J].給水排水,2000,(9).
78 崔高峰,柯建明,王凱軍.COD/SO42-值對硫酸鹽還原率的影響[J].環境科學,2000,(4).
79 田寧寧,李寶林,王凱軍,楊麗萍.畜禽養殖業廢棄物的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方法[J].環境保護,2000,(12).
80 田寧寧,王凱軍,楊麗萍,彭應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及利用途徑研究[J].環境保護,2000,(2).
81 王凱軍,王曉惠,柯建明,吳冰,申立賢.厭氧處理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領域[J].中國沼氣,1999,(4).
82 王凱軍.城市污水處理問題與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J].城市管理與科技,1999,(1).
83 王凱軍.高負荷活性污泥膨脹控制的試驗研究[J].給水排水,1999,(11).
84 王凱軍,王曉惠.中國水工業的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的產業化分析[J].給水排水,1999,(6).
85 賈立敏,王凱軍,杜兵.氣提反應器在油脂廢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1999,(5).
86 王凱軍.曝氣、沉淀一體化活性污泥工藝設計方法和問題討論[J].給水排水,1999,(3).
87 王凱軍.水解與顆粒污泥膨脹床串聯工藝處理城市污水[J].中國給水排水,1999,(8).
88 王凱軍.氧化溝的設計方法討論[J].中國給水排水,1999,(1).
89 王凱軍,賈立敏,徐冬利.廣義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與相分離反應器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1998,(6).
90 李寶林,王凱軍,申立賢,賈立敏.大型集約化豬場糞水處理現狀及建議[J].中國沼氣,1998,(2).
91 王凱軍.厭氧(水解)—好氧處理工藝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環境科學,1998,(4).
92 柯建明,王凱軍.采用好氧氣提反應器處理含硫化物廢水[J].環境科學,1998,(4).
93 王凱軍.厭氧工藝的發展和新型厭氧反應器[J].環境科學,1998,(1).
94 王凱軍,G.Lettinga. 生活污水厭氧后處理工藝研究——微氧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J].中國給水排水,1998,(3).
95 王凱軍.厭氧內循環(IC)反應器的應用[J].給水排水,1996,(11).
96 王凱軍.發達國家環境生物技術研究規劃簡介[J].給水排水,1996,(9).
97 陶濤,王凱軍,許曉鳴.水解池-穩定塘工藝對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去除[J].環境科學,1993,(5).
98 王凱軍.統一的活性污泥絲狀菌型膨脹理論[J].環境科學,1993,(2).
99 王凱軍.厭氧間歇回流法評價城市污水可生化性[J].中國給水排水,1993,(1).
100 許曉鳴,王凱軍,陶濤.水解池-穩定塘工藝越冬技術措施研究[J].環境科學,1991,(4).
101 王凱軍,劉玫,鄭元景.低能耗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88,(5).
英文論文
102 Wang Kaijun etc.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EA7.4),Asi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gress1997:180~188
103 Wang Kaijun etc.Anaerobic(Hydrolysis)-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272~275
104 Wang Kaijun,G.Lettinga,The Hydrolysis Up flow Sludge Bed(HUSB) and th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EGSB)Reactors Process for Sewage Treatment,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301~304
105 Grietje Zeeman,Wendy T.M.Sanders,Kaijun Y.Wang etc.Anaerobic Treatment of Complex Wastewater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Application of an Up flow Anaerobic Solid Removal(UASR)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and pre-hydrolysis of suspended COD.,IAWQ.NUR Conf.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Sept.1996:225~232
106 Wang Kaijun,Lettinga,Alteration in domestic sewage characteristics upon ag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4,5(3):231~239
107 Tao Tao,Wang Kaijun etc.,REMOVALOFRECALCITRANTORGANICCOMPOUNDSINSYSTEMOFHYDROLYSISTANK-STABILIZATIONPOND,ProceedingsofInternetionalSymposiumonSanitary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Oct.3~5,1992,Chongqing,China,:133~139
108 Wang Kaijun etc.,A study on hydrolysis tank—stabilization po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Vol.3No.2:150~158
109 Xu Xiaoming.Wang Kaijun etc.,Hydrolysis Tank - Stabilization Po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Treatment,6(1991),ChinaOceanPress-PrintedinBeijing:425~434
110 Wang Kaijun.Zheng Yuanjing.,Hydrolysis(-Acidification)-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Wastewater,JULY11-15,1989,Beijing,China:500~504
111 Sheng Guangfan.Wang Kaijun.,ConsiderationsfortheManagementStrategyofWaterPollutionControlinChina:78~87
申請專利、注冊軟件:
1.國家發明專利“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1988,CN86106883,排名2,主要合作者:鄭元景;劉玫 負責并參與了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試驗研究、機理完善、設計推廣等系列工作。在三十多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數百個工業廢水廠得到應用。
2.國家發明專利“交替式內循環好氧生物反應器”, 2005,CN1569688,排名1,主要合作者:賈立敏;崔志峰 提出交替式內循環活性污泥工藝概念,指導多個研究生的實驗工作,負責交替式內循環好氧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應用等工作, 在十多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得到應用。
3.國家發明專利“過濾式高效分離內循環三相流化床反應器”2006,CN1721342,排名2,主要合作者:賈立敏 提出新型反應器的概念、參與了過濾式高效分離內循環三相流化床反應器的試驗研究。在5個工業廢水處理工程應用。
4.國家發明專利“污泥干化、焚燒處理方法及集成裝置”2007,CN200710070060,排名2,主要合作者:俞其林、俞林明、潘小成 提出城市污水污泥干化、焚燒拼裝式反應器的技術概念,通過研究噴霧干燥預處理技術,形成國產化在技術體系。一個污泥處理廠得到應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