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閱讀的第一篇文章屬于商業經濟題材,主要講述了美國工商業在二戰后由興旺到衰敗再到復興的工程。本文在體裁上屬于說明文,文本結構特征非常明顯,開篇即指以“A history of long and effortless success can be a dreadful handicap, but, if properly handled, it may be a driving force. ”(長期而輕而易舉的成功可能是個不利因素,但如果處理得當,可能成為驅動力)來統領全文,剩余各段都是借助美國二戰后工業的發展變化來闡釋這句話的。再來看看每一段的句與句之間,同樣體現出一定的層次關系,如第2段的首句“It was inevitable that the primacy should have narrowed as other countries grew richer”(隨著其他國家的繁榮昌盛,美國的這一優勢地位逐漸下降變得不可避免),便是本段的中心句,余下的句子都是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展現美國經濟優勢地位的喪失以及具體體現在哪些行業和領域中的。至于后面的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基本上也是按照這種思路進行的。我想,若大家對文章結構有一定認識,那么在真正的理解或是解題過程中,對整個文章的宏觀掌握就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