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開采沉陷工程》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礦業工程
科目代碼及名稱考試大綱
814礦山開采沉陷工程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對礦山開采沉陷工程主要內容的掌握程度,主要測試地表沉陷與損害特征、巖層移動和地表變形的一般規律性、開采損害監測與評價方法、建筑物保護礦柱的留設方法、建筑物下開采、鐵路下開采和水體下開采、受水體威脅礦床的開采技術及特殊采礦方法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要求學生基本掌握礦區開采沉陷基本理論、礦山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知識,并能夠解決相關工程問題。拓展了解礦山資源與環境、采礦沉陷土地復墾、礦山廢水控制與處理、礦山固體廢棄物處理以及礦山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
二、試卷結構(滿分150分)
內容比例:
礦區開采沉陷地質災害類型約10分
巖層及地表移動的一般規律約30分
地表沉陷監測技術約30分
建筑物保護礦柱的留設方法約20分
開采沉陷預計的理論和方法(概率積分法)約20分
"三下一上"開采技術約20分
礦區綜合治理的新觀點和新理論約20分
題型比例:
客觀題約60分
1.選擇題約30分
2.判斷題約30分
主觀題約90分
1.名詞解釋約25分
2.簡答題約50分
3.論述題約15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礦區開采沉陷地質災害類型
考試內容
巖層移動和破壞過程;巖層移動的六種形式;巖層移動的三帶;地表移動和破壞形式;充分采動和非充分采動;充分采動角;地表移動盆地的特征。
考試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彎曲帶、裂縫帶、彎曲帶、充分采動角。
2.理解并掌握巖層移動的六種形式、地表移動盆地的三個區域及不同采動條件下的三個區域的分布情況。
3.掌握水平、傾斜、急傾斜煤層開采、地表達到充分采動時地表移動盆地的特征。
4.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影響地表移動盆地分布規律的地質采礦因素。
(二)巖層及地表移動的一般規律
地表移動盆地主斷面上的特征;最大下沉角;移動盆地主斷面內的移動變形分析;臨界變形值;移動變形對地表建筑物的影響;地表移動盆地邊界的確定;
1.了解地表移動盆地主斷面的三大特征、移動盆地主斷面內的下沉、水平移動、傾斜、曲率及水平變形分析。
2.理解最大下沉角、邊界角、移動角、裂縫角和松散層移動角的概念。
3.掌握臨界變形值,地表移動盆地最外邊界、危險移動邊界及裂縫邊界的確定的方法。
4.綜合運用移動盆地主斷面內的變形規律和特點,分析地表建筑物的受影響程度。
(三)地表沉陷監測技術
觀測站建設任務;觀測站的分類和設計原則;移動觀測站的觀測工作內容。
1.了解開采沉陷觀測站的不同類別。
2.理解觀測站的設計:傾斜觀測線和走向觀測線位置的確定。
3.掌握地表移動觀測站的設置、連接測量、全面測量和日常觀測。
4.能夠綜合運用以上只是解決不同開采條件下的地表移動觀測站的設計和成果處理等問題。
(四)建筑物保護礦柱的留設方法
斜向移動角;圍護帶;安全開采深度;垂直斷面法和垂線法保護煤柱留設。
1.理解斜向移動角、圍護帶、安全開采深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垂直斷面法和垂線法留設保護煤柱的基本設計步驟。
3.了解其他保護煤柱設計的方法。
(五)開采沉陷預計的理論和方法(概率積分法)
開采沉陷預計的定義;開采沉陷預計地質采礦條件;沉陷預計的內容;沉陷預計方法的分類。
1.了解開采沉陷預計的概念。
2.理解開采沉陷預計理論的兩大重要參數:充分或非充分采動下的最大下沉值、走向和傾向上的最大水平移動值。
3.掌握沉陷預計的地質采礦參數含義及獲取方法:采高、煤層傾角、開采深度、走向和傾向長度、頂板管理方法、上覆巖層性質、工作面形狀及推進速度;沉陷預計內容;沉陷預計方法的分類。
4.能夠綜合運用實測資料和相關地質條件參數,采用概率積分法對主斷面上的移動變形做出預計。
(六)"三下一上"開采技術
開采對地表建筑的影響、位置分析及防護措施;水體下采煤的技術措施;鐵路下采煤的特點、影響及措施;
1.了解開采沉陷對建筑物、水體、鐵路的影響特點。
2.分析理解地表下沉、傾斜、曲率、水平移動對建筑的影響、保護礦柱的留設方法和受損評估;橫向水平移動和縱向移動變形對鐵路線的影響及相應的減弱和消除措施;
3.掌握"三下一上"開采的防護措施。
(七)礦區綜合治理的新觀點和新理論
礦區生態復墾;礦區環境綜合治理。
1.了解礦山資源與環境,采礦沉陷土地復墾,礦山廢水控制與處理,礦山固體廢棄物處理以及礦山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
2.掌握礦區開采沉陷基本理論、礦山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知識。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展望礦山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正確樹立資源觀、環境觀、科學發展觀。
參考書目:
《礦山開采沉陷工程》鄒友峰鄧喀中馬偉民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