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學》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測繪工程
科目代碼及名稱考試大綱
822測量學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對測量學的主要內容:測繪學基礎知識、水準測量、角度測量、控制測量、地形圖基本知識、碎部測量與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及應用的理解掌握程度;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考察學生對學科相關拓展內容如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等的了解情況。要求考生準確記憶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基本計算,并能妥善運用到綜合題目的處理中。此外,對于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內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試卷結構(滿分150分)
內容比例:
測繪學基礎知識約25分
水準測量約20分
角度測量約10分
控制測量約35分
地形圖基本知識約20分
碎部測量約15分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及應用約15分
擴展部分約10分
題型比例:
客觀題約50分
1.填空題約30分
2.判斷或選擇題約20分
主觀題約100分
1.問答題約60分
2.計算題約4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測繪學基礎知識
考試內容
測繪學科的定義及內涵;測繪學的任務和作用;大地水準面的概念及特點;參考橢球體的概念及定位;確定地面點位的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高程基準的建立和絕對高程、相對高程及高差的概念;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地球表面曲率對觀測量的影響;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間的相互換算;坐標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標方位角。
考試要求
1.理解基本概念與理論:測繪學科的定義及內涵、測繪學的任務和作用、大地水準面的概念及特點、平面直角坐標系與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區別、高斯投影的原理和過程、高程基準的建立、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間的相互換算、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地球表面曲率對基本測繪成果的影響情況。
2.掌握基本理論與計算:確定地面點位的幾種坐標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和相關計算、絕對高程、相對高程及高差的概念、、坐標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標方位角。
3.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應用與分析。
(二)水準測量與水準儀
高程測量的常用方法;我國的高程系統的基準;水準測量的原理;水準點、水準路線的概念和分類;水準儀的等級、用途和構造;水準尺的分類及認識;水準儀的使用;水準測量的外業實施;水準測量的成果整理;水準儀的檢驗和校正;自動安平水準儀;精密水準儀和電子水準儀;水準測量的誤差分析。
1.了解水準儀的檢驗和校正、自動安平水準儀、精密水準儀和電子水準儀、水準測量的誤差分析。
2.理解高程測量的常用方法、我國的高程系統的基準、水準測量的原理。
3.掌握水準儀的使用、水準測量的外業實施、水準測量的成果整理。
4.綜合運用水準測量的外業、內業等相關內容。
(三)角度、距離測量和全站儀
水平角測量原理;豎直角測量原理;經緯儀的基本構造及分類;電子經緯儀的基本構造及分類;經緯儀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觀測方法;豎直角的觀測和計算;豎盤指標差的概念和計算;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和精度計算;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視距法量距;光電測距的原理和應用;光電測距誤差分析;全站儀的構造及使用;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和計算;三角高程測量的精度。
1.了解經緯儀的基本構造及分類、電子經緯儀的基本構造及分類、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和精度計算、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光電測距誤差分析、三角高程測量的精度。
2.理解水平角測量原理、豎直角測量原理、豎直角的觀測和計算、豎盤指標差的概念和計算、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視距法量距、光電測距的原理和應用、全站儀的構造及使用。
3.掌握經緯儀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觀測方法、豎直角的觀測和計算、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和計算。
(四)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的概念、意義和分類;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坐標方位角的推算;坐標正反算;導線測量的布設形式及外業觀測導線的內業計算交會測量三角測量高程控制測量的方法三四等水準測量的外業實施和內業計算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
1.了解交會測量、三角測量。
2.理解控制測量的概念、意義和分類、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導線測量的布設形式及外業觀測、導線的內業計算。
3.掌握坐標方位角的推算、坐標正反算、三四等水準測量的外業實施和內業計算、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
(五)地形圖基本知識
地形圖的概念與種類;比例尺的概念、分類及精度;地形圖符號的分類;地形圖圖廓及圖廓外注記;地物符號的概念及分類;等高線的概念、特性及分類;典型地貌的識別;地形圖的梯形分幅與編號方法;現行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方法;地形圖的矩形分幅與編號的方法。
1.了解地形圖的梯形分幅與編號方法、典型地貌的識別。
2.理解地形圖的概念與種類;比例尺的概念、分類及精度;地形圖符號的分類;地形圖圖廓及圖廓外注記;地物符號的概念及分類;等高線的概念、特性及分類;典型地貌的識別、地形圖的矩形分幅與編號的方法。
(六)碎部測量
碎部測量的定義、方法、實質和過程;經緯儀測圖法的準備工作和步驟;測定碎部點的基本方法;地物測繪的一般原則;典型地貌的測繪方法;地形圖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則。
1.理解碎部測量的定義、方法、實質和過程、地物測繪的一般原則、典型地貌的測繪方法、地形圖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則。
2.掌握經緯儀測圖法的準備工作和步驟、測定碎部點的基本方法。
(七)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及應用
圖根控制測量的概念和布設要求;增設測站點的方法;全站儀的半測回觀測法;大比例尺數字測圖野外全站儀測量法;GPSRTK測量方法;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圖形信息碼的輸入;工作草圖的繪制;數字地形圖的編輯和輸出;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質量控制;地形圖數據庫的概念、數據模型和數據分層;地形圖的數字化的方法;地形圖的應用
1.了解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質量控制、地形圖數據庫的概念、數據模型和數據分層、地形圖的數字化的方法。
2.理解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圖形信息碼的輸入、工作草圖的繪制、數字地形圖的編輯和輸出、地形圖的應用。
3.掌握全站儀的半測回觀測法、大比例尺數字測圖野外全站儀測量法、GPSRTK測量方法。
(八)擴展部分
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
1.了解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組成、作用等。
2.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組成及作用。
3.了解攝影測量的原理、遙感的定義及作用等。
參考書目:
《測量學》杜繼亮等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