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公安局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和“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日前對戶籍審批事項進行“瘦身”,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縮短審批時限、減少審核要件。
7月18日,本報邀請沈陽市公安局社區警務支隊負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權威解答,獨家披露沈陽市戶籍改革的最新成果和亮點。
本期嘉賓
沈陽市公安局社區警務支隊支隊長 王仁
35周歲以下
具有中專、大專學歷的
45周歲以下
具有本科學歷的
55周歲以下
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
憑畢業證、身份證或
戶口簿即可落戶
落戶審批原來市局
“一窗口”辦理
如今派出所都可辦
4月22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沈陽市進一步放寬了人才落戶限制,提供更優厚的“零門檻”落戶條件。
如今在沈陽市,35周歲以下,具有中專、大專學歷的;45周歲以下,具有本科學歷的;55周歲以下,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憑畢業證、身份證或戶口簿即可落戶。
近日沈陽市公安局社區警務支隊本著對標國內先進城市的標準,按照“程序最簡、距離最近、時限最短、體驗最優”的原則,再次下放審批權限、縮短審批時限、減少審核要件,優先服務到沈陽市落戶的居民。
將下列6項戶口的審批權限由原來市局1個窗口受理擴展為由全市221個派出所窗口受理。
●技校學生畢業落戶;
●在我市以專利、科研成果作價投資入股人員落戶;
●外埠居民在我市投資興辦企業,使用市區勞動力30人以上落戶;
●外埠居民投資社會公益事業落戶;
●委托經營、租賃我市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人員納稅落戶;
●科技特殊貢獻等人員落戶。
將下列3項戶口的審批權限由市局審批調整至直接由落戶地派出所受理、審批:
●博士后入站、出站落戶(即辦);
●在我市投資興辦企業人員落戶;
●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納稅落戶。
新規出臺后,由原來市局1個窗口受理擴展為由全市221個派出所窗口受理,3項戶口審批時限合計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至現在的4個工作日,其中有1項即辦,更加方便快捷。
成果 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占落戶人才的80%
目前沈陽市新落戶人才呈現穩步遞增之勢,截至6月底,全市共辦理人才落戶近七千人,其中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人才占80%,其中35周歲以下落戶人才達90%以上。
房產證未下來,憑購房備案合同、發票可落戶
(一)購房落戶且尚未取得不動產權證的,可以憑商品房買賣備案合同、購房發票和完稅證明辦理落戶。
此新政策實施后,外地居民購房落戶平均提前1年以上,提早享受沈陽市民在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此舉既能及時為購房群眾辦理落戶,又能節省落戶群眾多次往返房產局或派出所進行咨詢的時間和不必要的交通費。
(二)國外出生子女落戶省去中國使領館對出生證明的認證、孩子出生時父母在境外的合法有效簽證或居留許可。此政策調整后群眾無需因出生證明未認證而再次往返出生地國家去做認證。
(三)6項戶口辦理事項不再要求社區民警調查落戶人是否實地居。
●分房、買房等憑合法房屋手續落戶(即辦)
●外埠居民投靠配偶落戶(即辦)
●外埠居民投靠子女落戶(即辦)
●外埠居民子女投靠父母落戶(即辦)
●本市同等地區之間,投靠親友以及其他有正當理由遷移落戶(即辦)
●刑滿釋放人員恢復戶口。
該6項戶口審批時限合計由原來的12個工作日縮短至現在的2個工作日,其中有5項即辦,大幅節省了群眾辦理戶口時間。
成果 取消“入戶調查報告”,落戶居民子女就近上學便捷
通過落戶新政策的出臺,購房者子女就近上學更加便捷。居民購買新房一個主要因素是考慮孩子可上個好學校,而一些學校對落戶時間有一定要求。如果房屋的交付時間正好臨近學校的最晚落戶時間,沒有時間進行裝修,社區民警無法開具在此居住的調查報告,群眾也無法辦理落戶,這將直接導致買了學區房孩子卻無法進入對應的學校。新政出臺取消民警的調查報告,給那些購買學區房的群眾吃了一個定心丸。
憑《居住證領取憑證》可異地換領二代身份證
沈陽警方正在打造全國公安行政審批“要件最少”辦事窗口,通過“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讓信息服務多跑路,群眾辦事少跑腿。
隨著外地人來沈就業人口逐漸增多,異地辦理二代身份證換領業務需求也越來越大。過去,外地人在沈陽市辦理異地身份證換領業務,需要先等待六個月領取《居住證》以后才能辦理身份證的換領、補領業務,時間周期長、群眾十分不便。
沈陽警方簡化審批手續,利用“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模式,推出憑受理《居住證》時出具的《居住證領取憑證》,即可網上辦理異地身份證換領業務,不必再等六個月的時間,極大地方便了在沈外地人的工作和生活。
成果 16至18周歲居民變更姓名到派出所即可辦理
目前沈陽市公安局縮短審批時限、落戶條件前置或減少審核材料已正式實施,下放審批權限需對現有的人口管理系統進行改造,現已將“外埠居民購房落戶”“投配偶落戶”“父母投子女落戶”“子女投父母落戶”“16至18周歲變更姓名”與群眾生活最為密切的5項戶口審批項目下放至派出所直接受理審批,其余戶口審批權限將于近期陸續下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