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8年遼寧大學627圖書館學、檔案學基礎理論考研專業課考試大綱公布如下
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試檔案學學術碩士招生
業務課一 圖書館學、檔案學基礎理論考試大綱
Ⅰ考查目標、考試形式、試卷結構
一、考查目標
掌握檔案學、圖書館學的基礎性、總體性知識,認識檔案與檔案事業、圖書館學的基本規律,全面把握檔案學、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二、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分數與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四、試卷內容結構
檔案學概論 約50%
圖書館學概論 約30%
目錄學 約20%
五、試卷題型結構
簡述題 約50分
分析思考題 約40分
論述題 約60分
Ⅱ 考查范圍
分為檔案學概論、圖書館學概論、目錄學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檔案學概論》
第一章檔案的概念與屬性
第一節檔案定義
一、檔案定義的多樣性及其兩種基本類型
(一)檔案定義多樣性的原因
(二)兩種基本的檔案定義類型
(三)兩種定義的簡單比較
二、定義的方法與檔案的定義
(一)檔案的定義
(二)檔案的屬概念
(三)檔案的種差
(四)檔案存在的范疇
三、檔案內涵的理解
(一) 檔案是人類活動的記錄
(二) 檔案信息的記錄是通過符號實現的。
(三) 檔案是被人們有意識保存起來的符號記錄
(四) 檔案具有原始記錄的本質屬性
第二節 檔案的形成過程與形成理論
一、檔案源實體的自然形成規律
1.“檔案自然形成規律”的基本內容
2.“檔案自然形成規律”的重要意義
二、檔案事物的有意識形成理論
1.檔案有意識形成理論的基本內容
2.“檔案有意識形成理論” 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 檔案的本質屬性與一般屬性
一、檔案的本質屬性
二、檔案的一般屬性
(一)信息性
1.檔案是不同于內儲信息、自然信息的外化信息
2.檔案是一種有記錄信息
3.檔案是一種書面符號記錄信息
4.檔案是第一層次(原始)的書面符號記錄信息
5.檔案是歸檔后的原始性書面符號記錄信息
(二)文化性
(三)知識性
(四)整體性
第四節 檔案與相關事物的區別與聯系
一、檔案與文件
二、檔案與文獻
三、檔案與資料
四、檔案與圖書
五、檔案與文物
第五節 檔案的種類
一、全社會檔案的整體種類劃分
(一)按社會活動的職能分工劃分檔案種類——《中國檔案分類法》
(二)按歷史時期劃分檔案種類
1.歷史檔案與現行檔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舊政權檔案
3.古代檔案、近代檔案、現代檔案
(三)按檔案形成者劃分檔案種類
(四)按檔案內容范圍劃分種類
(五)按檔案的物質載體形式劃分種類
1.石質檔案
2.泥版檔案
3.甲骨檔案
4.簡牘檔案
5.縑帛檔案
6. 金屬檔案
7.紙草檔案
8.紙質檔案
9.音像檔案
10.電子檔案
第二章檔案的歷史源流
第一節檔案的起源
一、中國檔案起源諸說
1.原始社會說
2.階級社會說
3.文化宗教起源說
4.文字起源說
5.檔案起源過程說
二、檔案起源的基本過程
1.物件指事的起源
2.圖畫記事——零星特種檔案的產生
3. 書寫的起源——刻契
4. 文字的產生——具有普遍意義的檔案的起源
5.管理要素的完備
6. 統一名詞產生——認識意義上的檔案
第二節 檔案信息載體的進化過程與規律
一、信息符號演變發展概述
二、原始時代
三、手工時代
(一)實物、刻契與圖畫符號
1.記錄的開端——實物記事
2 . 書寫的起源——刻契
3.文字的起源——圖畫符號與陶符
(二)文字符號
(三)人工語言符號
四、機器時代
(一)以機器模擬信號表達聲音、圖像符號的階段
(二)計算機二進制符號階段
五、信息載體進化的一般規律
1.信息載體的內涵從表形到表意
2. 信息載體的表達從模糊、簡單到確切、完整
3. 信息載體的形式從單體符號到復合符號
4. 信息載體的體系從單一再現向疊加工具演變
第三節 檔案物質載體進化的過程與規律
一、自然物階段
二、粗加工階段
三、制造階段
四、電子階段
五、檔案物質載體進化的一般規律
1. 分化與統一規律
2. 載體趨向專門化規律
3. 信息存儲量的遞增規律
4.加工制造工藝及實用性不斷提高的規律
第四節 檔案名詞術語的演變
一、分散發生階段(先秦)
二、少量通用階段(秦漢至清)
三、統一術語階段(近代至今)——檔案”一詞的產生與成為統一名詞
第三章檔案的價值與作用
第一節檔案的根本價值
(一)檔案根本價值的表述
(二)檔案根本價值的來源
(三)檔案根本價值的理解
第二節 檔案的基本作用
一、憑據作用——作為事實證據的經驗價值
二、參考作用——作為案例和知識的經驗價值
三、情感與美學作用——作為感覺對象的經驗價值
第三節 檔案的價值特性與實現規律
一、檔案的自在價值、自為價值與檔案價值的實現
二、檔案價值的客觀性與檔案價值需求的剛性律
三、檔案價值的相對性、潛在性與檔案價值實現的條件律
(一)檔案價值的潛在性
(二)檔案價值實現的條件律
1.社會條件
2.檔案管理因素
四、檔案價值的時空特性與檔案價值的異質律、擴展律、時效律
(一)主體多樣性與檔案價值實現的異質律與擴展律
1. 空間上的主體多樣性
2.針對個體而言,檔案的價值實現具有異質律。
3.針對群體而言,檔案價值實現具有范圍的擴展律。
(二)時間上具有歷史的階段性與檔案機密程度的遞減律、價值大小的增貶律
1. 時間上具有歷史的階段性
2. 檔案機密程度的遞減律
3. 價值大小的增貶律
第四章檔案工作概述
第一節檔案工作的基本內容
一、檔案業務管理
二、檔案行政管理及其他工作
(一)檔案行政工作
(二)檔案業務機構建設
(三)檔案教育工作
(四)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工作
(五)檔案宣傳工作
(六)檔案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
三、檔案信息化建設
(一)檔案信息數字化
(二)檔案網站建設
(三)數字檔案館建設
第二節 檔案工作的構成與工具形態
一、檔案管理活動中的物質與意識
(一)檔案物質觀
(二)檔案意識觀
(三)檔案虛擬觀
二、檔案的物理管理與邏輯管理
(一)檔案物理管理與邏輯管理的概念
(二)檔案物理管理與邏輯管理的內容與特點
1. 檔案物理管理的內容和特點
2.檔案邏輯管理的內容和特點
第三節檔案工作的空間與時間
一、檔案空間觀
(一)概述
1.空間及其重要性
2.檔案空間
(一)檔案工作的宏觀空間
1.檔案工作作為文明社會的空間要素具有基礎性
2.檔案工作作為文明社會的空間要素具有普遍性、分散性和整體性
3.檔案工作的社會分工
(二)檔案工作的中觀空間
1.檔案工作中觀空間的業務職能劃分
2.檔案工作中觀空間構成的基本原則
(三)檔案工作的微觀空間屬性
(四)數字時代的檔案虛擬空間形態
二、檔案時間觀
(一)檔案工作的宏觀時間性
(二)檔案工作的中觀時間性
1.文檔連續體的運動循環
2.檔案管理在文檔連續體運動循環中的位置
3.文件生命周期理論
(三)檔案工作的微觀時間性
第四節 檔案事業的根本原則
(一)“一致性原則”是檔案事業所應遵循的根本原則
(二)“一致性原則”的理解
第五節 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中國檔案工作基本原則的形成過程
二、檔案工作基本原則的內容及其理解
(一)全國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
(二)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三)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
第五章 檔案業務管理
第一節 檔案業務管理機構及職能
一、檔案館
(一)檔案館的含義與歷史
(二)檔案館的性質與任務
(三)中國檔案館的類型
二、檔案室
(一)檔案室的含義
(二)檔案室的性質與職責
(三)檔案室的類型
三、新型檔案機構
(一)文件中心
(二)檔案寄存中心
(三)商業性檔案服務機構
第二節 檔案業務管理的基本流程
第六章 檔案行政管理工作
第一節檔案行政管理工作體制
一、分散式檔案行政管理體制
二、集中式檔案行政管理體制
三、分散式和集中式檔案行政管理體制的比較
四、我國檔案事業管理體制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檔案行政管理工作機構及其工作職責
一、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類型
二、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隸屬關系
三、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責
四、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內部職能機構的設置
第七章 檔案工作的其他部分
第一節 檔案立法與檔案標準化工作
一、檔案立法概述
二、檔案立法體系
三、檔案標準化工作概述
(一)檔案標準化工作的涵義
(二)檔案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檔案標準化工作的原則與要求
四、檔案工作標準體系
第二節 檔案教育工作
一、中國檔案教育史概述
(一)產生期
(二)發展期
(三)繁榮期
二、檔案教育體系
第三節 檔案工作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一)參加國際檔案理事會組織的活動
(二)國家間建立雙邊的檔案工作合作關系
(三)開展國際的檔案學術交流活動
第四節 檔案宣傳與出版工作
一、檔案宣傳的涵義
二、檔案宣傳對象
三、檔案宣傳的形式
四、檔案出版工作
第五節 檔案科學研究工作
(一)檔案科學研究工作的涵義
(二)檔案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任務
(三)檔案科學研究工作的歷史概況
第八章 檔案學的屬性、對象與內容
第一節 檔案學的屬性、特點與對象、任務
一、檔案學的研究對象
二、檔案學的研究任務
三、檔案學的學科屬性
(一)檔案學學科屬性的各種觀點
(二)檔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1.學科分類的科學方法
2.學科屬性的判斷標準與檔案學的學科屬性
3.社會對檔案學科屬性的認定
4.自然科學向檔案學的滲透并沒有改變檔案學的社會科學屬性。
第二節 檔案學的學科體系
一、檔案學學科體系劃分方法
二、檔案學學科體系劃分原則
1.簡單性原則
2.包容性原則
3.擴展性原則
4. 穩定性原則
三、檔案學體系結構模式
1.基礎檔案學
2.應用檔案學
3.交叉檔案學
第三節 檔案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檔案學與哲學
二、檔案學與橫斷科學
三、檔案學與數學
四、檔案學與文書學
五、檔案學與秘書學
六、檔案學與某些自然科學
七、檔案學與圖書館學
八、檔案學與情報學
九、檔案學與歷史學
第九章 中外檔案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中國檔案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中國檔案學的萌芽
二、中國檔案學的產生
三、中國檔案學的發展
第二節 外國檔案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外國檔案學的萌芽
二、外國檔案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部分《圖書館學概論》
一、圖書館學:對象、體系與內容
1. 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
2. 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
3. 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
二、圖書館學:性質、方法與趨勢
1. 圖書館學的學科性質
2. 圖書館學的相關學科
3. 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
4. 圖書館學的發展趨勢
三、圖書館及其社會職能
1. 圖書館的概念
2. 圖書館的起源與發展
3. 圖書館的屬性
4. 圖書館的社會職能
5. 圖書館與現代社會
四、圖書館的類型
1. 圖書館類型劃分的意義及標準
2. 國家圖書館
3. 公共圖書館
4. 科學、專業圖書館和信息中心
5. 高等學校圖書館
6. 其他類型圖書館
五、圖書館事業
1. 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原則
2. 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成就
3. 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結構
4. 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
5. 圖書館網
6. 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
7. 圖書館法
六、圖書館微觀工作體系
1. 圖書館的微觀結構
2. 文獻資源建設
3. 用戶服務工作
4. 信息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拓展
5. 圖書館信息產品商品化
6. 圖書館自動化
七、圖書館管理原理
1. 圖書館管理的含義、對象和特征
2. 圖書館管理的意義和原則
3. 圖書館管理的內容
八、圖書館管理實務
1. 圖書館工作組織
2. 圖書館規章 制度
3. 圖書館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
4. 圖書館管理體制
5. 圖書館統計
6. 圖書館工作評價與圖書館評估
7. 圖書館工作標準化
8. 圖書館管理改革與創新
九、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
1. 電子圖書館
2. 數字圖書館
3. 虛擬圖書館
十、復合圖書館
1. 復合圖書館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2. 復合圖書館建設的范例——英國復合圖書館原型
3. 復合圖書館的特征
4. 復合圖書館的建設思路
十一、圖書館現代化與電子版權問題
1. 圖書館館藏文獻數字化工作
2. 圖書館2.0技術及其應用
3. 圖書館現代化中的電子版權問題
十二、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第二部分《目錄學》
一、目錄學概述
1. 目錄、目錄工作和目錄學
2. 目錄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3. 目錄學的性質和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4. 國內外目錄學研究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5. 目錄學的理論基礎與指導原則
6. 目錄學的基本原理
7. 目錄學的功能
二、目錄學的產生與發展
1. 從先秦到兩漢:古典目錄學的產生
2. 三國兩晉南北朝與唐宋:古代書目工作的發展與古代目錄學理論的初步探討
3. 元明清:古代書目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與古代目錄學理論的總結
4. 中國目錄學的近代化歷程
5. 中國目錄學的現代化歷程
三、書目的本質與社會作用
1. 書目的本質
2. 書目的社會作用
3. 目錄學的時代特點
4. 目錄學的民族特點
四、 書目的類型
1. 書目的類型的劃分及其標準
2. 各類型書目
五、 文獻揭示與組織
1. 文獻揭示的基礎與原則
2. 文獻揭示的基本方法
3. 文獻的編排與組織
4. 文獻報導
六、書目編撰法
1. 書目編撰理論基礎
2. 書目編撰準備階段
3. 書目編撰的分析階段
4. 書目編撰的綜合階段
七、文摘編制法
1. 文摘的性質和特點
2. 文摘的結構
3. 文摘編制程序
八、索引編撰法
1. 索引理論基礎
2. 索引的種類與結構
3. 索引的特點與功用
4. 索引編制程序
九、綜述編撰法
1. 綜述的概念和定義
2. 綜述的特點與類型
3. 綜述的內容與功能
4. 綜述編撰程序
5. 綜述的寫作要求
十、書目情報服務
1. 書目情報服務的意義
2. 書目情報服務的內容
3. 網絡環境下書目情報服務的發展趨勢
十一、書目工作組織管理
1. 書目工作組織管理的意義和內容
2. 書目工作管理體制
3. 書目工作標準化
4.書目工作的人才管理與目錄學教育
5. 書目工作的社會效益及其評價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