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綜合考試的內容包括有:基礎學科,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臨床學科:內科學和外科學,內科學包括診斷學。國家對于研究生的選拔為的是培養更高水平的醫學臨床工作者以及科研工作者,不論是臨床工作者還是科研工作者都需要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臨床實踐知識,這樣才更利于科研和臨床的共同提高與發展。故此,在西醫學的考研中選取了這6門學科。從微觀的代謝與結構到系統調節與治療均涉及到了,既然選擇的科目少,所以西醫綜合考試就考得相對比較細,需要2011年考研的同學們做全面的準備。
考研輔導專家經過對題型的分析得出,A型題基礎部分占到了135分,這部分在考試中是相對比較簡單的,B型題屬于中等難度的題。而A型題中的病例題,以及X型題,這是比較難的,病例題考的是對疾病的鑒別診斷能力,而多選題則是考查對知識的歸納匯總能力。
一、2010年大綱與2009年大綱的比較
考試大綱起的是指引方向的作用,它告訴我們將會考查什么科目以及相應的知識點,大家知道,醫學知識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不可能所有的科目和知識點都拿來考試。其次它還告訴我們怎樣考查,從什么角度來考查,當了解了這些的時候,考生復習起來就有的放矢,而不必做無用功。
從2010年的大綱與2009年的大綱對比可以看出,基本的考試點沒有大的變化,生理學、外科學沒變,生物化學只是做了幾點微調,病理學增加了一種疾病,內科學增加了三種疾病,這三種疾病是重點知識,故今年大綱加了進來,作為考試內容。
1、試卷內容結構與題型結構
今年的與09年相比沒有變化,仍然是:
考試內容結構:
基礎醫學約50%
其中生理學約20%
生物化學約15%
病理學約15%
臨床醫學約50%
其中內科學(診斷學)約30%
外科學約20%
題型結構:總分300分
A型題1-9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35分
91-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B型題121-15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X型題151-18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2、考試范圍變化
生理學:
2010年和2009年比,沒有變化。重點掌握物質運輸和系統的調節
生物化學:
(一)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10、核酸的變性、復性、雜交及應用,增加了應用
(二)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19、09年是: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氧化脫氨基、轉氨基及聯合脫氨基)
2010年改為;氨基酸的一般代謝(體內蛋白質的降解、氧化脫氨基、轉氨基及聯合脫氨基)
(四)生化專題
9、2009年維生素的分類、功能和意義。2010年將“功能”改為“作用”
病理:
(八)呼吸系統
2010年增加:肺胞性損傷及肺間質性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變化
內科:
診斷學部分沒有變化
(三)循環系統疾病
8、2010年增加了:繼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四)呼吸系統
2010年增加了: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七)內分泌系統和代謝疾病
2010年增加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外科學:
沒有變化
根據今年的考試內容結構和題型結構可以看出,考試框架基本上穩定。今年可能會是在難度上有稍微的變化。
二、復習重難點
各科在考試中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從而可以指導我們的復習時間分配。生理學占20%、內科學(診斷)30%、外科學30%,這就決定了在這些科目上考生可一定是要多花時間和精力的,扎實掌握內外生理的內容為獲得高分奠定基礎。
從難易程度來說,病理是最簡單的,其考查的內容比較固定,知識點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復雜、難理解的系統知識。其重點就是考查病理改變的例子。其次是生化,生化學起來感覺比較困難,記憶的東西感覺特別的多,但是考試其實是恰恰相反的,其考查的點少且每年的考題知識點相對比較固定,每年都會有一些重復的試題出現。再次是外科,出的題都是比較大的知識面,而且重點每年都差不多,重點在普外和骨科,專業外科每年都會涉及一些,總論知識點繁多,但考題有限。
然后就是生理,生理講的是人正常狀態下,各系統及全身的生理調節,其出題比較靈活,注重的是對知識點的充分理解,試題需要自己利用掌握的知識自己推導。因此,生理一定要對所有的知識點徹底理解。最后是內科,內科的知識點太多;二來呢就是內科可能找一些邊邊角角的內容來考大家,考得可能就是課本上的某個角落的某句話,你若沒有看到,那你就不會。因此,考研輔導專家建議2011年的考生必須要細看課本,而且要多看幾遍,達到合上課本能知道哪個知識點大概在哪頁書的哪個部位的程度。
三、復習思路
在目前的這個階段建議考生們主要是全面的看書,以課本為主,輔導講義為輔,把所有的基礎知識都看到,都充分的理解,同時做真題以及同步練習,做真題為的是能夠把握考試出題大的方向,做同步訓練為的是加強對所看知識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利于檢查看書的效果如何,屬于一個知識的積累階段。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