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招生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
科目名稱: 專業基礎綜合(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信號與系統(50%)、數字電路(50%)。
(四)試卷題型結構
1. 選擇題(36分),共12道;
2. 填空題(36分),共12道;
3. 簡答題(30分),共3-6道;
4. 計算題(48分),共4-6道。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2門學科基礎課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信號與系統
1. 信號和系統的概念
信號的描述和分類,系統的模型和分類及系統的分析方法;信號的變換;常見的典型信號典型連續時間信號及單位沖激信號和單位階躍信號;信號的分解;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基本特性。
2. 線性時不變系統
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系統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的求法;單位沖激響應的求解;卷積的求法(公式法和圖形法)以及卷積的性質和應用;單位沖激函數的性質及應用。
3. 傅立葉變換
周期信號的傅立葉級數展開;周期矩形脈沖信號的傅立葉級數;傅立葉變換的計算和應用;典型非周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傅立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抽樣信號的傅立葉變換及時域抽樣定理式。
4. 拉普拉斯變換、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單、雙邊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常見信號的單邊拉普拉斯變換;單邊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普拉斯逆變換;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系統函數的求法;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分布對系統特性的影響。
5. 傅立葉變換應用于通信系統——濾波、調制和抽樣
濾波器的頻域特性和沖激響應;信號的調制和解調。
6.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常見的離散時間序列;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沖激響應的求法;卷積和的定義和求解。
7.z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z變換的定義,典型序列的z變換;z變換的收斂域;用部分分式展開法求逆z變換;z變換的基本性質;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第二部分數字電路
1. 數字邏輯基礎
數制及其轉換,編碼的概念,常用碼的應用。
2. 邏輯門電路
二極管和三極管的開關特性以及二極管與三極管的常用開關應用電路;TTL集成邏輯門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外部特性;不同邏輯類型TTL電路的分析,OC門和三態門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MOS邏輯門尤其是CMOS門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外部特性
3.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邏輯代數的基本定理、定律和運算方法;邏輯函數公式化簡和卡諾圖化簡的方法;卡諾圖的性質與運算;組合邏輯電路的競爭—冒險現象:產生競爭—冒險的原因,檢查與消除競爭-冒險的方法。
4. 常用組合邏輯功能器件
常用組合邏輯功能器件:全加器、編碼器、譯碼器、數值比較器、數據選擇器、奇偶產生/檢驗電路的門級結構,組合邏輯電路設計:常用SSI、MSI器件實現組合邏輯函數。
5. 觸發器
基本觸發器、鐘控觸發器、主從觸發器、邊沿觸發器的電路結構與觸發特點,觸發器的異步置“0”、異步置“1”;觸發器邏輯功能及其描述方法:狀態轉移真值表、特征方程(狀態方程)、狀態轉移圖、激勵表和時序圖,觸發器類型轉換。
6.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時序電路的分析方法:驅動方程、輸入方程、狀態轉移方程、狀態轉移表、狀態轉移圖和時序圖;常用時序電路: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同步計數器、異步計數器、序列信號發生器;時序電路的設計方法:設計原則和一般步驟,采用小規模集成器件設計同步計數器、異步計數器。采用中規模集成器件設計任意模值計數(分頻)器。
7.常用時序邏輯功能器件
同步計數器、異步計數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的門級結構
8.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半導體存儲器:SAM、RAM、ROM、EPROM、EEPROM、FIFO、FILO,存儲器的擴展,用ROM實現組合邏輯函數。可編程陣列邏輯器件,可編程陣列邏輯器件PAL、通用邏輯陣列器件GAL、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現場可編程門列陣FPGA的結構和可編程技術。
9.數模與模數轉化器
模/數轉換器與數/模轉換器在轉換系統中的應用與地位。數/模轉換器的原理及其電路,D/A轉換的速度和轉換精度,模/數(A/D)轉換過程中的取樣、保持、量化、編碼。V-T變換型、雙積分式A/D、并聯比較式A/D、串并型A/D轉換器。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陳生譚等,《信號與系統》(第四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2.鄭君里等, 《信號與系統》(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