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9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專業:新聞與傳播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一、考查目標
《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代碼440)》(以下簡稱《專業基礎》)考試要力求反映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客觀地測評考生在新聞與傳播學的基本知識素養,以有利于選拔出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與傳媒產業的發展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法治觀念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主要題型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
(四)考查內容分數分布:新聞學理論30分,傳播學理論30分,中外新聞史55分,網絡傳播概論35分
三、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 新聞學理論
緒論
1.新聞學
2 新聞學和新聞工作
3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性理論
4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
第一章 新聞活動
1 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2 新聞活動是人類求生存圖發展的需要
3 變動產生新聞關系決定需要
4 新聞活動的渠道
第二章 新聞
1 新聞的基本特點
2 兩種新聞定義
3 新聞本源
4 新聞要素
5新聞類別
第三章 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規定
1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
2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3 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4維護新聞真實性永遠在路上
第四章 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1 新聞與信息
1 新聞與宣傳
3新聞與輿論
第五章 新聞事業的產生
1中國古代社會的新聞傳播工具
2 西方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
3 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產生
4近代漢字報紙產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 互聯網與新媒體
1 互聯網與新媒體
2互聯網——一場新的傳播革命
3 新老媒體互動構建輿論新格局
4 爭奪傳播主導權——新傳播革命的新課題
第七章 互聯網造就傳媒業新業態
1 新媒體持續沖擊大眾傳媒
2 新聞生產:從專業化到社會化
3新聞接收:從受眾到用戶
4 新聞機構:從單一媒體到融合媒體
5新聞體制:從單一國企體制到混合體制
第八章 新聞事業的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新聞體制
2 生產力水平決定新聞事業的發展水平
3傳播工具的物理性能決定傳播工具的特點
4 受眾的多元需要促使媒體多樣化
5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決定新聞體裁的多樣化
6 新聞教育適應新聞事業而產生、發展
第九章 新聞媒介的性質
1 新聞媒介的共性、特性、個性
2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
3新聞媒體產品的商品性
4 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和特點
第十章 新聞事業的功能與效果
1新聞事業的一般功能
2 新聞媒介的正效應與負效應
3 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
4 新聞媒介的傳播效果
5 我國新聞媒體的作用和任務
第十一章 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制度
1黨性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精髓
2 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一項基本制度
3 堅持黨性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第十二章 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
1輿論監督與輿情引導相輔相成
2 輿論引導
3 輿論監督
4 輿論新格局
第十三章 大眾傳媒與社會
1 大眾傳媒與社會系統
2 大眾傳媒與政治
3 大眾傳媒與經濟
4 大眾傳媒與文化
5 大眾傳媒與國際關系
第十四章 新聞自由和社會控制
1 新聞自由的涵義
2 新聞自由是偉大的口號
3 新聞自由屬于人民
4 新聞法規
第十五章 新聞媒介的運行體系與管理模式
1 世界新聞媒介的三大運行體系
2 國家對媒介的管理
3新聞媒介的內部管理和運行
4 中央廚房的新聞生產模式
第十六章 傳媒業經營
1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原則
2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目標
3 傳媒業經營的基本路徑
4 互聯網宣告精準營銷的來臨
第十七章 新聞媒介的受眾
1 受眾是誰
2 受眾是新聞媒介的參與者
3 受眾的特點
4 受眾的細分
5 新聞媒介的受眾定位
6 受眾的權利
7 受眾和媒體認知
8受眾地位的新變化
第十八章 新聞生產和新聞選擇
1 決定新聞生產的因素
2 新聞生產的場域
3 新聞選擇和新聞選擇的標準
4 新聞選擇的具體運用
第十九章 新聞工作者修養
1 新聞專業理念
2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3中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第二十章 中國的新聞改革
1 40年四次跨越
2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
3 學科建設:從“小新聞”走向“大傳播”
4中國新聞傳媒業的新生態、新業態
第二部分 傳播學理論
(一)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1 、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2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3、精神交往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觀
(二)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1、 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2、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3、 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三)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1、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2、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3、 象征性社會互動
(四)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1、傳播的基本過程
2、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五)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1、人內傳播
2、人際傳播
(六)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1、群體傳播
2、組織傳播
(七)大眾傳播
1、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2、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3、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八)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1、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
2、關于傳播制度的幾種規范理論
(九)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1、作為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傳播媒介
2、作為社會組織的大眾傳媒
(十)大眾傳播的受眾
1、“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2、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3、 “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十一) 傳播效果研究
1、傳播效果研究的領域與課題
2、傳播產果研究的歷史與發展
3、傳播效果的產生過程與制約因素
(十二)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1、 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沉默的螺旋”理論
3、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培養”理論
4、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知溝”理論
(十三)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1、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傳播
2、關于世界信息傳播程序的爭論
3、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課題
(十四)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1、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2、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十五)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1、 傳播學與調查研究
2、抽樣調查法
3、內容分析法
4、控制實驗法
第三部分 中外新聞史
(一)中國新聞事業史
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1 中國新聞傳播活動溯源
2 唐代的新聞傳播與早期的官報
3 宋代官辦的“邸報”和流行于民間的“小報”
4 元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5 明代的新聞傳播事業
6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聞傳播活動
第二章 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1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
2 鴉片戰爭前澳門、廣州的近代報刊
3 鴉片戰爭后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
4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上海報業的崛起
5 在華外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
第三章 國人辦報活動的興起與發展
1國人辦報活動的興起
2 維新運動與國人第一次辦報高潮
3 維新派報刊的業務特點與歷史作用
第四章 清末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 資產階級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報刊活動
2 “新政”與國內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3新聞思想與新聞業務的發展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新聞傳播事業
1 民國初年政黨報紙的繁榮
2 袁世凱統治下的新聞傳播事業
3 北洋軍閥控制下的新聞傳播事業
4 新聞業務的變遷和著名采訪記者的誕生
第六章 五四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
2 新的報刊宣傳陣線的形成
3 中國無產階級新聞傳播事業的誕生
4 新聞工作改革、新聞學研究與新聞教育
第七章 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中國共產黨的報刊
2 國共合作后的新聞傳播事業
3 北洋軍閥統治地區的新聞傳播事業
4 北伐戰爭中的革命報刊
第八章 十年內戰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 國民黨統治區的新聞傳播事業
2 革命根據地的新聞傳播事業
3 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新聞傳播事業
4 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九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聞傳播事業
2 國統區新聞傳播事業與境外抗日宣傳活動
3 淪陷區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 國民黨新聞統制的重建與新聞界的抗爭
2 解放區人民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與新聞工作中兩條戰線的斗爭
3 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劃時代巨變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的創建與初步發展
2 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與新聞業務的探索和改進
3新聞宣傳報道的成就與過失
4 1956年社會主義新聞工作改革
第十二章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 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與調整
2 從反右派斗爭到“大躍進”運動的新聞傳播事業
3.60年代初期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4 主要新聞思想評價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1新聞傳播事業的艱難發展
2 “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傳播事業的主要特點
第十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聞傳播事業
1回歸新聞本位(1978—1992)
2 駛上市場化的快車道(1992—2002)
3 日漸開放的新聞事業(2003—2012)
4 十八大以來的新聞傳播事業(2012年底— )
5 改革開放以來的廣播電視事業
第十五章 網絡媒體的崛起
1 網絡傳媒格局的初步形成(1995—2000)
2 網絡媒體輿論影響力日增(2000—2009)
3 互聯網的微博時代
4 網絡媒體發展納入國家戰略
第十六章 1949年以來臺灣、香港、澳門的新聞傳播事業
1 1949年以來臺灣的新聞傳播事業
2 香港的新聞傳播事業
3 澳門的新聞傳播事業
(二)外國新聞事業史
第一章 新聞傳播業的誕生與發展
第一節 人類早期的新聞傳播活動
一、口頭傳播
二、手寫傳播
三、印刷傳播
第二節 近代新聞傳播業的誕生
一、歐洲國家近代報刊的出現
二、殖民地國家近代報刊的出現
第三節 近代報刊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報刊
二、美國獨立戰爭與報刊
三、法國大革命與報刊
第四節 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一、英國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二、美國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三、法國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第二章 工業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一節 英國獨立報刊的出現和《泰晤士報》
一、獨立報刊的出現
二、《泰晤士報》的創辦
第二節 廉價報紙的興起
一、美國的廉價報紙
二、法國的廉價報紙
三、英國的廉價報紙
第三節 新聞通訊社的誕生
一、四大通訊社的建立
二、其他通訊社的興辦
三、早期的競爭與壟斷
第四節 無產階級報刊的出現
一、早期工人報刊的出現
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無產階級報刊的發展
三、巴黎公社時期的革命報紙
第三章 “一戰”前后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一節 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與報業發展
一、德國統一前的無產階級報刊
二、“鐵血宰相”俾斯麥統治時期的報刊
三、“一戰”期間的報刊
四、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報刊
第二節 美、英、法、日報業壟斷的形成
一、美國報業壟斷的形成
二、英、法報業壟斷的形成
三、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日本報業
第三節 沙皇制度下的俄國報刊
一、資產階級報刊的產生與發展
二、無產階級報刊的產生與發展
第四節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蘇維埃報刊
一、取締資產階級報刊
二、建立社會主義的報業體系
三、“一戰”后蘇聯報刊的宣傳內容
第五節 廣播電視的發端
一、廣播的發明和運用
二、廣播事業的產生
三、電視的發明和運用
四、電視事業的產生
第四章 “二戰”期間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一節 軸心國的新聞管制
一、德國
二、日本
三、意大利
第二節 同盟國的戰時新聞政策
一、英國
二、法國
三、美國
第三節 “二戰”期間的輿論戰
一、軸心國的新聞宣傳
二、反同盟國的新聞宣傳
三、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新聞宣傳
第五章 “冷戰”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一節 蘇聯、東歐國家新聞業的發展
一、蘇聯新聞業的發展
二、東歐國家的新聞業
第二節 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新聞業的發展
一、美國
二、英國
三、法國
四、日本
五、加拿大
六、澳大利亞
第三節 德國、朝鮮的分裂及其新聞業發展
一、兩德新聞業的發展
二、朝韓新聞業的發展
第四節 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新聞業的發展
一、亞洲國家的新聞業
二、非洲國家的新聞業
三、拉丁美洲國家的新聞業
第五節 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聞新秩序”的斗爭
一、世界新聞傳播的不平衡狀態
二、爭取建立新秩序的論爭歷程
三、建立新秩序的構想與論爭的實質
第六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聞傳播事業
節 轉型期俄羅斯、東歐新聞業
一、俄羅斯新聞業
二、東歐國家新聞業
第二節 兩德統一后的新聞業
一、東部媒體的私有化改造
二、合并后的德國媒體
第三節 西方國家新聞業的高度壟斷及其全球擴張
一、美國新一輪的媒體并購大戰
二、西方國家傳媒集團的全球拓展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應對西方媒體的挑戰
一、新加坡媒體應對挑戰
二、東盟其他國家應對挑戰
第五節 多媒體傳播技術的興起
一、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
二、互聯網的作用與意義
三、傳播科技前景瞻望
第七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華文媒體的崛起
第一節 中國媒體的發展
一、中國內地媒體的發展
二、港、澳、臺地區中文媒體的發展
第二節 海外華文媒體的發展
一、海外華文媒體的現狀
二、新世紀海外華文媒體的特征
三、海外華文媒體的發展趨勢
第四部分 網絡傳播概論
(一) 互聯網的演進及對傳媒業的影響
1、計算機網絡:互聯網的技術基礎
2、連接的演進:互聯網發展的內在邏輯
3、自進化:網絡媒體的演變
4、大變局:網絡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變革
5、 重定向:互聯網的未來走向及對傳媒業的影響
(二)網絡的屬性與傳播形態
1、網絡的多重屬性
2 、網絡傳播的基本形態
(三)網絡傳播的具體形式
1、 網站傳播:大眾傳播的延續
2、論壇:“古老”、封閉的社會化媒體
3、即時通信:基于關系網絡的點對點傳播
4、博客:以個體為中心的社會化舞臺
5、 維基:協作式知識生產系統
6、SNS:小世界的映射
7、微博:大眾傳播的社交化
8、 微信:三個層級傳播的貫通
9、APP傳播:垂直內容的移動化包裝
10、 移動視頻直播:在場、表演與陪伴
(四)網絡媒體與新聞傳播
1、網絡時代新聞生態的變化
2、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歷程
3、國外網絡媒體的發展模式
4、網絡新聞傳播中的典型陷阱與困境
5、網絡新聞傳播中的專業主義與把關人
(五) 網絡中的用戶
1、用戶在網絡中的生存特點
2、網絡用戶的需求
3、 作為信息消費者的網絡用戶
4、 作為新聞生產者的網絡用戶
5、用戶的群體互動及其影響
(六) 網絡信息的整合形式
1、各種信息形式在網絡環境下的主要應用特點
2、網絡信息的層次化組織
3、 網絡信息的結構化整合
4、網絡信息的多媒體融合
5、 HTML5頁面:移動終端的新整合形式
(七)網絡環境下的數據新聞與可視化傳播
1、幾個相關聯的概念
2、 數據新聞及可視化中的數據收集與處理
3、信息圖表的應用方向及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4、 信息圖表的制作要點
(八) 社會化媒體應用策略
1、社會化媒體應用的基本思維
2、 社會化媒體傳播的一般策略
3、專業媒體的社會化媒體應用
4、政府機構的社會化媒體應用
5、企業的社會化媒體應用
(九)網絡傳播的效果
1、 網絡傳播效果的含義
2、網絡傳播與“議程設置”
3、 網絡傳播與“沉默的螺旋”
(十)網絡傳播與社會發展的互動
1、網絡與輿情、輿論
2、 網絡文化及其影響
3、網絡技術與“數字鴻溝”
4、網絡時代的媒介素養
近兩年內新聞傳播類新聞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大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