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原理》考試大綱
一、考試大綱的性質
《土壤侵蝕原理》考試大綱是根據水土保持與荒漠化專業《土壤侵蝕原理》、《水土保持學》兩門專業課制定的。主要測試考生土壤侵蝕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水土資源管理及土壤侵蝕監測、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決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中具體問題的綜合能力。為便于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了解考試要求,特制定本考試大綱。
本考試大綱參照大學本科《土壤侵蝕原理》、《水土保持學》教學大綱和碩士研究生工作要求編制而成,主要適用于報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土壤侵蝕概論
了解土壤侵蝕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土壤侵蝕學科的形式與發展過程,我國土壤侵蝕的概況,本學科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
掌握基本知識點: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的概念。土壤侵蝕發生的內、外營力,土壤侵蝕的基本形式,土壤侵蝕的地帶性規律,土壤侵蝕強度及分級。
重點與難點:土壤侵蝕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水力侵蝕
掌握基本知識點:水流的特征、速度、作用。雨滴的特征、濺蝕過程、影響因素。面蝕的作用動力、過程及分類。侵蝕的形成、發育特征、分類;溝谷洪流與泥沙輸移。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預測模型;水力侵蝕防治原則及措施布設。
重點與難點:濺蝕、面蝕、溝蝕的過程。
第三章 重力侵蝕
掌握基本知識點:邊坡破壞的應力分析、變形破壞、發展演化。蠕動、崩塌、撒落、滑坡的特征及過程。重力侵蝕預測評判及防治措施;黃土高原重力侵蝕分區。
重點與難點:重力侵蝕的特征及過程;邊坡破壞的應力分析。
第四章 風力侵蝕
掌握基本知識點:風及風沙流特征;風蝕及沙漠化;風蝕防治及預報。
重點與難點:風及風沙流特征。
第五章 混合侵蝕
掌握基本知識點:泥石流的形成發生特點及分布、分類。泥石流的動力特征、組成與輸移;泥石流預測預報及防治。
重點與難點:泥石流的形成、發生及分布、分類;泥石流的動力特征。
第六章 其它侵蝕
掌握基本知識點:冰川、凍融作用、危害及防治。溶蝕作用,石灰巖及黃土區溶蝕,溶蝕防治。
重點與難點:溶蝕作用(石漠化地區);凍融作用(青藏高原)。
第七章 土壤侵蝕類型分區
掌握基本知識點:區劃的目的、任務、原則;分區的依據、指標和命名。我國土壤侵蝕類型區的劃分;以水力、風力、凍融為主的類型區的特征。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分區。
重點與難點:土壤侵蝕類型區的劃分及各區特征。
第八章 土壤侵蝕調查與評價
掌握基本知識點:土壤侵蝕調查的目的、手段、步驟。水力、風力、重力、混合、凍融、化學侵蝕調查。土壤侵蝕的綜合分析、評價(調查報告、圖面資料等);GIS制圖。
第九章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措施
掌握基本知識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農業措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了解三種措施的綜合應用實例。
第十章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監測與效益分析
掌握基本知識點:土壤侵蝕監測與模擬、“3S”技術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中的應用、水土保持生態效益分析與計算、水土保持經濟效益分析與計算、水土保持社會效益分析與計算。
三、考試要求
應全面掌握兩門專業課有關部分的基本概念、主要觀點和基本原理,并能應用有關知識分析實際問題。
四、試卷結構
1.名詞解釋(占20%)
2.問答題(占80%)
五、考試方式及時間
筆試,180分鐘
六、主要參考書
1、《土壤侵蝕原理》(第2版),張洪江,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2、《水土保持學》(第2版),王禮先、朱金兆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