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考研/碩士研究生專業介紹
081401巖土工程
巖土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主要培養有關巖土工程設計理論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立足于解決巖土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下設研究方向為地基處理及基礎工程、基坑與邊坡工程,環境巖土工程及巖土工程測試,隧道與地下工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巖土材料的工程性質;巖土工程中的數值分析;巖土工程與環境;地下空間的利用與開發;邊坡與支擋工程穩定性研究;土動力學與巖土地震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公路、鐵路路基工程;巖石微觀力學;凍土的工程力學性質及動力特性。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團隊年齡結構合理,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導師4人,博士后2人。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廳局級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EI檢索30余篇。本學科依托河北省土木工程診斷、改造與抗災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土木工程學科的優勢,實驗設備及計算資源充沛,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本學科的科研方向注重前瞻性和應用性,以建筑行業的實際需求為引導,與企業聯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近5年,獲得國家專利20余項,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到工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081402結構工程
結構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是我校傳統學科,是河北省重點學科。主要針對工程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應用研究。下設研究方向有新型建筑結構體系與新型結構材料,鋼結構、新型組合結構及混合結構,裝配式建筑技術,工程結構檢測、鑒定、加固及改造,綠色建材與建筑節能。主要研究內容有新型結構體系包括鋼(輕鋼)體系、鋼-混凝土混合體系、鋼-木結構體系等;新型結構材料包括利用植物纖維、尾礦、建筑垃圾等工農業廢棄物,制備新型綠色復合輕集料混凝土和建筑制品,研制新型植物纖維建筑體系及應用成套技術等;裝配式建筑技術包括新型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結構連接技術、裝配式建筑制品及部品等。建筑結構健康監測、損傷檢測技術、抗震性能及安全性評定、加固修復關鍵技術;既有建筑綜合改造技術包括加層加固、節能改造等;古建筑加固、修復、保護技術;還有綠色施工技術、新型模架體系、BIM技術等。
該學科擁有河北省高校綠色建材與建筑改造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河北省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中心,河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結構實驗中心)等科技平臺。擁有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河北建工集團、河北建設集團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團隊結構優良。學科團隊擁有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河北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張家口市拔尖人才等。擁有全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全國注冊一級建造師、全國注冊造價工程師多人。
近5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9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1項,張家口市、河北省住建廳科技進步獎8項;獲得國家專利85項;省級工程建設工法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或專有技術。
081403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是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重點學科,主要培養市政工程理論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面向全國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城市建設的需要,具有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學科特點。研究方向:①城鎮水質工程技術研究,②給水排水系統優化研究,③水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市政污廢水處理及資源化的新理論與新技術;廢水處理領域的新型高效低耗廢水處理技術與工藝研究開發;新型廢水資源化技術及其處理工藝研究;生活飲用水處理及水質安全的理論與技術研究;水處理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研究開發;基于智慧水務理論的水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給排水工程系統性能的優化;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化,過程控制的優化,工程管理方面的優化等。
該學科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學科背景涵蓋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化學等多個學科,力量雄厚,行業學術地位高的師資團隊。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該學科擁有先進的教學與科研資源。擁有1個水質技術研究所。
近5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進步獎11項;獲得國家專利6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081404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已有60余年的發展歷史,是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旨在解決供熱系統和建筑節能領域的實際問題。主要培養滿足該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下設研究方向為供熱系統運行優化,室內人工環境研究,冷能源應用技術研究。
該學科學術團隊科研水平高,工程實踐能力強。近年來,與北京建筑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河北工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完成市廳級以上項目20項;發表論文57篇,獲得市廳級以上獎勵3項。
本學科方向研究成果“鍋爐供暖綜合節能技術”在北京軍區全面推廣,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供熱系統優化規劃及實施策略”應用于張家口市區、宣化區供熱工程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出的一級控制器結合二級控制器的控制調節方法,保證了供熱系統的安全與節能運行。學校投入300多萬元用于購置先進的科研教學設備,同時利用橫向課題,實現了獨特的供熱網絡實際運行科學研究平臺,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科研平臺保障。
081405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結構抗震、結構安全性評估與結構優化、結構鑒定與加固設計、工程結構振動與控制、綠色建筑材料。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機理和抗震、減震基本理論,結合結構振動控制,提出新型抗震結構體系和構件,建立依據性能設計的結構抗震、減震設計理論和方法,提高結構抗震性能以減少地震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該學科科學研究瞄準前沿,在考慮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結構抗震與控制技術方面,突破傳統抗震方式,引入自控、機械、電子等領域的相關技術及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方法,使智能控制、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與傳統的工程結構相結合,形成新的隔震和減震方向,為高層結構抗震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本學科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擁有擬靜力/擬動力結構試驗數字液壓加載系統、液壓伺服加載系統等多套先進科研設備,能夠滿足研究生培養的科研需要。
該學科科研成果水平較高。“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對結構控制的影響”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考慮結構-地下室-樁-土相互作用的結構智能控制研究”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新型阻尼器與建筑結構智能控制研究”、“復雜場地條件下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研究”和“拓撲優化設計在預應力鋼結構中的應用研究”等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公開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國際會議及核心期刊發表30多篇,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0多篇,獲得國家專利20余項。
081406橋梁與隧道工程
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是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多年來致力于培養道橋結構健康監測與維修加固、隧道工程防災抗災、隧道與路基工程動力學及路面材料等技術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下設研究方向為橋梁與隧道工程設計理論與施工新技術,橋梁與隧道工程動力響應及抗震加固技術,橋梁隧道與路基動力學,交通工程耐久性及防災抗災新技術。
該學科學術團隊年齡結構合理,科研能力突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4人,現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科技廳指令性課題、教育廳重點課題等縱向項目10余項,主持承擔橫向課題20余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特等獎1項。發表論文86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8篇,獲國家專利20余項。
該學科充分發揮土木工程學科的優勢,依托河北省土木工程診斷、改造與抗災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高校道橋結構健康監測與維修加固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土木工程結構實驗中心,與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道橋研究與技術開發基地。
該學科科研方向注重前瞻性和應用性,以建筑業的實際需求為引導,與企業聯合申報科研項目、聯合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近年來,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1)地標性青海魚卡(紅柳)至一里坪鐵路段風沙防護研究;(2)高鐵隧道下穿既有干線重載鐵路隧道施工分析保護措施研究;(3)城市橋梁安全性評定和快速保障及修復技術研究。上述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到重大工程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現本學科結合區域特點及未來專業發展趨勢,對原有研究方向作了進一步的凝練,擬在以下方向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1)寒冷地區道路橋梁材料與養護技術;(2)寒冷地區道路交通的風沙及風積雪災害防治技術;(3)隧道施工及服役期監測及安全評價技術;(4)橋梁、隧道與路基動力學領域。
081302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隸屬于建筑學一級學科,是我校傳統優勢學科,河北省重點學科。本學科下設居住環境與建筑設計研究、城市與建筑色彩設計研究、公共建筑設計研究、城市空間設計研究、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設計研究等5個研究方向。
該學科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學科背景涵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力量雄厚,行業學術地位高的師資團隊。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1人,其中十余位為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規劃師、注冊咨詢師、注冊建造師等雙師型人才。另有外聘導師6人,企業導師7人,均為省內外行業領軍人才。該學科擁有先進的教學與科研資源。擁有1個校辦建筑設計研究院、1個寒冷地區建筑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包括建筑物理、建筑模型、造型藝術、材料與構造展示、空間信息技術與數字化設計等5個實驗室),建筑設計、城鄉規劃、建筑技術、藝術設計等4個研究所,2個省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
近五年,承擔縱向課題97項,承擔橫向課題79項;出版學術著作和專業教材10部;發表重要學術論文145篇,科研獲獎(專利)及指導學生設計獲獎28項。
081304建筑技術科學
建筑技術科學專業屬建筑學一級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寒地氣候條件下的城鄉規劃及建筑設計,通過綠色建筑技術措施,解決建筑表皮所用材料及工程構造做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貫徹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安全的建筑技術設計理念,為綠色建筑設計提供技術保障。
該學科緊密結合寒地建筑的綠色設計技術需求,取得了10余項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提出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雨水回收技術設計”,“寒冷地區新農村生態型住宅節能關鍵技術集成”、“寒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墻體節能改造技術”,在“新農村建設”等重大民心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該學科在多年研究實踐中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多學科融合創新的研究隊伍。近5年主持和參加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住建廳項目10余項,主持工程設計項目近百項。
設有寒地建筑技術研究所、建筑物理實驗室、建筑技術實驗室。擁有建筑節能綜合測試系統、建筑隔聲測試系統、基于物聯網的能效測控管理系統、現場圍護結構熱工測試系統、建筑熱工缺陷檢測系統等國內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為開展多方面學術研究與工程實踐提供了先進而可靠的科研平臺。
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是綜合運用數學、物理、電子學等學科的理論與研究成果培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理論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立足于解決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方向有: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物聯網技術與智慧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數據處理、數據恢復等。
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團隊年齡結構合理,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計算機應用技術是省級重點發展學科,本學科充分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優勢,實驗設備資源充沛,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科研方向注重前瞻性和應用性,以計算機應用的實際需求為引導,與企業聯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近3年研究成果獲獎12項,SCI、EI期刊、核心期刊120篇。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33項。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到實際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085213建筑與土木工程
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面向建筑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善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創新意識,能夠勝任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任職崗位要求,具備國家注冊執業資格相關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主要領域范圍有: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建筑智能化、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
135108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是融合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經濟管理等為一體的新興學科,我校在培養定位上將藝術與建筑相融合,與各相關專業互為依托,下設了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景觀環境藝術設計、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和建筑色彩及建筑裝飾藝術等4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目前,該學科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有各類執業資格的教師20多人。近5年來,完成了實際工程設計項目100余項,獲各類獎勵20余項,服務社會能力強,為地方和區域城鄉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該科研平臺先進,基礎條件優越,擁有1個校辦建筑設計研究院、1個寒冷地區建筑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包括建筑物理、建筑模型、造型藝術、材料與構造展示、空間信息技術與數字化設計等5個實驗室),建筑設計、城鄉規劃、建筑技術、藝術設計等4個研究所,2個省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21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充分保障了科研和實踐教學的實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