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科技強國夢 勇擔時代新使命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今年新入學的538名博士研究生、2808名碩士研究生,以及來自18個國家的79名留學生,表示最誠摯的祝賀,歡迎你們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現遠大目標和人生夢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個有歷史、有特色、有故事的大學。84年來,一代代師生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堅守“誠樸勇毅”的校訓,在中華農耕文明發源地“育農人、興農學、行農事”,孕育誕生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為國家乃至全球糧食安全、消除饑餓和貧困,以及保障生態安全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從1941年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是當時我國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十所公立院校之一,已有77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學校又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近年來,學校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狠抓教育內涵質量,研究生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學校主持承擔的每一項研究課題,產出的每一項成果,幾乎都有研究生參與,都浸透著研究生的汗水和心血。研究生不僅是學?茖W研究的生力軍,而且已經成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力量。
同學們是我擔任校長后,學校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今天,可以說是同學們入學的第一課,我借此機會提四點希望:
第一,要胸懷科技強國夢,做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40年的發展歷史,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v向比較,成績非常巨大,但是橫向比較,我們仍然與世界發達國家有著較大的差距。大家都知道,中興事件、中美貿易摩擦所暴露出來的“卡脖子”問題,充分說明我們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窘境依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最近看到一份科技部公布的咨詢報告,在農業科技領域,我國僅有19%處于國際領先、17%處于并行,仍有64%處于跟跑。我理解,跟跑就是落后,就會受制于人。換句話講,我們在農業科技領域有近乎三分之二的領域與世界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同學們,縮小差距,實現并行直至領跑,科技創新是關鍵。你們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希望你們胸懷科技強國的夢想,堅定理想和信念,將自己人生歷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同步而行,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做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第二,要強化科研素養,不斷夯實學術基礎。
良好的科研素養是奠定學術基礎的關鍵,也是孕育學術創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強化科研素養,首先,要有批判和質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在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方面實現突破。要實現突破,就得敢探未明之理,敢入無人之區,在批判和質疑中探索新領域、破解新問題。其次,要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一個合格的學士,需要具備自學能力;一個合格的碩士,需要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一個合格的博士,應具有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再次,要有興趣?追蜃又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搞研究、做學問,不僅要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喜歡做,并以此為樂,要在快樂中去探索。最后,要掌握學術動態。要認真研究掌握自己所從事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態勢,了解世界前沿進展。同學們,良好的科研素養需要在實踐中鍛煉提升。希望你們注重實踐,不斷求索,努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科學精神,形成批判與質疑的研學習慣,進一步夯實學術基礎,這是你們求學和從事研究探索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團結協作,培養合作精神。
我們不難發現,重大科研成果、重要科學突破,大多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單一的學科所能支撐的,而是多學科交叉、多團隊協作攻關的結果。最近,《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農業用水效率的文章,看起來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命題,但是,這篇文章卻是由北京大學一位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組織多團隊、多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還有一篇《Science》發表的文章與我校密切相關。該文章發布了世界首個六倍體小麥(普通小麥)基因組圖譜,被譽為征服了遺傳學上的“珠穆朗瑪峰”。這一成果由世界上20多個國家、70多家機構、200多位科學家協同完成。其中,我校宋衛寧教授率領的團隊,是中國地區唯一的參與團隊。還有很多這樣的科學研究事例,無不體現著:沒有團隊協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就很難做大學問,干成大事業的道理。去年以來,我一直在反復思考一個概念:未來農業。在今年三月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座談發言中,我也提出了發展“未來農業”的建議。那么,什么是未來農業?我認為有三個特點:一是未來農業不僅是第一產業,更是一二三產的融合。二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是多元的,具有多種類型和形態。三是從事未來農業的人員或團隊要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是掌握多種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或團隊。如何發展未來農業,我理解,就是要破解產業融合、多元形態的問題,就需要集聚各類人員協同推進。在此,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研究學習中,一定要積極培養良好的合作的精神,錘煉團結協作的能力,這是成就大事業的關鍵。
第四,要有國際視野,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球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茖W研究更要有知己知彼的理念,這個彼就是全球、就是國際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茖W研究工作亦是如此。譬如,研究水科學,必然會涉及到全球水科學的研究問題,就必須致力于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水資源困境。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有國際視野,要在世界科技大格局中系統謀劃研究方向、整體思考選擇課題,切忌閉關自守。要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掌握世界科技新形勢、新動態,知己知彼,努力成就大學問,實現大作為,不斷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同學們,我堅信你們都有美好的理想、遠大的抱負,更有將理想和抱負變成現實的路徑。期望同學們能緊緊抓住研究生階段的大好時光,開展真研究、解決真問題,為自己的明天,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