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完形往往令人頭大,得分本來就不容易,得高分便相當于“做白日夢”了。那么就輕易地放棄了?當然不能!棄之不顧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只要掌握了解完型的方法技巧,其實也沒有多難。下面是幫幫為你們整理的解決完型的8個小技巧,以及必須謹記的3個法門。一起看看吧,高分就在眼前。
一、細節決定成敗
1、常作為正確選項出現的詞匯:however、although、yet、because、but、by、capacity、however、of、moreover、offer、onlyif、that、which、against、any、apparent、asif、available、frequently、message、nevertheless、nor、publication、suchas、something、upon等;
常作為錯誤選項出現的詞匯:about、since、at、ifonly、if、nowthat、restrict、provided、similar、since、stimulate、unless、what、incase等。
2、同現和復現是詞匯的銜接手段。
完形填空所給出的文章往往有明確的主線,作者會使用一些關鍵詞圍繞主線貫穿全文。這些關鍵詞可能會原封不動地重復出現,也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出現(例如同義詞、近義詞、上義詞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關鍵詞和文章的導向來解答一下題目,例如,如果判斷出一個空格是上下文關鍵詞的復現,那么我們只要從選項中選出與關鍵詞意義相同的表達即可。3、"態度一致"。
考研完型填空文章通常"完美",通篇作者態度一致,從一個高度去指導整個行文。有些題目沒有具體線索可以找到時,可以從作者態度去判斷答案。
4、選項里面有任何修辭意義的詞匯,基本上是正確答案。我們用角色互換的感覺去體會出題人的用意,就不難理解,即可確認答案也可做驗證。同時,考生們也可積極尋找和思考其他沒有出題處的類似情況。
5、如出現陌生的選項詞匯,這里注意,兩個原則,選擇相對簡單的詞匯,不要選擇偏的怪的詞匯。
6、選項特點。絕對同義選項兩個都錯:11%的分數,也就是1.1分;相對同義選項,也就是約等于選項,這就是出題點或是題眼,細微的差別就是考試的考點;二選一,其中一個必須對:18%的分數,也就是1.8分。大家還是要認真的思考。而所謂的"反義選項",理論上應該是二選一,但是實際有反例,請大家注意。當四個選項都有一個共同意義時,該意義往往不能入選,要看選項的特殊含義。
7、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詞都填出來了,只有一、兩個難詞絞盡腦汁仍不得要領,如果考試時間允許,不要輕易放棄,要窮追不舍,先從語法角度考慮,再從邏輯角度考慮是否有隱含意思、作者的情感以及背景文化和習俗等。有時句子好像什么也不缺,讀上去很完整,就必須考慮,很可能缺的就是連詞and,副詞then、always、sometimes等,如果還未填出,應反復默念幾遍,有些詞就會悄然而至,在你的記憶中浮現出來。
8、如果同學在考場上最后做完型時實在沒有時間了,可以快速瀏覽文章,把自己能快速判斷答案的題目做出來,然后剩下的其他題目蒙同一個選項(要蒙已經做出的確定對的答案中沒有或很少的選項)。A作為正確選項的個數最多,沒有連續三個答案都一樣的情況。
二、敲黑板,可以顧全大局的解題法門
1、捋清思路和文章結構
大家做題的時候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就是跳過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步驟,而是拿到題之后上來就做題。這樣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范圍內畫地為牢,當然這樣做出來的答案正確率一定不會高了。小伙伴們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快速瀏覽一遍文章,至少要知道文章到底講了什么,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是真實報道還是故事,是正在發生的還是已經發生的。這些信息對于我們之后的做題有很大用處,很多童靴做題時會栽在時態語態這些最簡單的點上,而這都是因為沒有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所造成的。
2、注意多義詞匯和固定搭配的積累
大家在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固定搭配的用法和積累。這個過程應該是長期的,沒有捷徑可取的。在平時的真題訓練中,要注意固定搭配和高頻詞匯的收集和整理,而這些在應用中積累下來的瑣碎知識點,我們才能記得更牢,同時,在平時的訓練中肯定也會頻繁地運用這些知識點,在運用中學習才會記得更牢。大家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把高頻的詞匯和固定搭配整理到一起,然后統一復習,再在具體做題的過程中檢驗復習的效果。
3、提升做題速度
在考場上,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在考場上考試時間不夠用,你掌握再多的答題技巧,你復習得再扎實都是白搭。所以不光是對專業的訓練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我們一樣要去對付時間不夠用這個人世紀難題。大家在復習的時候要盡量訓練自己做題的速度,同時還得保證題目的正確率。提高了速度,節省下來的多余的時間我們需要分攤給最耗時耗力的閱讀題型。所以說這也是一項艱苦的任務,童靴們可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