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當晚,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生們舉辦了一場《非誠勿擾》。11月1日被網友定義為一年一度的小光棍節。作為11月11日光棍節的“暖場節日”,各種以“脫光”為主題的相親活動逐漸進入高潮。10月30日當晚,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生們更是舉辦了一場海大版《非誠勿擾》,但成果寥寥。記者調查發現,很多高學歷青年面臨“戀愛難”,雖然在網上能夠侃侃而談,精通各類“戀愛秘籍”,但在現實中卻有著或輕或重的交流“障礙”。
現場
臺上不敢直視“心上人”
10月30日晚上7時,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可容納500多人的禮堂座無虛席,他們全都是海洋大學的研究生,而臺上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研究生自己組織的海大版《非誠勿擾》。
1988年出生的小王是第二位出場的男嘉賓,他是一名研一學生。上臺后他選了9號女嘉賓做心動女生,但整個過程中他都不敢直視9號女嘉賓一眼。事后,小王告訴記者:“我其實一直在用余光看她,她那么漂亮,我瞬間就失去了很多自信。”
在與小王短暫的交流中,記者感覺到他和同性交流時健談開朗,但一提起女朋友的話題,就顯得緊張。記者了解到,小王學的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基本上每天呆在課堂上和實驗室的時間會占到70%,而實驗室里大都是男生,與女生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
當眾翻臉遭全場“滅燈”
男嘉賓小劉同樣是個地地道道的“理工男”,在現場相親中也是以慘敗告終。他一上場就滿懷深情地吟唱了一首自創的詞,文學院6號女嘉賓小何被其才華吸引,表達了好感。但小劉為了表現自己的魅力,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與另外一位女性朋友的往事。
隨后,女嘉賓親友團中一名同學開玩笑地說:“您那首詞好像有一點不押韻。”這句話激怒了男嘉賓,他當場翻了臉。結果支持率瞬間降到了冰點。
信工學院的研究生李傳越是組織本次活動的成員,他向記者介紹:“這是中國海洋大學舉辦的第二屆非誠勿擾了,成功幾率令人擔憂。”記者了解到,一共5位男嘉賓最后只有一位“牽手成功”。
調查
自創《戀愛秘籍》,卻只敢網戀
無論是“小光棍節”還是“光棍節”,總有一些男男女女會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動起表白的心思 。近日,微博上一則《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機械工程系愛情表白條例》被傳得沸沸揚揚,不僅風趣幽默而且還很務實。但是這種瀟灑和豁達很多時候只是出現在網絡上。海大電子信息工程的研究生宋學斌告訴記者:“現階段與我們感情最好的是計算機。”1987年出生的他已經“網戀”過四五個女朋友。
宋學斌說:“上網聊天時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怎樣巧妙地交流,但實際生活中一見面說話,就說不出來了。”借助豐富的“網戀”經驗,宋學斌還親自編寫了一部《戀愛秘籍》,但僅有“網戀”部分得到了實踐的檢驗。
隨后,記者注冊了幾家婚戀網站,發現婚戀網站上,網友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熱絡。記者找到了網站上一名已經有過13次相親經歷,家住青島市市南區的碩士研究生宋女士。她告訴記者,隨著相親次數的增多,雖然自己在網站上比較活躍,但是已經變得越來越害怕走進現實。
島城婚戀專家于女士目前就職于島城一家有超過12萬注冊會員的婚戀網站。于女士表示:“根據我們的調查,網上聊天很有心得的人現實中聊天水平通常都很差。”于女士還向記者透露,每天至少有超過10萬人在通過網絡征友,但第一次見面后繼續發展的幾率低于10%。
專家解讀
沉溺“網戀”易造成惡性循環
記者采訪了島城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黃強,黃強表示網絡、手機等虛擬環境中的戀愛跟現實中面對面的交流有質的區別,因為它只是通過文字或聲音來交流,沒有目光對視和真情流露,因此,沖破網絡走入現實之后往往會感到恐懼。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樣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越沉溺于網絡相親,就越是不想接觸外面的環境,見面時就越緊張。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