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考研復習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長春市各高校的校園里再次上演一座難求的一幕。為了占座,大學生們絞盡腦汁,各出奇招,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如今,大學占座風愈演愈烈,除了自習室,圖書館和食堂也刮起了占座風。
無處不占座>>
校園內刮起占座風
“考研占座何時了,傷亡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沖突,故桌不堪回首被搶走。紙條墨跡應猶在,只是主人改。問君能有幾多仇,恰似一江血水向東流。”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首“占座詞”,生動貼切地反映了各大高校里的占座熱潮。
隨著考研季的到來,長春市各高校校園里的占座風愈演愈烈,甚至將占座的風潮從自習室吹到了圖書館和食堂。“現在干啥都得占座,上課得占座,上自習得占座,上圖書館得占座,就連吃飯都得先占座。”張同學是吉林大學外語學院大三的學生,雖對占座行為深惡痛絕,可由于校園里到處都一座難求,無奈之下,他也不得不隨波逐流,被動地加入到占座大軍的行列。
食堂、自習室一座難求
昨日上午,在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和長春大學的自習室、食堂和圖書館,記者看到,盡管很多座位空著,但使用權卻已被“主人”霸占。“明知道現在沒人坐,可人家的東西放在這里,你就不好意思往這坐了。再說,你正學到興起時,占座的人回來了,你就得馬上換地方走人,更鬧心。”在長春大學讀大三的蘇同學說起這事就很郁悶。
“不先占好座位,打好飯了就沒地兒吃。”在長春理工大學的食堂里,王同學眼疾手快地瞅準了一張剛空下來的餐桌,迅速地把書包放在了餐桌的座位上,然后跑到窗口排隊打飯。而旁邊幾個端著餐盤的同學卻只能在過道里焦急地尋找著無主的空位。
“食堂占座早就盛行了,因占座產生摩擦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蔡同學是一間學校餐廳的巡視員,蔡同學表示,剛開始遇到同學占座,他也會上前勸阻,但后來發現大家都占座,他也就放棄勸阻了,“只要沒摩擦,我一般也就不管了。”蔡同學說。
占座有奇招>>
花樣百出 只為有地兒可坐
根據同學們的描述,記者把占座的方式進行了簡單歸類,大概可分為以下幾種。
1.紙條留言式:在各大高校的自習室,寫著“此座有人,勿占!”“此桌已名花有主,大人莫再動心!”等各種占座標語的紙條隨處可見。其中也不乏“勿重占!重占必血拼!!”這樣的不文明話語。
2.物品當家式:記者在中午11點多走進了吉林大學南校區的一間自習室,這個時間還在學習的同學寥寥無幾,可幾乎每張桌子上都擺放著書本、小墊等物品,可以說是琳瑯滿目。“這算什么,期末的時候更狠,桌下放著暖壺、被子,桌洞里塞著枕頭、熱寶等等,恨不能把寢室都搬到這里。”傅同學無奈地說;“你要是走的時候把東西帶走,回來后保準找不到學習的地兒。”
3.絕世武功式:“占到一個好座,不僅要靠運氣,更要靠實力。尤其是在上大課的時候,要想搶到前排的座位,那叫一個難上加難啊。”長春理工的毛同學笑著說:“我們上大課的時候,臨班有一個哥們,人家那功夫才叫一絕,每次他都抱著高高一摞書,在階梯教室第一排的課桌一側把它們放下,然后輕輕一推,那些書就緩緩占據了整條桌子,誰也別想坐!”毛同學說起這些真是一臉的羨慕嫉妒恨啊。
4.集體配合式:如果你沒有上面那位哥們的“絕技”,搶座位時就要借助集體的力量了。“我們寢室的老大人特好,每次起大早去自習,帶著我們5個人的桌布,往前后這么一鋪,我們就不用著急忙慌地趕過去了。”長春大學的黃同學自豪地說。
占座有困擾>>
占座不坐 導致惡性循環
吉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社會學博士劉威認為,大學占座現象由來已久且較為普遍,占座在學生中已形成一種習慣,很多學生占了座卻不用,而且都愿意一個人占一張雙人座位,這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正在備考的吉林大學小祁告訴記者,“很多人占了座位后并不是每天都來用,我覺得有些學生缺乏自律,也是形成占座矛盾的重要原因。”小祁說,正是由于不少學生抱著“我不占別人就占了”的心理,才導致爭相占座的惡性循環。
學?梢M反占座系統
劉威博士認為,學校應該對學生加強教育和引導,提高管理效率,真正讓廣大師生受益。現在很多高校引進了類似于銀行的自助派號機反占座系統,學生持校園卡在觸摸屏一體機上刷卡選座,在預約的時間內進館自習。如需暫時離開,則需要在選座機上刷卡選擇“暫離”;如果進入“暫離”狀態后超過30分鐘,該座位將重新進入待選狀態。還有高校每天將空教室信息發布在校內的電子顯示屏上供學生選擇,這些都對解決占座問題起到了一定作用。劉威老師同時認為,學生對公共空間的認識也有待強化,不能為了追求個體利益而影響到別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