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四本科生成功破解了國際數論學界的一個猜想,學術論文發表在國際最權威的數論期刊上,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實現了第一步“數學夢想”,卻錯過了國內研究生考試報名,想繼續研究數學的他如今面臨著無學可上的尷尬。
他將眼光瞄準了數論
1990年出生的王驍威,是韶關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四學生,他說自己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初中時自學了高中數學課程,高中時自學了大學課程,本科時就開始研讀國外原版數學理論,準備著手破解數學猜想,他將目光瞄向了數論。
“數論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理論,是數學中的數學。”王曉威說,大三上半學期開始,他開始研讀加拿大數學家RichardK·Guy的著作《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這本書列出了許多數論界中尚未解決的猜想,王驍威將“僅用1表示數中素數猜想”確定為自己的攻堅目標。
發現反例推翻了猜想
僅用1表示數即只用1通過加法和乘法以及括號來表示自然數,對于給定的自然數n,用1來表示時,1的最少個數記為f(n)。RichardK·Guy提出數學猜想:對于給定的素數p,f(p)=f(p-1)+1是否成立,這個猜想自提出后一直未能獲得解答。
經過四個月的鉆研,王驍威運用集合論的運算、分析、優化,成功發現這個猜想的反例p=353942783。發現反例之后,王驍威陷入興奮,把整理成的報告寄給國內幾家雜志社,結果卻令他失望,幾家雜志社對他的論文均不感興趣。
“我也懷疑過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但對數學的強烈興趣讓我堅持下來。”王驍威說自己將論文譯成英文,投往全球最權威的數論雜志———美國艾斯維爾出版社的《數論雜志》(SCI),國外專家的青睞終于讓他收獲成功的喜悅,論文發表在雜志第133期上。數學大師丘成桐也通過郵件與王驍威交流,并對他表示肯定。
“問題的難點在于數據量太大,無法直接編程計算”,韶關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簡國明說,王驍威給出的優化計算方法和討論關于證書復雜性的若干性質,如連續幾項函數值的關系和遞推關系等,否定了整數復雜性和數論之間的必然聯系。
愿意一輩子鉆研數學
簡國明說,盡管王驍威所破解的數學難題與“孿生素數”猜想、“梅森素數”猜想、“奇完全數”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較為簡單,與困擾國際數學界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更不可同日而語,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運用較為基礎的數學理論破解數學難題,仍然難能可貴。簡國明希望王驍威能繼續深造,在數學領域取得建樹。
“我原本以為可以通過破解難題獲得保研資格,可是韶關學院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沒有保研資格”。王驍威說,自己也想繼續讀書,卻不得不面對無學可上的尷尬,已經大四的他錯過了研究生網上報名機會,保研無望,只能另尋他路。
“我們也在向其他同行推薦,希望有一個學校接受他,不要浪費了這個好苗子”,韶關學院黨委書記曾崢也是數學專業出身,他告訴記者,若實在找不到好的出路,韶關學院將考慮給王驍威提供一個相對清閑的后勤崗位,比如在辦公室端茶送水,讓他有充裕時間繼續數學研究之路。
王驍威說,最理想的情況是有一所好的大學可以給他提供機會,如果沒有也沒關系,他會先找份工作,白天工作晚上讀書,繼續他的數學研究。“如果能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我愿意一輩子來鉆研數學。”他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