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病理生理學(二)考試大綱
一、考試內容范圍
1.緒論 掌握:病理生理學的任務、內容及特點;病理生理學的學科性質及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學發展簡史。
2.疾病概論 掌握:健康、亞健康與疾病的概念;病因及條件(誘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和基本機制;死亡、腦死亡的概念;因果交替規律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損傷與抗損傷過程的相互關系及對疾病發展的影響。了解:致病因素的分類;判斷死亡的標準,植物狀態與腦死亡的區別。
3.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掌握:水、鈉代謝紊亂的概念、原因、機制及對機體的影響;正常人體水、鈉、鉀等電解質的含量、分布、代謝與調節;脫水的概念、分類;不同類型脫水的主要原因、病理生理學變化特點及對機體的影響;水腫的概念、分類及發病機制;高鉀血癥和低鉀血癥的概念及對機體的影響。了解:水、鈉和鉀代謝紊亂防治的病理生理原則。
4.酸堿平衡和酸堿平衡紊亂 掌握:酸堿平衡紊亂的概念及pH、PaCO2、AB、SB、BB、BE 及 AG的意義及正常值;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的概念、原因、發生機制及對機體的影響;反映酸堿平衡紊亂的指標及其意義;四種單純性酸堿中毒的調節機制與代償機制。了解: 單純性酸堿平衡紊亂的處理原則。
5.缺氧 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標;缺氧的分型、發生原因、發病機制和血氧指標的變化特點;缺氧時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和組織細胞的變化。了解: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
6.發熱 掌握:發熱、過熱、內生致熱原和熱限的概念;發熱的原因和發病機制;發熱時相與分期;體溫正負調節中樞的部位。了解:發熱時機體代謝與功能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發熱激活物和內生致熱原的種類;發熱中樞介質:正調節介質和負調節介質。
7.應激 掌握:應激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意義;應激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變化和意義;應激性潰瘍的概念和發病機制;應激原的概念和應激反應分類。了解:細胞應激的概念;心理應激的概念及其對機體的影響;應激時機體的反應和代謝功能變化。
8.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 掌握:細胞信號轉導的概念和細胞信號轉導異常的發生機制;細胞信號轉導的基本過程與調節;細胞信號轉導不同環節的異常與疾病的關系。
9.細胞增殖和凋亡異常與疾病 掌握:細胞增殖和凋亡、凋亡小體的概念,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差異;細胞周期調控異常與常見病;細胞凋亡調控異常與常見病。了解:細胞外信號對細胞周期的調控,調控細胞周期與疾病的防治病理生理基礎;細胞凋亡的信號,調控細胞凋亡與疾病的防治病理生理基礎。
10. 缺血—再灌注損傷 掌握: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概念、原因與條件;缺血-再灌注損傷導致氧自由基增多、鈣超載及白細胞增多的機制;氧自由基增多、鈣超載引起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心肌代謝和功能的變化。了解: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其他臟器的損傷和變化;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1.休克 掌握:休克、全身炎癥免疫反應綜合癥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的概念;休克發生的常見病因、始動環節及分類;休克發生的微循環機制和細胞分子機制;休克時機體代謝和功能的變化特點;休克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的臨床特點和分型。了解:引起休克的常見病原因和發病學分類方法;休克防治的一般原則。
12.凝血與抗凝血平衡紊亂 掌握:凝血、抗凝血及纖溶系統的概念及其功能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在凝血、抗凝血、纖溶過程中的作用;彌散性血管內出血(DIC)的概念、病因和發病機制;DIC 的分期分型和功能代謝變化。了解: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與出血傾向有關的凝血因子異常。
13.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見病因、誘因和分類;心功能不全時機體代償調節的方式;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心功能不全時主要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基礎。了解: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4.肺功能不全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原因和發病機制;呼吸衰竭的主要代謝和功能變化。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5.肝功能不全 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肝性腦病的概念和發病機制;肝腎綜合征的概念和發病機制;肝性腹水的發病機制。了解:肝性腦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6.腎功能不全 掌握:腎功能不全的基本發病環節;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的概念、發病機制和功能代謝變化。了解: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二、試卷結構
試卷總分150分
1、名詞解釋 占20%
2、簡答題 占80%
三、參考書目
金惠銘病理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5月第八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