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9年“619-藥學基礎綜合”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藥學是建立在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的交叉學科,因此《619藥學基礎綜合》考試科目旨在考察學生對相關化學和生物學基本概念、理論以及各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為進一步學習藥學相關課程及開展初步的藥物發現相關研究打下基礎。本考試大綱要求考生不僅能較為全面系統地掌握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或者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而且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二、考試內容
《619藥學基礎綜合》總分300分,含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3部分,各為150分。考生可任選其中兩部分作答。總的答題時間為3小時。各部分的考試內容如下:
(一)有機化學:
考生需要掌握有機化學中基本理論,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命名、物理和化學性質、制備方法;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實驗手段。
有機化學與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分類,官能團,同分異構體和各種同分異構現象;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有機化合物中的化學鍵,化學鍵雜化理論,鍵的性質,包括鍵長、鍵角、鍵能、鍵解離能,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鍵的極化,偶極矩。
有機化合物的酸堿理論;電子效應、立體效應和溶劑效應。
烷烴和環烷烴
烷烴的命名——系統命名法。
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碳架異構;烷烴的結構,甲烷的結構;構象,乙烷、正丁烷的構象;構象的表示方法:鋸架式、透視式、Newman投影式。
烷烴的物理、化學性質;自由基鹵代反應歷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反應熱、活化能;異構化反應、裂化反應和裂解反應;烷烴的制法:烯烴的氫化,Corey-House反應,Wurtz反應,Grignard試劑法,鹵代烷、磺酸酯和對甲苯磺酸酯被鋰鋁氫還原。
環烷烴的通式和命名(包括橋環和螺環化合物);順、反異構。
環烷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環烷烴的制備方法:卡賓和烯烴的加成,Diels-Alder二烯合成法。
環烷烴的結構及其穩定性;環己烷的構象:船式及椅式,直立鍵(a鍵)及平伏鍵(e)鍵、一元、二元取代環己烷的構象式。
立體化學
對映異構和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和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和外消旋化,內消旋體。
對稱元素:對稱軸,對稱面,對稱中心;手性,不對稱碳原子,不對稱分子,非對稱分子;比旋光度,ee值。
Fischer投影式;Cahn-Ingold-Prelog次序規則和R/S命名法;相對構型和絕對構型。
對映異構體的性質;外消旋體的拆分方法;前手性。
烯烴
烯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環)烯烴的命名:系統命名、順反和Z/E命名(次序規則);烯烴的結構和構型;烯烴的物理性質。
烯烴的化學性質:親電加成(X2、HX、H2SO4、HOX、H2O及硼氫化— 氧化水解),親電加成規則(Markovnikov規則)及親電加成反應歷程(含順式、反式加成),碳正離子重排;自由基加成——過氧化物效應及其反應歷程,反Markovnikov規則;烯烴的催化順式加氫;烯烴的氧化(空氣催化氧化、過氧酸、稀冷KMnO4,OsO4),酸性KMnO4、臭氧化分解;a-H的鹵代、氧化;金屬卡賓催化的復分解反應;聚合反應。
烯烴的主要來源和制法:石油裂解氣的分離、醇脫水、鹵代烷烴脫鹵化氫、鄰二鹵化物脫鹵素。
炔烴、二烯烴
烯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炔烴的命名:系統命名;炔烴的結構;炔烴的物理性質。
炔烴的化學性質:端炔氫的酸性:與Li、Na、氨基鈉的反應,與銀氨溶液、亞銅氨溶液的反應;炔烴的加氫還原(順/反的控制):Lindlar催化劑,鈉/液氨,三鍵和雙鍵的活性差異;炔烴的親電加成(X2,HX,H2O,硼氫化— 氧化水解);炔烴的親核加成(HCN,ROH,RCOOH,RNH2,RSH,RCONH2);炔烴的氧化反應(臭氧、KMnO4);乙炔的二聚、三聚、四聚反應。
炔烴的制備:碳化鈣(電石)法,甲烷法,鄰二鹵代烷、偕二鹵代烷脫兩分子鹵化氫,金屬炔化物與鹵代烷反應。
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共軛二烯烴的結構;1,3-丁二烯的結構;共軛效應;電子離域概念及1,3-丁二烯的分子軌道;超共軛效應。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lder反應;電環化反應;聚合反應(均聚及共聚);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
芳香烴、雜環化合物
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苯的結構:分子軌道、共振結構式;Hückel規則及其應用;芳香性;芳香離子,薁,輪烯。
單環芳烴的來源和制法;單環芳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親電取代反應:鹵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烷基化和酰基化反應,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歷程,苯環側鏈取代;加成反應:催化加氫、加氯;氧化反應:苯環氧化、苯環側鏈氧化;苯環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則,定位規律的解釋:電子效應、共振結構式,立體效應,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規律;苯的定位規律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聯苯及其衍生物的結構、命名和親電取代,Ulmann偶聯反應;稠環芳烴;萘的結構;萘的化學性質:親電取代(鹵代、硝化、磺化及酰基化);萘環親電取代的定位規則;氧化反應;加氫;蒽的結構;蒽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親電取代,氧化反應。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結構和芳香性;五元雜環化合物(呋喃、糠醛、噻吩、吡咯、吲哚、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的來源和性質:親電取代,催化加氫,氧化反應,酸堿性;六元雜環化合物(吡啶、喹啉、異喹啉、嘌啉及其衍生物)的來源和性質:親核取代,催化加氫,側鏈氧化,酸堿性,Chichibabin反應;雜環化合物的合成:Fischer吲哚合成法,Skraup喹啉合成法。
鹵代烴
鹵代烷的分類和命名;制法:烷烴鹵化、由烯烴制取、由醇制備。
鹵代烷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親核取代反應和歷程:水解、氰解、氨解,與醇鈉(Williamson合成法)及硝酸銀的反應;SN1和SN2歷程,影響親核取代反應歷程的因素(烴基結構、離去基團、親核試劑、溶劑的極性);消除反應:脫鹵化氫,消除反應歷程E1和E2,反式消除,影響消除反應歷程的因素;Saytzeff法則;鄰二鹵代烷脫二鹵生成烯烴;還原反應:與LiAlH4、NaBH4、H2、Na/NH3、HI、Zn/HCl反應;與Li,Na,Mg的作用,格氏試劑的合成和注意事項;鹵代烯烴雙鍵位置對鹵素活潑性的影響。
氯乙烯的制法和性質,p-π共軛;超共軛效應,烯丙基重排;鹵代芳烴;氯芐、氯苯制法和性質;苯炔反應歷程;特富隆:氟里昂、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持久污染物。
醇、酚、醚
醇的命名、結構和分類;氫鍵;
飽和一元醇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醇的酸性,醇金屬的生成;鹵代烴的生成,氫鹵酸,鹵化磷,氯化亞砜,Lucas試劑,在酸作用下正碳離子重排;酯化反應;脫水反應,氧化與脫氫,Sarett試劑,PCC,Jones試劑,Oppenauer氧化反應。
多元醇的反應:甘油與氫氧化銅反應,鄰二醇的氧化,頻哪醇重排(Pinacol rearrangement)。
醇的制法:烯烴直接水合與間接水合,烯烴的硼氫化氧化水解,羥汞化還原脫汞法,鹵代烴的水解,醛、酮和羧酸、酯的還原,Meerwein-Ponndorf反應,通過格氏試劑制備。
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的工業制法和性質。
硫醇的構造、命名、性質和用途;硫醇的制法:鹵代烷與氫硫化鉀反應,硫脲法。
酚的構造、命名、物理和化學性質;酚羥基的反應:酸性、成酯和Fries重排反應、成醚;酚芳環上的反應:鹵化、硝化、磺化、與羥基縮合、烷基化、與FeCl3水溶液顯色反應;酚的制法:異丙苯法、芳磺酸鹽堿熔、芳鹵衍生物水解;苯酚、對苯二酚、萘酚的性質和制法;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和離子交換樹脂。
醚的構造和命名和分類;醚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釒羊 鹽的生成,醚鍵的斷裂,過氧化物的生成;環醚的開環反應:酸催化,堿催化,與水、醇、氨和格氏試劑作用(含酸性、堿性開環的規律);醚的制法:醇分子間脫水,Williamson合成法;Claisen重排;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氯丙烷、1,4-二氧六環,冠醚、硫醚的性質和制法;相轉移催化。
醛和酮
醛和酮的構造、命名;羰基的結構;醛、酮的物理性質;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H2O、HCN、NaHSO3、ROH、RMgX及氨的衍生物),Schiff堿,Wittig反應,Horner試劑,親核加成反應歷程及影響親核加成反應的因素;a-H的活潑性:酮-烯醇互變,羥醛縮合反應(aldol反應)及其反應歷程(含交叉縮合)、鹵代反應、鹵仿反應,Mannich反應;b-二羰基化合物的a-H的酸性和烯醇負離子的穩定性,活潑亞甲基與醛、酮和酯等的縮合反應;氧化反應:Fehling試劑,Tollens試劑;還原反應:催化加氫,金屬氫化物還原(NaBH4,LiAlH4),Clemmensen還原,Wolff-Kishner-黃鳴龍反應,Cannizaro反應(歧化反應)。
乙烯酮的性質和反應;a,b-不飽和醛酮的:1,4-加成、1,2-加成(均包括親電和親核方式)
醛和酮的制法:醇的氧化和脫氫、炔烴水合、同碳二鹵化物的水解、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應,芳烴側鏈的部分氧化,羰基合成,Gattermann-Koch反應,Reimer-Tiemann反應,Vilsmeyer-Haack甲酰化反應,羧酸衍生物的還原。
甲醛、乙醛、丙酮的性質和工業制法。
醌的結構和命名;醌的反應;苯醌、萘醌、蒽醌的結構和制法。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分類、命名和結構;物理性質。
羧酸的化學性質:酸性,影響酸性的因素,誘導,共軛,空間效應(場效應)等;還原、脫羧、a-H的鹵代(也即Hell-Volhard-Zelinsky反應,含歷程);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酸的制備方法:烴的氧化,伯醇或醛的氧化,腈的水解,通過格氏試劑制備。
羥基酸的命名、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酸性、脫水、脫羧;制法:a-鹵代酸水解,Reformatsky反應。
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與格氏試劑的反應;羧酸衍生物的親核取代反應歷程(親核加成-消除反應);Claisen酯縮合反應,Dieckmann反應;羧酸衍生物的還原:LiAlH4,Bouveault-Blanc反應(Na/醇),催化加氫,Rosenmund還原法;羧酸衍生物的制備:酰氯、酸酐、酰胺、酯的制備;酰胺的水解,脫水,Hofmann降級反應,Beckmann重排,e-己內酰胺及其聚合;碳酸衍生物:光氣、脲、氨基甲酸酯、原甲酸酯、胍、硫脲的結構和性質;蠟,油脂;b-二羰基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和反應;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Claison酯縮合反應及其反應歷程(含交叉縮合反應),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碳負離子和羰基的加成——Knoevenagel反應;碳負離子和a,b-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軛加成——Michael加成反應。
含氮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和制法;物理和化學性質:與堿作用,縮合反應,還原反應、硝基對鄰對位上取代基的影響。
胺的命名、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堿性,影響堿性強弱的因素,烴基化,酰基化,與亞硝酸作用,氧化反應,芳胺環上的取代反應,伯胺異腈化反應;季胺鹽和季胺堿、季胺堿的熱消除反應(Hofmann法則),Hinsberg反應;胺的制法:硝基化合物的還原,鹵烷胺化,芳鹵氨解,腈的還原,Hofmann酰胺降級反應,Gabriel合成法,氨烷基化。
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結構;重氮化反應,重氮化反應的條件及注意事項;重氮鹽的性質:去氮反應:重氮基被-H、-OH、-X(Sandmeyer反應)、-CN等取代;保留氮的反應:還原、偶合反應;偶氮染料;脂肪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碳烯結構及性質;疊氮化合物和氮烯、胍;離子液體。腈的命名和結構、制法、性質和用途;異腈、異腈酸酯。
(二)物理化學:
1、物質的pVT關系和熱性質
理解pVT關系和熱性質是物質的兩類基本的宏觀平衡性質。掌握系統、環境、狀態、平衡態、狀態函數、強度性質、廣延性質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物質pVT關系的狀態方程。
掌握流體的pVT狀態圖、pV圖和壓縮因子圖的特點,氣液相變和氣液臨界現象的特征,以及飽和蒸氣壓、沸點和臨界參數的物理意義。理解包括氣液固三相的pVT狀態圖,掌握pT相圖的特點以及三相點的意義,理解穩定平衡和亞穩平衡的區別和聯系。
理解范德華方程及其對氣液相變的應用。了解什么是雙節線,什么是旋節線。理解普遍化范德華方程。掌握pVT關系的普遍化計算方法。理解對應狀態原理。
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掌握功、熱、熱力學能、焓等的定義和相互關系,理解QV=ΔU、Qp=ΔH的適用條件和應用,及熱力學標準狀態的概念和意義。
掌握標準摩爾定容熱容、標準摩爾定壓熱容、標準摩爾相變焓、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燃燒焓和標準熵的定義和應用。
了解熱性質的實驗測定原理和方法以及一些半經驗方法。
2、熱力學定律和熱力學基本方程
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建立過程。理解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演繹得出的三個結論,即熱力學溫標、存在一個狀態函數熵、以及熵增原理。理解引入亥姆霍茲函數和吉布斯函數的意義。
掌握在克勞修斯不等式基礎上得出的可逆性判據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
掌握熱力學基本方程,理解由此得出的各種偏導數關系式。理解熱力學基本方程是化學熱力學理論框架的中心。
掌握理想氣體pVT變化中熱力學函數變化的計算。了解非理想氣體包括液體和固體pVT變化中熱力學函數變化的計算。
掌握可逆相變化和不可逆相變化中熱力學函數變化的計算。
理解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建立過程,理解標準熵的含義。了解得到標準熵的方法。
掌握化學變化中熱力學函數變化的計算。
理解可逆性判據與平衡判據的聯系,并用它們判斷過程的方向和限度。
掌握克拉佩龍–克勞修斯方程的推導和應用。
3、多組分系統的熱力學,逸度和活度
理解偏摩爾量的定義與物理意義,理解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了解偏摩爾量的實驗測定。
理解化學勢的定義,掌握組成可變的均相多組分系統和多相多組分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理解它們是多組分系統熱力學的中心。
.理解用化學勢表達的適用于相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平衡判據,掌握熱平衡條件、力平衡條件、相平衡條件和化學平衡條件。
理解相律的推導,掌握相律的內容及其應用。
理解逸度和逸度參考狀態的概念,能用逸度表示混合物中組分的化學勢。了解逸度因子的求法。
理解理想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概念,掌握拉烏爾定律、亨利定律及其應用。
理解活度的概念,掌握選取活度參考狀態的慣例Ⅰ和慣例Ⅱ,能用活度表示液態(固態)混合物中組分以及溶液中溶劑和溶質的化學勢,能用混合物或溶液的蒸氣壓數據求組分的活度因子。了解選擇活度參考狀態的慣例Ⅲ和慣例Ⅳ。
4、相平衡
掌握兩組分系統的氣液平衡,理解恒溫相圖和恒壓相圖中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杠桿規則計算平衡時各相的量,理解精餾的原理。了解兩組分系統的高壓氣液平衡相圖。
對兩組分系統的液液氣平衡相圖,掌握恒壓相圖中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相律和杠桿規則,理解液相部分互溶系統的精餾。
對兩組分系統的液固平衡相圖,了解用熱分析法和溶解度法制作相圖的方法,掌握幾種典型液固相圖的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相律和杠桿規則,了解液固平衡相圖的實際應用。
對于三組分系統的相圖,會用正三角形的組成表示法,了解三組分系統液液平衡相圖或三組分系統液固平衡相圖的特點,知道投影圖的概念。了解萃取和結晶分離的依據和原理,了解分配定律。
掌握相平衡計算的原理,了解各類型相平衡計算的內容和方法。
了解稀溶液依數性的熱力學原理以及一些重要應用。
5、化學平衡
了解標準平衡常數的定義和特性。了解以逸度、分壓、濃度、活度、摩爾分數表示的平衡常數的形式和特性,及與標準平衡常數的關系。
了解化學反應等溫方程的推導,掌握用等溫方程判斷化學反應方向與限度的方法。
了解同時平衡和反應耦合的概念。
了解范特荷甫方程的推導,理解溫度對標準平衡常數的影響規律,掌握使用范特荷甫方程計算不同溫度下標準平衡常數的方法。
熟練掌握用熱性質數據計算標準平衡常數的方法。
6、化學動力學
理解基元反應、復合反應,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各種定義以及相互間的關系。理解反應分子數、級數、速率常數和速率系數的概念和含義。
掌握零級、一級、二級、n級反應速率方程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積分形式,了解它們的應用。
掌握一級對峙反應、一級連串反應和一級平行反應的基本特點以及它們的積分形式,了解它們的應用。
掌握不同形式的阿侖尼烏斯方程及其應用,理解阿侖尼烏斯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含義。
掌握利用實驗數據獲得動力學特征參數的積分法和微分法。
掌握由反應機理求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平衡態處理法和恒穩態處理法。
了解基元反應的三個速率理論即碰撞理論、過渡狀態理論和分子動態學的概要。
了解求動力學特性參數的半經驗方法。
理解分子聚合反應和自由基聚合反應速率方程特點,了解鏈反應機理基本特點。
理解光化學反應的基本定律以及速率方程的特點。
7、獨立子系統的統計熱力學
了解獨立子系統與相倚子系統的概念與本質區別。知道系統的微觀狀態的經典力學描述與量子力學描述。理解平動能級、轉動能級、振動能級以及電子能級等,是需要輸入的物質的微觀特性。
理解統計力學的三個基本假定,理解獨立子系統的微觀狀態、分布和宏觀狀態間的關系。
理解最概然分布可以代表平衡系統中一切分布的統計規律,掌握擷取最大項法。
理解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公式的不同表示形式及其適用條件。了解玻色–愛因斯坦和費米–狄拉克分布,以及三種分布間的關系。
理解子配分函數的物理意義和析因子性質。掌握雙原子分子的平動、轉動和振動配分函數的計算。
掌握獨立子系統的熱力學函數與子配分函數的關系。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和玻爾茲曼關系式。
了解氣體標準摩爾熱容的統計力學計算方法,了解原子晶體熱容的愛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
了解標準摩爾熵和氣相化學反應標準平衡常數的統計力學計算方法。
8、界面現象
理解界面張力和單位界面過剩量的意義。理解定義界面過剩量的吉布斯方法。
理解有界面相的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和平衡條件。理解熱力學函數與界面張力、界面面積和界面過剩量的關系。
掌握拉普拉斯方程、開爾文方程以及吉布斯等溫方程的推導,理解其物理含義,并能應用它們來解釋彎曲界面兩邊的壓差、彎曲界面的飽和蒸氣壓、亞穩平衡、正吸附和負吸附等重要界面現象。
了解潤濕和鋪展等界面現象的熱力學基礎。
了解獲得各類界面平衡特性的實驗方法、半經驗方法和理論方法。
理解氣體在固體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概念,掌握各種半經驗模型,特別是蘭繆爾模型、BET多層吸附模型的意義和應用,理解毛細管凝結現象的原因。
了解動態界面張力、單分子膜中化學反應以及多相催化作用的特點。
理解多相催化反應的基本步驟和動力學速率方程的特點,了解擴散控制、吸附控制和界面反應控制的區別。
9、電解質溶液與電化學
理解電解質活度、離子活度、離子平均活度、溶劑活度和溶劑滲透因子的定義。了解它們的特點和變化規律。
理解離子互吸理論的要點。了解在此基礎上發展的電解質溶液理論的半經驗方法。
了解電解質溶液活度應用的一些特點。
理解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理解電遷移率、遷移數、電導率、摩爾電導率和離子摩爾電導率的定義和物理意義,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它們的計算和相互換算。
掌握電導測定對離解平衡的應用。
理解電化學反應與一般化學反應的區別和聯系。
理解電動勢、電池電勢、電池反應電勢、電池反應標準電勢和電池反應條件電勢的區別;理解電極電勢、電極反應電勢、電極反應標準電勢和電極反應條件電勢的區別;理解電極反應電勢和電極反應絕對電勢的區別。了解電池、電極和電極反應的書寫慣例,以及電極正負極性的確定等。
理解電化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電化學勢和電化學平衡判據。
掌握電池反應和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掌握采用標準氫電極定義電極反應電勢和標準電勢的原理,掌握電池反應電勢和電極反應電勢的計算方法及應用。
理解濃差電池的原理,了解液接電勢的計算。
了解外電勢、表面電勢和內電勢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們與電極電勢的關系。了解各種雙電層模型及其實驗依據。了解電極反應絕對電勢是如何確定的。
理解超電勢的含義和塔費爾方程,了解傳遞對超電勢的影響。
(三)生物化學:
1、緒論
了解生物化學的涵義、生物化學的研究范圍、其與基礎學科以及生命科學的關系、生物化學在工農業生產和醫藥中的應用。
2、糖類化合物
了解單糖、寡糖、多糖和糖復合物的概念。
3、脂類化合物
了解脂酰甘油類、磷脂類、萜類和類固醇類、前列腺素及蠟類、結合脂類以及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
4、蛋白質化學
了解蛋白質的功能、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氨基酸、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及與功能關系、蛋白質的性質以及蛋白質研究技術。
5、核酸
了解核酸的種類和生物功能、核苷酸、DNA和RNA的結構、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核酸的研究的技術。
6、酶化學
了解生物催化劑的基本概念、酶促反應動力學、酶活力測定、酶作用的機制與藥物分子的設計、寡聚酶、同工酶和固相酶的概念以及酶的應用
7、生物氧化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點與方式、線粒體的生物氧化體系、生物氧化過程中能量的轉變以及非線粒體的生物氧化體系
8、糖代謝
了解糖的消化與糖的中間代謝的概念、了解糖的分解代謝(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磷酸己糖旁路)、糖的合成代謝(糖異生、糖原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代謝調節生產發酵產品的概念
9、脂類代謝
了解脂類消化和中間代謝的基本概念、脂肪的分解代謝(β-氧化)、脂肪酸及脂類的合成代謝
10、蛋白質的分解代謝
了解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謝(脫氨、脫羧)以及氨基酸代謝產物的進一步代謝(尿素循環、一碳基團代謝等)
11、核苷酸的代謝
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從頭合成與補救途徑)、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從頭合成與補救途徑)、以及核苷酸合成與抗代謝物的關系。
12、核酸的生物合成
了解DNA的生物合成(半保留、半不連續復制;DNA的復制有關的酶和蛋白質;DNA復制的基本過程;逆向轉錄;基因突變和DNA的損傷修復);RNA的生物合成(RNA聚合酶;RNA的轉錄過程;轉錄后的加工;RNA的復制)。
13、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了解mRNA和遺傳密碼、翻譯相關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氨基酸的活化;肽鏈合成的起始、肽鏈的延伸、終止與釋放;肽鏈合成后的加工與折疊等。
14、代謝調節綜述
了解細胞水平的代謝調節、激素水平的代謝調控和神經水平的代謝調控;常見代謝途徑及相互影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