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生物化學》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核酸、蛋白質、酶、糖類、抗生素、激素等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各類生化物質的結構、性質、功能及分離、純化和表征方法;對重要生物分子的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理解細胞代謝、基因表達調控、蛋白質工程的基本理論。對涉及生物化學知識的實際問題,有初步的分析和解決能力。通過本課程考試,為我院選拔在生物光電子學、生物電子學、化學與生物傳感、分子影像等領域具有綜合生物科學基礎的深造人才。
二、考試范圍
第一部分 蛋白質與酶的化學
1. 氨基酸的通式、結構與特性;氨基酸及蛋白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 蛋白質一、二、三、四級結構及結構域的概念;蛋白質一級結構的測定方法
3. 蛋白質變性理論
4. 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5.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和表征
6. 酶的作用機制;酶活力的概念,米氏方程及酶活力測定方法;酶活力的調節
7. 幾種工具酶的功能
8. 核酶、抗體酶和固定化酶的概念及意義
第二部分 核酸的化學
1. 堿基、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結構
2. DNA、tRNA的二級結構模型
3. 核酸的變性、復性
4. 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及核酸的研究方法
5. PCR技術及其應用
第三部分 糖類、脂類、激素類、抗生素類、維生素與輔酶類化學
1. 單糖的鑒定原理;單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結構
2. 甘油酯、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3. 第二信使學說
4. 水溶性維生素的類別、結構、作用和缺乏疾病;脂溶性維生素的分類及其功能
5. 維生素與輔酶的關系
6. 激素的類型、特點;常見激素的結構和功能
7.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機制
第四部分 代謝總論、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分解代謝、核酸代謝
1. 呼吸鏈的組成和順序
2.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和種類
3. 氧化磷酸化的機制與ATP的合成機理
4. 糖異生途徑
5. 核苷酸的從頭合成途徑中的原料
6. 各類代謝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關系
第五部分 DNA的復制、DNA的損傷與修復
1. 生物的中心法則
2. DNA復制的規律
3. 參與DNA復制的酶與蛋白質的種類和功能
4. 岡崎片段與DNA的半不連續復制
5. DNA的損傷類型與修復機制
第六部分 轉錄、逆轉錄、RNA的復制
1. 轉錄的一般規律
2. RNA聚合酶的組成和功能
3. mRNA的后加工過程及其意義
4. 逆轉錄酶的功能以及逆轉錄的過程
5. RNA的復制
第七部分 翻譯
1. 蛋白質生物合成的一般特征與翻譯步驟
2. 遺傳密碼的特點
3. 參與蛋白質合成的主要物質的種類和功能
4.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區別
第八部分 基因表達調控、基因工程、DNA測序
1. 基因工程操作的一般步驟
2. 各種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
3. RNA和DNA的測序方法及其過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